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

以文字纪实,以对话启发。

这里是《建筑档案》对话现场!

本期对话嘉宾:

中国工程院院士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教授、博士生导师

筑境设计主持人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与理论研究中心主任

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

程泰宁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张图片

“究天地人文之际,

通古今中外之变,

成建筑一家之言。

这是我多年来的设计追求。”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创作实践和思考,一套以“语言”为媒介、以“意境”为美学特征、以“境界”为本体的极具东方智慧的建筑理念逐渐形成。


语言·建筑创作的表现手段


“相较于西方以语言为哲学“本体”,中国传统文化对“语言”则有不同态度。”

老庄的“大美不言”几乎否定了语言和形式存在的意义,这显然有些绝对化,而顾恺之的“以形写神”、王昌龄的“言以表意”,则比较恰当地说明语言、形式作为媒介,从而达到传神表意的功能。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2张图片
浙江美术馆

对于建筑设计而言,语言的重要性不容忽视。面对时代变化,建筑师需要在充分掌握中外古今建筑语言的基础上,不断地转换创新,以期更好地完成“传神表意”的创作要求。

“无古无今,无中无外,能入能出,能放能收”是先生对于形式创作所持的基本态度。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3张图片
加纳国家剧院

也只有走出西方“语言哲学”的藩篱,摆脱“语言”同质化、程式化的桎梏,我们才会拥有更为广阔的视界,同时在建筑形式美、语言美的探索上也一定会有新的突破。


意境·建筑创作的情感表达


意境

是一种东方的审美特征和美学观念

它聚焦于人

关注包括建筑在内的外部世界对内心的冲击、感受与体验。

相较于西方美学以视觉为中心的语言和形式表达,

东方美学则致力于“情景交融”的意境营造,追求“情境合一”的审美理想。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4张图片
龙泉青瓷博物馆

意境营造重在对意象的捕捉。

对于人思维活动而言,意象是基于素养和经验认知的片段闪现,它介于有形与无形之间,正所谓“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这种恍惚与模糊意象的产生,常源自非理性的“通感”、直觉、潜意识等具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5张图片
宁夏大剧院

意境是一种不同于形式、语言的审美层次。

意境美比语言美具有更深刻、更持久的艺术感染力。在追求“视觉刺激、景观化、图像化”艺术思潮泛滥的当下,于创作实践中探寻“意境”这一东方式的审美特征,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境界·

建筑创作之“道”

以“道法自然”为核心

境界是先生对建筑创作的哲学认知

也是建筑创作的“最高智慧”

与西方哲学重个体、重分析不同,作为哲学本体的“境界”更为关注包括建筑在内的万事万物之间存在的密不可分的有机联系,关注物质环境、环境与建筑的自然契合,是一种“浑然天成”的创作境界。

111111

“境界”亦揭示了建筑创作的内在机制。

建筑设计创作过程中,建筑师所面对的是环境、文化、功能、技术、形式、意义等十分复杂的主客观因素。跳出“功能决定形式”或“形式包容功能”之类的单向逻辑思维模式,才能获得创作的自由。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6张图片
南京博物院

“妙手为文,使纷沓之情思为极自然之表现”是一种“自然生成”的理想境界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7张图片
弘一大师纪念馆

将“境界”作为建筑创作的哲学认知

体现了一种具有东方智慧的世界观与建筑观

建筑与环境“浑然天成”与建筑作品的“自然生成”是先生在创作中追求的最高境界。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8张图片
湛江文化艺术中心

 先生一直试图在创作中超越语言形式,对意境和境界于美学和哲学层面的表达进行探索和思考。形成创作的基本认识论、方法论和审美理想。

即:

把建筑视作万事万物中不可分割的一个元素的哲学认知,

建构一种既强调分析、又强调综合的有机整体、自然和谐的“认识论”;

建构一种在理性和非理性之间进行转换复合的“方法论”;

建构一种既注重形式之美,更重视情感、意境之美的美学理想;


浙江美术馆

天然生于城市的文化语言

西子湖畔,玉皇山麓,山水之间,浙美馆卓然而立,似水墨流淌纸间,浑然若天成。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9张图片

书法、水墨画、江南传统建筑、西方构成雕塑,浙美馆营造四项通感,期于自然、人文及现代审美间寻觅和谐气态。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0张图片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1张图片

建筑体量随玉皇伸展,层层跌向西子,起伏之间,建筑、景色一体矣。屋顶之黑,墙体之白,坡顶多面穿插,似与不似间,江南气韵尽显。钢构架、中空夹胶玻璃、石材之运用,屋顶椎体穿插水平体块,建筑现代感与雕塑感陡然而增,时代之美尽显。

建川博物馆·战俘馆

基于时代纪念意义深处的思考

博物馆聚落之中,三十余座主题馆分布,曰抗战、曰民俗、曰红色年代,不一而足。其中战俘馆坐落于聚落南端,为全球唯一以战俘为主题之独立博物馆。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2张图片

战俘馆于“语言”上寻求“无今无古、无中无外、能入能出、能放能收”之表意,借山石于外力下虽褶皱绽裂仍方正锋锐之体态,隐喻战俘之品格坚贞。

形式之外,一切手段,有形无形,皆在于氛围中造就一番艺术感染。长方平面,凌乱切割,实体展厅、虚体水院,其间以有墙无顶之放风院过渡。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3张图片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4张图片

入口通道,高墙夹峙;展览流线,迂回曲折;展室空间,扭曲低喑;混凝土墙,无休无饰······与陈列照片共观之,沉抑之绪,萦绕难息,观者已不禁潸然。

加纳国家剧院

文化自信深处的建筑意境对话

剧院建于城市中心干道交汇处,观众厅一、展览厅一、排演厅一、露天剧场一。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5张图片

意向模糊之非洲艺术乃建筑灵感之源泉,马赛克壁画之神秘抽象,本土舞蹈之节奏鲜明,原生雕塑之极具力度,原始、炽热、感染、震撼。强烈启示下,一番思索,成方之体块三,施以旋转、弯曲、切割,建筑终成,奔放不失精致,豪迈不失浪漫,空间内外一体,已成阿克拉城之地标,深得加纳国民之心。其人将之绘于当地纸币“塞地”之上,以为纪念。

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_第16张图片

经国外同行推荐,剧院已入选国际建协主编之《二十世纪世界建筑精品选》。(篇幅有限,仅列三项)


儒匠:程泰宁_匠·新 第二季_腾讯视频

本期索引

档案编号:20180515

【57—1—1】加纳:非洲西部的一个国家,位于非洲西部、几内亚湾北岸,西邻科特迪瓦,北接布基纳法索,东毗多哥,南濒大西洋,海岸线长约562公里。地形南北长、东西窄。全境大部地区为平原。在西非国家中加纳经济较为发达,以农业为主。黄金、可可和木材三大传统出口产品是加经济支柱。1983年开始实行经济结构调整计划以来,政府把根治通膨、发展农业、鼓励投资作为三大工作重点,经济持续增长。被誉为非洲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样板”。

【57—1—2】顾恺之(348年— 409年),字长康,小字虎头,汉族,晋陵无锡人(今江苏省无锡市)。杰出画家、绘画理论家、诗人。顾恺之博学多才,擅诗赋、书法,尤善绘画。

精于人像、佛像、禽兽、山水等,时人称之为三绝:画绝、文绝和痴绝。谢安深重之,以为苍生以来未之有。顾恺之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家”。顾恺之作画,意在传神,其“迁想妙得” “以形写神”等论点,为中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57—1—3】王昌龄(698—757),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今西安)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本文图片由CCTN - 筑境设计提供

· 建筑档案·回首2017丨致敬中国建筑师,致敬中国建筑

· 潘冀 | 不止为有钱人服务的建筑师

· 一个建筑师的前半生 | 李保峰上山下乡那些年

· 朱锫 | 会心处的建筑根源:自然建筑

· 张宇星 | 介入城市的四个维度

· 魏娜的“情感设计”

· 青山周平的“自然的状态”

· 王大鹏的美好建筑记忆

- End -

本文由档案记录人原创撰稿,

欲给档案君提供宝贵建议,请在 | 建筑档案 | 公众号中留言。

你可能感兴趣的:(程泰宁之“筑境思考”:语言·意境·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