给你讲讲缔造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的故事 ——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

多学科协作诊疗(MDT)这几年炒得很热。早在2018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就公布了首批231家医院肿瘤(消化系统)多学科诊疗试点的名单。希望通过开展肿瘤多学科诊疗试点工作,逐步在全国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MDT对医院高质量发展,提高诊疗能力,具有非凡的探索意义。但是,多年下来,因为理念、政策、价格、历史等因素,MDT的发展并非顺风顺水,有些医院建设MDT主要基于个别专家或科室的意愿,在诊疗模式、收费标准、利益分配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日前,中国管理科学领域唯一的全国性奖项“第七届管理科学奖”在京颁发,由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高解春团队完成的“中国公立医院多学科协作诊疗(MDT)管理模式研究和推广应用实践”,获实践类管理科学奖。该项目自2016年到2020年由罗氏制药中国参与支持,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教授率领团队开展研究,旨在为中国MDT发展建立标准模型,提供规范思路。

给你讲讲缔造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的故事 ——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_第1张图片


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诞生

管理科学奖的含金量颇高。这是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发起的奖项,两年颁发一次。骆茹敏、茅以升、卢嘉锡、蒋冠莊、郭传杰等曾任该学会会长。


2010年,国务院纠风办、中央编办、财政部、人事部等九部委关于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清理工作保留项目通告中,中国管理科学学会“管理科学奖”为管理科学领域唯一保留项目。


给你讲讲缔造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的故事 ——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_第2张图片

给你讲讲缔造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的故事 ——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_第3张图片

今年的管理科学奖中,唯一的医院管理项目便是高解春团队研究的MDT管理模式。


为什么他们能够获奖?因为他们第一次系统梳理了中国的MDT模式。


“很多人都知道MDT,但多以为就是几个医生聚在一起看看病。”曾任职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又是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的创始人,高解春长期思考宏观卫生政策问题,探索微观医院管理实践。


他坦言,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院大部分以疾病为导向,往往患者挂了哪一科门诊,就按哪科方案治疗,外科医生开刀,内科医生开药,放疗科医生放射治疗……每个科室各自为政,加之科室收入和绩效挂钩,各个科室医生更是希望患者遵循自己的治疗方式。


“只能靠患者挂号,辗转于不同的医生、科室和专科之间。这样的就医模式,不仅无法满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严重影响治疗效果,更会带来医疗资源被过度利用。”


高解春希望,中国的MDT,可以打破各个科室各自为政的局面,应该走“以病人为中心”,多学科融合的道路,要从医院管理视角破题。2015年,高解春教授率领团队开启了把脉我国MDT的系统研究之旅。


经过5年多系统、细致和深入的研究,他们创建出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首次确立了MDT四大管理要素,即病人需经过系统筛选方能进入MDT,医生团队应明确分工建立良好的团队制度,医院应该从平台和政策两个角度进行MDT支持,卫生行业应该为医院推动MDT提供政策和制度保障。


他们开创性提出适用于我国公立医院的MDT组织管理模式,即把原本自主的由学科带头人发起的MDT变为医院的组织行为,兼顾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公立医院的特征,将研究成果实质性地嵌入医院的日常医疗管理中,形成公立医院共识度高,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规范、实施路径和评价体系,推动了MDT在我国快速有序发展,让更多患者获益。


5年来,该研究成果已在北京、上海、广东、四川、湖北、山东、河南、河北等24个市、38家省级三甲综合性医院和肿瘤专科医院得以实践,指导了130多个MDT门诊规范化开展,受益患者20000余人次,覆盖国际以及我国高发病率的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甲状腺癌、鼻咽癌,以及诊断治疗困难并且疾病负担较重的感染性疾病、终末性心脏病、白血病、血友病、罕见病等病种,并且这些病种MDT的覆盖率在推广应用期间普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在MDT“应收尽收”“公平均质”的目标上实现了巨大的跨越,社会效益显著。


作为此次课题开展的支持方,罗氏制药中国市场准入部副总裁边欣女士表示,MDT为患者提供了规范化、个体化治疗,提高了医院医疗质量,增强了各个专科间的横向交流,促进多学科合作。


“基于此,罗氏制药自2016年起支持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开展MDT管理模式研究,希望将科学、可复制的MDT管理模式快速广泛地推广应用,让更多患者获益。作为健康医疗领域的领导者,罗氏一直以来与政府、医疗机构以及非政府组织等社会各界多方携手,共同探索创新的合作模式,通过一系列有影响力和可持续的举措,惠及更多中国患者。”



重大疾病诊疗效果明显提升


高解春告诉记者,实践证明,他们设计的MDT模型,对于改善该病种如恶性肿瘤的预后和提高远期生存率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相关MDT手术根治切除率上升,术后复发率下降,生存率显著提高,大幅度降低了患者总体的治疗成本,缩减了医疗资源耗费量。


根据广州中山大学肿瘤医院的相关统计,肺癌经MDT规范化治疗1年生存率95%,3年生存率85%;肝转移患者肝切除术后5年生存率43.2%;胶质母细胞瘤经MDT规范治疗后5年生存率约为17%,而文献报道美国的胶质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平均为5%。MDT规范治疗在改善患者生存率以及生存质量方面有较为显著的疗效。


“另一方面,规范开展MDT,有利于建立公平有序以病人为中心的诊疗流程,大大提升病人的获得感。”高解春说。


MDT模式改变了过去的复杂疾病患者奔波各医院或医院各个科室,多次挂号、反复求医的现象,以一站式就诊流程,让患者在短时间内得到不同专业背景的专家为其量身定制诊治方案。


实践显示,MDT诊疗模式下的患者满意度高于普通门诊患者满意度。根据项目开展的全国962位患者完成的调研显示,85%的MDT患者认为与传统门诊相比,MDT门诊就医是比较满意和非常满意的,70%左右的受访患者愿意将MDT推荐给自己的亲友。


同时,规范开展MDT,有利于促进不同专业不同地区的临床医生交流分享,提升区域间的医疗均质化水平,推动个体化精准化的医学发展。


MDT模式帮助临床医生更系统更全面地去考虑疾病的诊治。其按“病”不按“科”的特点进一步传承专科精细化发展的特点,但又联合多学科对疾病进行“多对一”诊疗,同时在互联网技术的助力下,不同的学科、不同地区的学科在协作中互相促进,将不同学科间的诊疗方法不断融合,有助于适宜新技术的发展和诊疗方式的优化,实现弱势学科学术水平的提升。


此外,MDT诊疗模式规范化开展,对医院人力资源配置、医生诊疗行为管理、绩效管理、患者管理、病案管理等方面都提出较高管理要求,促使医院管理向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和规范化发展,提升医院高品质医疗服务的能力。


5年前,课题组负责人高解春曾对媒体说:“现在,一个患者到医院偶尔得到MDT是幸运的;未来,应该做到一个患者没有得到MDT是不公平的。”5年后的今天,这一期许在课题组及全国同行的努力下,已经逐步成为现实。MDT的广泛推广和应用实践,使得医院的医疗服务供给更加公平同质,推动了公立医院转变医疗服务供给模式的步伐。








文:健康报记者 张晓东

编辑:彭艳

审核:曹政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

↓↓↓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你讲讲缔造全国首个MDT管理模型的故事 ——访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所长高解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