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不被爱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小时候不被爱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_第1张图片
人,要学习自恋

小时候不被爱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

1.终其一生都在寻求父母的爱和关注。

电影《一念无明》里,阿东的母亲患有躁郁症,同时又饱受病痛的折磨,为了照顾母亲,阿东辞了工作,任劳任怨地照顾母亲。但这些并未赢得母亲的半点认可,反而骂他是个混蛋,心心念念着要打电话给远在美国的小儿子,希望小儿子回来看他。

在这种情况下,将母亲送到老人院给专业的人来照顾是最好的做法,但阿东不愿意,为此他和未婚妻也闹翻了,甚至借了高额的债务炒股来获取经济上的支持。

最后,在母亲一次次的折磨下,阿东的躁郁症被引发,失手杀了自己的母亲。

有句话是:人终究会被年少不可得之物困扰一生。

阿东是家里长子,但父母却将所有的爱都给了小儿子阿俊。阿东和阿俊都有亲子游的情况下,父母两人不约而同去了阿俊的亲子游,没人想到去在乎一下阿东。

后来,父母失和,父亲在大陆开车常年不回去,母亲也情绪不稳,这样糟糕的原生家庭,阿俊长大后去美国读书就再也没有回去,但阿东却怎么都不愿意离开这样破碎的家庭,即使眼睁睁看着自己被拖累。

因为阿东这个可怜孩子啊,他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父母多少的爱,当母亲无人照顾时,虽然对他又打又骂,他也依然不愿舍弃这个获取母亲的爱和关注的唯一机会。如果不是这样的心理索求,阿东本来也是可以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的,而不是像影片里的那样一念无明。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也是如此。

我们在看电视的时候都在恨铁不成钢,面对索取无度的父母和哥嫂,樊胜美为什么不能狠心地与原生家庭切割,而要一次次地满足家人的贪婪自私呢。

事实上,她不是不能,而是不愿意。

樊胜美生活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在父母的认知里,女儿是赔钱货,长大后赚了钱也是要用来贴补哥哥的,而哥哥就算千错万错那也是宝贝儿子。在这样家庭里成长的樊胜美,有多缺爱,又有多希望能够得到父母的爱与关注可想而知。

所以就算哥哥不学无术,樊胜美压力大到崩溃,她也不愿意卸下担子不干了。因为这是她成为家里的支撑,获得父母的关注的最好机会。只是这样的家庭,窟窿越来越大,她瘦弱的肩膀根本无力支撑,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被不断拖累。

那些小时候不被爱的孩子,长大后就算成长为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但他们的内心,却还是有所缺失。而他们觉得,只有父母的爱和关注能帮助他们填补好这块缺失。为此,他们愿意付出一切代价。

2.渴望从异性身上获取爱。

著名女作家萧红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去世了,不久后父亲再娶,继母和父亲对她都很冷漠。在萧红的童年时代,唯一带给她温情的是她的爷爷。《呼兰河传》里写爷爷的那一段也是整本书里最明亮的一块。

长大后的萧红,反抗封建压迫,追求自由的生活,是走在时代前端的进步女性。但她在感情上,却总是在怀着一个男人的孩子嫁给另外一个男人。

读书的时候,萧红和未婚夫同居,怀孕了临产之际,未婚夫却不辞而别。萧红这时候遇到了萧军,可以说萧军在某种程度上拯救了她那时候慌乱的生活,萧红便不顾一切地爱上了他。和萧军在一起后,萧红发现萧军不仅大男子主义、性格粗暴,甚至还会拈花惹草,但萧红一次次都忍了下来。最后忍无可忍,和萧军决裂后,萧红很快又怀着萧军的孩子嫁给了端木。

正是小时候在原生家庭里没有获取到多少的爱,长大后才会一次次地寄希望于异性,希望能从他们身上获取到足够的爱来填补内心对爱的需求,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时候不被爱的孩子,长大后更偏爱如父亲般男人的原因。

认识一个女孩,她是大叔控,喜欢那些年龄比她大很多的男人,而那些和她同龄的男孩,她总觉得毫无吸引力。

后来多了解之后才知道,原来在她很小的时候,父亲便总是在外地赚钱,一年也回不去几次。虽然她一直都很渴求父亲的爱和关注,但因为长期不与父亲接触,两人就算见面了,也不知道该怎样去相处,内心空有满腔深情,但却无从开口。

等她长大后,便将对父爱的索求投射到异性身上,她渴望从那些比她大很多的男人身上获得小时候苦苦追寻但又总是得不到的父亲的爱。

其实,总是渴望从异性身上获取爱和关注,结果往往是将自己变得更加患得患失和没有安全感。就算获取了,也无法确认可以永远拥有这份爱,你还是会生活在爱有一天会失去的惶恐当中。

所以,与其将希望寄托在别人身上,不如自己治愈自己。

3.独立自强,自己治愈自己

我们每个人天生就拥有爱的能力。那些从小不被爱的孩子,他们爱的能力只是暂时被隐藏了。因为小的时候,他们勇敢地去爱别人,但却没有得到同等的回应,这让他们受到了很大的伤害,长大后就再也不敢再去爱别人了,很害怕再次受到伤害。但他们内心一直都存在着足够的爱,根本不需要从外界去索取。

所以我们大可以独立自强,自己治愈自己。每天告诉自己:我并不缺爱,我也是一个很棒的人,我值得被爱。多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会扭转那些关于缺爱的错误认知的。

还可以多阅读一些心理学书籍,找出自己的行为成因,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挖掘出那些被遗忘得但深深埋藏着潜意识里的记忆。很多时候,当你意识到了,也就意味着你痊愈了一大半。如果不想自己看书,也可以找心理医生。

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也觉得自己是很缺爱的,但我的缺爱并不是我的父母不够爱我。相反,他们其实都特别爱我,只是在我年少时,还不懂得他们深沉又无奈的爱。因为一些客观原因,我小时候很长一段时间都生活在外婆家,所以与父母有点疏离,而中国人又向来不懂得表达爱,所以我的成长过程中,我感知到的爱很少。

但长大后,我开始从生活细节里感知到父母深厚又沉默的爱,我也发现其实自己一直都深深地被爱着,也根本不缺爱。但多少年形成的认知一时之间也是很难改变的,所以我经常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效果还是很好的。

另外,如果原生家庭太糟糕的话,也不需顾忌世俗的流言蜚语,大可以与原生家庭狠心切割。像樊胜美那样的家庭,不管你再怎么付出,父母也不会给你多少的爱和关注的,他们只是想身上榨干你的剩余价值。等你毫无价值了,会不会对你弃如敝屣呢。

我们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也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成长环境,但长大后的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可以选择自己治愈自己,不要让小时候的不被爱,变成长大后的不幸福。

幸福是要靠自己去创造的。以上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时候不被爱的孩子,长大后怎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