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磊:从生活到艺术,我只做了一件事


#经典好课 假期重温#

从演员、导演到制片人,从编剧、歌手再到作家,然而黄磊最爱的始终是他“教师”的身份;从要“征服世界”到向内求索,黄磊在不断思考生活、生命这件事上已经打磨出了一套自己的内功心法。

本次课程,黄磊对话混沌大学创新领教欧爷,讲述了他在多重身份之间切换的心路历程,及背后所体现的底层思维模型,为学员带来一次关于“创意心法”的分享。


授课老师:

著名影视演员黄磊

混沌大学创新领教、品牌顾问魏亚欧



教育不应只培养谋生能力

魏亚欧:我看到您在网络上有很多身份和标签,如果现在只能用一个标签对外介绍您,您更愿意用哪个?


黄磊:还是用教师吧,教师黄磊。


虽然我现在已经不再有教师这个公职,但是我有一个最终极的理想——建一所艺术类的大学。它有两个标志,第一它是一个非应试教育的学校;第二它是一个免费的学校。


我一直有一个困惑,为什么很多非常优秀的艺术创作者,不回到校园里来做教育?艺术是需要传承的,比如我们乌镇戏剧节的合伙人赖声川老师、孟京辉导演,下一个赖声川、孟京辉在哪里呢?我一直在思考,教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黄磊:教育是一个最容易让人找使命感的职业。我觉得教师应该更多的去鼓励、提倡和引导,而不是把业务能力当成一种谋生的手段。


魏亚欧:是的,一定不能成为谋生的手段。


黄磊:教书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否则就是最大的恶。因为这份职业能制造最大的善,如果把握不好,带来的恶也会非常大。


从乌镇戏剧节慢慢开始,我就萌发了一个要开一所大学的想法,我自己还起了个名字,叫“麦田大学”。因为有一本书叫《麦田守望者》。我觉得这个名字很好,学生就像是一片麦田,而教师就像是守望者,我很期待可以看到麦穗丰盈的那一天。


魏亚欧:我能感受到你很深很深的理想主义情怀。在这一点上,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教授就和我说过,当使命到来的时候,它会反复敲门。第一次,你没Get到。第二次,你还没Get到,但最终你一定能Get到。


黄磊:我现在也在反复去敲别人的门。身边的很多人也在问我,说为什么你这个学校是免费的啊?我说只有这样才能去教最优秀的人,你没有别的路径进入这个学校,除非你足够优秀。多交学费、请吃饭喝酒都不好用,因为我们是免费的。


魏亚欧:是的。混沌大学也特别鼓励学员去寻找自己的使命,去思考驱动自己的底层东西是什么。只有找到了这一点,才能拥有源动力。

选择相信什么,你就会成为什么

魏亚欧:人生是没有结束的一场教育。混沌大学的李善友教授就是在功成名就之后,受到使命的感召而办学做教育的。


黄磊:使命,确实非常重要。目标是人为设定的,而使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总有一天它会呼唤你。


魏亚欧:这样的一个使命,是什么时候开始生长的呢?


黄磊:其实每个人在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很贪玩的。比如家里的小孩,看了一集动画片,还想要看下一集。玩玩具的时候,为了能多玩一分钟可以和你谈判。我们从一个“贪玩的孩子”慢慢走向了工作,在这个过程里,我们也成长为了一颗理想主义的种子。


魏亚欧:这是必然的吗?


黄磊:这是一个路径,首先我们要相信这件事。举个例子,关于高尚,我们是一点点开始变得高尚,而不是天生就是高尚的,但前提是你首先要相信高尚是存在的。


魏亚欧:所以你要选择你相信什么。你相信什么,你将来就会成为它。


黄磊:对。但是如果你都不信,那这一切都与你无关。比如创业,如果一开始想的就是成为世界500强,那我认为这不是最初的源动力。就像是演员,如果你是为了拿奥斯卡才来做演员,那这个出发点就有点问题。我觉得,最开始就是因为我喜欢、着迷,觉得有趣,我希望去做这件事让自己开心,然后慢慢地去发现里边的使命。


使命其实有两个层面,一是自我实现,二是对社会有更大的价值。


我自己是在中年之后才萌发了做乌镇戏剧节的想法,当时想法真的很简单,就是大家组个局,一起玩,让世界各地的人在一起演话剧、看话剧。但是当第一届戏剧节之后,我们得到了很多反馈,谈到他们的体验、感受,原来在我们“贪玩”的过程中,内心的一些东西被碰触到了。


我们一生中有很多次这种时候,如果你足够敏感,就能抓住它,跟着它往前走,否则就错过了。但是只要100次里你抓住一次,那就找到了自己的使命。后来我们再做乌镇戏剧节,不再是为了“好玩”,而是思考怎么做得更好,如何对社会更有价值,如何去影响时代、影响大家,并且能够传承。


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的,擅长的


魏亚欧:在混沌有一个教同学们去找使命的9字箴言,叫做“我喜欢,我擅长,被需要”。第一是你的兴趣,第二是你的能力圈,第三有价值。


黄磊:这三个说得非常好。当我们最开始研究“我喜欢”的时候,可以不着边际。但是到“我擅长”,就要开始聚焦了,先去掉我不擅长的。你研究不出来我擅长什么,但你会很清楚地知道自己干什么不灵。先把那不灵的去掉,再看看我喜欢的跟我灵的能不能贴点边。如果完全不贴边,你就回头想想我喜欢的。你先在这两端来回捯饬,到一定程度,你找寻到了对的路径和对的方向的时候,你就开始慢慢体会到你的被需要。


魏亚欧:您没有踩过什么大坑,也没犯过什么特别大的错误。在混沌有一个思维模型叫分形创新,就是在每一次达到巅峰之前,把最核心的DNA和要素孕育成的一个新的曲线。把眼前的每一步做到最好,下一步的美好自然就会发生。你好像一直是在这样做一个分形创新的人生。


黄磊:嗯,看似是无意识的,但它是形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思维模式。


人一辈子一定要学会两件事情,第一,一定要研究自己喜欢什么,能做什么;第二,一定要研究自己虽然喜欢,但是不能做什么。你不能光研究你喜欢什么,做什么,而不去研究不能做什么。有些不适合你的事,就千万别做。我虽然看起来做了好多事情,但都是在我熟悉的大范围之内做探索。


我培养的其实是我的艺术思维。


所谓艺术思维就是我在想所有的事情的时候,以艺术思维的角度去切入。我从做表演,到艺术教育,再到自己做编剧、做导演,拍《似水年华》这样自编自导的戏,最后到我去办戏剧节,都用的是拍戏的方式。


做擅长的事,创意和灵感会自然流淌


黄磊:创意和灵感一定是有原因的。


我们养成了好的思维习惯、好的思维模式之后,它会以一种你自己都判断不清的方式,直接呈现出结果来。而这个路径,你没办法用这一次的结果去回溯,说到底是“因为所以”的过程。


你刚才说的没错,使命会偷偷来敲门,使命和灵感都是突如其来的,但都是你自己准备好的。你的思维不断这样思考,不断地这样去想问题,灵感会在某一刻以一种你没有预想好的方式突然冒出来。


魏亚欧:这句话太棒了。


黄磊:也就是说,当我们心中萌发出一些创意灵感的时候,它是有一个你看不见的路径,这个“因为所以”就是你不断地思考。


黄磊:所以,我们不应去研究灵感、去研究创意,而应研究不断地思考。


所有的创意都来自于生活,但我们要在日常生活里不断有思考。这个思考有两部分,一部分是你自己的生活,还有一部分是与你的生活无关的,分别对应于直接的经验系统和间接的经验系统。


这两个经验系统不断地整合,慢慢地形成你自己的一个经验系统,它不断地在影响你的思维。你不断地用你熟悉、你擅长的领域的思考方式来想问题,有一天灵感就会以一种叫礼物的方式出现。所以英语里天赋和礼物是一个词儿。

当下时代的创意:组合创新+破界创新


▍乌镇的创新:要素的重新组合


魏亚欧:用混沌大学的思维模型组合创新来分析,一般人看到的乌镇只是一个千年水乡,而戏剧就是戏剧,但是你会迅速把几个旧的要素放在一起,成为一个新的组合,叫乌镇戏剧节。


黄磊:你说的非常好,其实在今天,发明新东西是很困难的。更重要的不是发明,而是发现,是从有到有,是一个组合。你刚才讲的就是我们组合的过程,那就是创意了。


黄磊:举个例子,乌镇戏剧节的创造者叫陈向宏,就如何做古镇来说,和别人没什么不一样。比如古镇旅游、管理,这些都是有一个固定模式的,可以学。


魏亚欧:这一套模式可迁移,古北水镇不就复制过来了吗?


黄磊:对,不光陈向宏可以复制,别人也可以复制。但是为什么没有人能做成他那个样子?因为他重新组合了很多的元素,而且是非常小的元素。比如美食、平价,还有就是他一开始弄东栅的时候,每天溜达到各个厕所去闻,有异味就不合格。那这些细节的东西是什么?是他重新做的一些服务类的组合,这与那些常规的方式,比如弄一块地,修缮一下完全不一样。他赋予了小镇灵魂。


▍陈向宏与乌镇戏剧节:看透本质


黄磊:我可以想到,要做乌镇戏剧节,就得有陈向宏这个人,没有他做不了。我在北京萌发了这个想法,然后回到乌镇,我们一群人坐在一起,我就说,我有一个梦想,就在这个小镇,让世界各地的人来这里演话剧。


我讲完之后,一桌子人都看着我。他们都觉得不可能,所有人都觉得不可能,因为黄老师喜欢讲故事,黄老师经常很激动。


魏亚欧:大家都已经麻木了。


黄磊:当时大家都表示尊重,说黄老师这个讲得好,说得也很好。在场只有一个人,就是他们的老板陈向宏,在旁边看着。他说,你的《似水年华》改变了东栅,你现在说的这个戏剧节将会改变西栅。很多年之后,我就想,向宏是不是开了天眼,他怎么能窥见未来呢?我自己没有看到未来,我只是在想象。


魏亚欧:你自己都没有想那么多。


黄磊:我只是一个冲动加上灵感迸发出的想法。


魏亚欧:他会看到本质。


黄磊:对,用创业的话讲,其实这就是创业的起点。


魏亚欧:没错,是最底层。


▍文化输出:破界创新


黄磊: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南半球的国家找到我们,说你们的戏剧节能不能到我们这里,办一个戏剧展。这件事启发了我,为什么我就没想到呢?有一个新的东西在我脑子里萌发出来。


魏亚欧:又是一个全新的组合。


黄磊:为什么中国不可以在其他国家做我们的大型文化活动?而且这个活动是属于世界的,不单单是中国的。


魏亚欧:是的。这其实又是混沌大学的一个思维模型,叫破界创新。破界创新呢,就是大多数人都相信眼见为实,看到别人这样做成功了,我也这么做;别人失败了,我就不这样去做。这种逻辑是存在问题的,人不可能战胜底层的、基因中的损失厌恶,总是害怕失去。而且肉眼可见的范围,最多不过几百米,但是思想可见的范围,可以到宇宙大爆炸的场景。如果能做到破界创新,像您和向宏这样,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正是因为相信,所以才看见。


黄磊:对,首先向宏破掉第一层,它不再是一个旅游景点,是一个可以生活的小镇。然后再破掉生活这一层,它可以做戏剧活动、互联网活动,不再仅仅是生活的小镇,而是升级的小镇。


我们只有破掉这个东西,思维才能打开。所以我才说,为什么不能在新西兰的皇后镇开一个乌镇戏剧节呢?而且就叫乌镇戏剧节。


黄磊:我们在南半球有15天时间展演世界各地的戏,那时候会有大量中国的戏参与演出,而且是世界各地的人去看我们的戏,这不就是文化输出吗?


魏亚欧:漂亮。


黄磊:这是一种自信的表达,而不是为了证明谁自信胡乱的争吵。我们讨论输出也好,自信也好,如果中国的小镇有更好的生活方式,大家真的想回到那儿的时候,就会出现人的双向流动。


这种流动,会为不发达的地区带来好的教育、好的文化、好的商业模式,甚至可能出现一种新的生活形态。总有一天,更多的人会从小镇里走出来,那时候中国就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不光有GDP更有蓬勃的民族精神。


使命,如何使自己的命


黄磊:我在想,我生活中做得最多的几样事情——做剧、做戏、做综艺,乃至到幕后做导演、做编剧,都是我做为艺人的工作。


而另一部分,我还在做一个文化的推动者——做小镇、做戏剧节这样的事情。

还有一部分,就像是在守候的黄小厨一样,它在以另外一种商业方式出现。

魏亚欧:嗯,渐渐地都生长出使命。使命就是你怎样使你这条命,实际上你在不停地分形,你已经活出了好多种人生。即便做一个艺人,在娱乐圈当中,台前、幕后都到了一定的巅峰,然后再渐渐地给自己加码——我能为这个时代,为这个社会做点什么?你在给自己的使命持续注入内容,传承什么呢?传承好的内容。好的内容的本质又是什么呢?是关于这个时代的一切记忆。


所以无论你最初做一个演员,后来自己开始生产内容,还是现在在推动内容的传播,你都在为这个时代保存它应有的气息,然后去传承它。那些还没有准备好的传承,你先去为它生产,然后再传承。感觉你的使命就这样一点点变得非常丰满。


黄磊:很幸运。我现在还是在一个有序的状态,没有到熵增的状态。但是王小波说了,人生就是熵增的一个过程,从有序至无序。人生可能最终会走入一个看似无序、混沌的状态,但混沌其实是一种更高的逻辑和状态。


魏亚欧:是,它存在一切可能性。


黄磊:对,那个时候我就可以去想,是不是不虚此行?我可能做了很多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可以影响更多的人,也可以实现自我。我的儿女也可以看到父亲这一生的样子,这对我来挺有意义的。


我愿意早晨起来下厨房,把饭先准备好,然后跑出来再上个课。这是种人生的奇妙乐趣。


黄磊:从生活到艺术,我只做了一件事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黄磊:从生活到艺术,我只做了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