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年后,美版「容嬷嬷」再度回归!
致敬的经典,都看出来了吗?
责难疯子前,先责难逼疯疯子的人。
衍生影视作品中次数最多的反派,非小丑莫属。
无论是《蝙蝠侠》里的杰克·尼克尔森,还是《黑暗骑士》里的希斯·莱杰,又或者《小丑》中的华金·菲尼克斯。
只要碰过他的演员,基本上跟各大奖项、奥斯卡小金人就打照面了。
如今,又有一位经典反派有了自己的衍生剧集。
不是《沉默的羔羊》里的汉尼拔,也不是《星战》里的黑暗勋爵。
而是一个没什么超能力,甚至不怎么邪恶的人——
电影《飞越疯人院》中,曾由路易丝·弗莱彻扮演的女护士长,拉契特。
上班打卡,对病号们呵护备至,也没啥不良嗜好。
这样一位见人就笑的护士阿姨,怎么就成经典反派了?
与其说拉契特邪恶,倒不如说她所象征的东西足够恐怖。
病人们每天就是吃药,看病,强迫听着古典音乐。
在这样一所医院内,自由是不被允许的,制度内的条条框框使病人们按部就班。
尼科尔森饰演的囚犯在病人比利自杀后,掐住拉契特的脖子,但也在无功而返后接受电疗。
最终好人,成了疯子。
正是这样一个极富典型性的人物,45年后,Netflix推出了单人前传剧集《拉契特》。
不同于电影中规则对人性的束缚与扭曲,剧集就是借拉契特这个名字,讲了一个紧贴当下热点的故事。
除了一些血腥镜头之外,LGBT、种族主义、女性觉醒等话题都在《拉契特》中有所体现。
另外,“香蕉姐”莎拉·保罗森,《欲望都市》四人组之一的辛西娅·尼克松均有出演。
Netflix一次性放出8集,绝对拯救8天长假剧荒的你。
雨夜,埃德蒙连杀四名牧师,被送往精神病院囚禁。
与此同时,拉契特来到医院。
她捏造自己的护士经验,谎称收到通知去霸面,还逼迫原护士辞职,甚至设计弄死患者。
做这些,只为能成为一名护士?
不惜一切代价进入医院后,拉契特并没有消停。
先是设圈套,害死病患后,再帮院长摆平危机。
然后再上演精神病院甄嬛传,拿住院长的把柄,借此打压原护士长,从而平步青云。
而她这么做,都跟开篇讲的那起牧师凶杀案有关。
拉契特,正是杀人凶手埃德蒙的姐姐。
千方百计进入医院,甚至杀害唯一的牧师证人,为的是救出自己的弟弟。
热爱悬疑刺激的你,定会喜欢上《拉契特》,而影迷朋友也会在剧中找到乐趣。
通过布景、画面、人物关系,剧集致敬了太多经典电影桥段。
开场拉契特开车去精神病院,驶过山崖的镜头,跟《闪灵》的开场极为相似。
都是汽车的俯瞰镜头,然后跟镜,最后展现目的地。
精神病院室内的装饰布景,地板的印花,令人联想起《闪灵》里的酒店走廊。
走廊的对称构图,以及远景低角机位,都很相像。
医院对病人施行惨无人道的额叶切除术,使用的道具是冰锥。
而剧中扮演富婆的美国女星莎朗·斯通,之前主演的电影《本能》,就涉及冰锥杀人案。
埃德蒙与女护士那对亡命鸳鸯,也是致敬《邦妮和克莱德》。
包括最后一场女护士舍命的戏,更是照搬了当年费·唐纳薇在片中的死亡终章。
结尾营救,包括出逃后的埃德蒙打电话给拉契特的桥段。
也是对电影《沉默的羔羊》后半部分的致敬。
色调上,能明显感到,剧集大量运用了红绿两种色调来烘托氛围。
但《拉契特》不仅是将红绿融入背景,还通过直接的色彩变化,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
需要注意的是,在色彩心理学中,绿色和红色其实是成对出现的。
绿色和红色可以同时象征炽烈的生命,也可以同时表现极端的凋敝与死亡。
在剧中,绿色暗示一种生的希望。
通过抓住护士的把柄进入医院后,走廊的背景色变成绿色,暗示她的尚未成功。
同时,绿色也传达出神秘、危险的信号,指明拉契特的这一系列行为可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局面。
相反,红色则预示主角濒临生命、事业的危机。
原护士长被降职后,大厅变红。
一方面预示她的职业危机,另一方面也表明她要开始对拉契特下手设局。
够电影质感,够表现主义美学,光这些还不够。
《拉契特》在主题上也特征鲜明。
尽管不同于《飞越疯人院》的基础设定,但剧集还是紧贴当今社会热点。
当今世界所面临的普遍问题有三大类:
阶层、性别、种族。
《飞越疯人院》探讨的依旧是阶层问题。
它如同《肖申克的救赎》一样,将精神病院构造成福柯笔下的全景敞视型监狱。
精神病院如同一所巨大的监狱,内部的护士长、护士、警卫各司其职,身处其中的人们组成或大或小的纪律集体,监察着周围的一切。
《飞跃疯人院》并没有塑造一个类似《泰坦尼克号》式、《寄生虫》式的空间阶层,而是从精神出发,对病人们进行着规训。
通过药物、手术、日常某一时段的行为规整,以高度纪律化的条条框框规范、控制着病人们的一举一动。
所以尼科尔森最后掐脖子的行为,以及医院病人们的怒吼,实则对精神病院不合理体系的反抗。
原电影展现的是环境下个体的抗争,强调的是全景敞视型监狱的内核:
一种微观权力技术在现代社会中强大的规训作用。
但在剧集《拉契特》中,重点从关于监视阶层的探讨,关于护士长与病人们绝对的上下级关系的讨论,变成了对性别、种族问题的侧重。
观众还能看到拉契特为了登上护士长的位置,费尽心机。
一会儿搭讪州长秘书,一会儿联合院长,一会儿陷害记者,一会儿又拉拢富婆。
可关于阶层的强调还是被弱化很多。
先来看剧集中的性别问题。
女主拉契特有一个LGBT的身份诠释:
她在内心深处,深爱着州长的女秘书。
在对方带着她去特殊酒馆吃饭时,拉契特断然拒绝。
由于社会的压力,以及救弟心切,她不得不压制自己内心的爱意。
但在女秘书中枪后,拉契特再也忍受不了内心的苦痛,在病床前诉说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还有一位美艳的女护士,痴迷于拉契特的弟弟,甚至有些走火入魔。
她爱埃德蒙,但相比于爱,更会义无反顾地投身于爱情的烈焰中,哪怕欲火焚身。
女护士帮助埃德蒙逃离监狱,并你侬我侬,与他度过了一段美好的农场时光。
最终,在埃德蒙被警察带走后,她疯狂地与警察火并,最终倒在血泊中。
这是一个极端自由主义的女性形象,与拉契特克制的爱形成鲜明对比。
我为什么说拉契特是克制的。
除了对女秘书前期的拒绝外,还有拉契特对弟弟埃德蒙那朦胧的爱意。
这一隐藏的情愫,通过冰锥得到体现。
剧中,凶器除了枪这一热兵器外,还有一个冷兵器——冰锥。
拉契特梦见埃德蒙杀死自己时,凶器也是一个冰锥。
冰锥杀人时的动作是插入,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中的泛性论来说,插这一行为代替了性行为。
在解释富婆儿子喜欢用针头插人的行为时,院长也说了这是性行为的替代。
在医院的地下监狱中,拉契特试图拯救埃德蒙,结果对方则怀疑她是否在食物中下毒。
为弟弟铤而走险,结果只换来倒打一耙,气愤的拉契特用一句双冠的话隐约表达了自己的嫉妒之情:
她纠结于埃德蒙爱上女护士,却不爱自己。
这也证明了拉契特在爱欲方面的克制,隐忍。
另外一点,则关于两性的抗争。
拉契特救出弟弟,把男记者、男院长玩弄于股掌之间。
尽管一开始,拉契特需要通过男性上级的帮助,完成营救行动。
她利用男院长登上护士长一位,又立马变卦,把原女护士长捧成院长,拉男护士长下台。
最后也是拉契特、女秘书,以及原女护士长一同策划营救活动。
所以,结局仍是女性集体的一次小范围胜利。
关于男性形象的塑造,大家不知有没有注意:
所有男性角色都是残缺的。
弟弟埃德蒙是个杀人犯,时而神经质发作。
男院长是一个菲律宾人,涉及种族问题。
州长是个为了竞选不择手段的虐待狂。
就连富婆儿子也是个断手断脚的逆子。
唯独两个尚有良知的保安,结果一个是黑人,一个是面部严重烧毁的家伙。
所以人物设定上,《拉契特》也有一定的女性倾向。
另一个现实映射,则关于种族问题。
《拉契特》里的黑人保安、亚裔院长,以及黑人女精神分裂患者,都是被压制的一方。
黑人胖保安不用多说,他就是一个牺牲品。
他无意间枪杀了记者,掩盖了院长与拉契特的酷刑。
舞会上,他帮助患者,结果被埃德蒙杀害。
亚裔院长一直想完成自己的医疗梦想,结果在把富婆儿子治成怪物后,遭到富婆的追杀。
而且作为一名父亲的他也是不幸的,争夺女儿抚养权却失败。
他一生都在为患有精神病的人奔走,以至于忽略了自己的家人,导致法庭判他败诉。
家庭失败的他,最终还死在了发狂的女患者手中,这也暗示他事业上的败北。
最后来说说黑人女病患。
患有多重人格的她,总是幻想自己要么是大提琴手,要么是运动员。
在被关进衣柜后,她病情发作,失手杀了亚裔院长。
精神上的压迫,让她的精神状态每况愈下。
目睹亚裔院长惨死后,她的人格中又多出一个院长的形象。
剧主这里猜测一波,女病患的其他人格,估计也是在目睹对方的死亡后产生的。
对精神病人的管理,显然违背人性。
特别是片中的额叶切除手术,通过物理手术,一锥子扎进眼角,将人弄成傀儡。
不听话,直接放到热水浴里泡一泡,再放入冷水浴里静一静。
这不是对精神疾病的治愈,而是对自由精神的抹杀。
为什么会出现剧中的这些病症?
还不是社会使然。
弟弟埃德蒙不是个十恶不赦的坏蛋,在他心中,是为正义复仇。
因为那些牧师是衣冠禽兽,玷污了自己的母亲。
对于动物,那些纯洁的魂灵,他连看别人宰杀的心思都没有。
就算是拉契特,也不是生来就容嬷嬷附体,到处用冰锥扎人。
因为寄养家庭对她和埃德蒙的虐待,才让她无法享受孩童的快乐。
看一场普通的木偶秀,结果唤起童年阴影,可见创伤极深。
最近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
我们总先去怪罪揭露丑恶的声音,而不去怪罪作恶的人。
《拉契特》又是一部全员恶人向的剧集。
但在这背后,是一个不可说的、极为可怖的精神囚笼。
它为我们定制了条条框框的东西,并将我们扭曲后撒手不管。
对此,我们又能如何?
坚信自己心中的道义,来一场注定坎坷的原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