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心目中的李清照)

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心目中的李清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人在年轻时候的生命色彩,像熊熊的火焰,能在心里燃起滚滚的热浪;而老年时的色彩,却渗透着夕阳的无奈,残烛的飘摇。最美不过夕阳红,可这样的美实在太短暂,委实让人心生怅惘。生命的曲调本没有不同,不同的是我们谱写词章时候的心境。每个人的生命都浸染了岁月的酸甜苦辣,比如绝代词人李清照,便在那落雪寒梅的季节,品出了人生的两种况味,原来是尝尽苦辣咸,前后两重天。

   

我最喜爱读李清照的两首梅花词:

   

《渔家傲》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临江仙》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长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心目中的李清照)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宋王朝动荡,在南渡前后,李清照的词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两首词拿来对比,就知道女词人前后经历了怎样的沧海桑田。将这两首梅花词放在一起,更容易读懂李清照生命里的各个变迁。

   

在《渔家傲》中,词人将“落雪、寒梅、玉人”三个意象进行了很好的演绎。“玉人浴出新妆洗”恰如“傲雪的冬梅”,洁净中透着清高与孤傲。一句“此花不与群花比”,将寒梅傲雪的清冷和雅致都描绘得活灵活现,动人心弦,也映照出李清照的俏皮、开朗、豪放。在这个女子的心里,她便是她,独一无二,不愿也不屑与别人相比。这份坦荡的自信,像梅,像雪,更像刚出浴的美人,永远带着自己的清新与妩媚。

   

而在《临江仙》中,同样是“柳梢梅萼渐分明”时,李清照已经没有了当年的激情。岁月带走了她的韶华,更凋零了她的激情。当年那个北宋的快乐女子,如今已变成南宋的寥落凄苦的妇人。“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溜走的春天可以再回到秣陵的树上,唤醒一树一树的花开;而南渡的词人,却只能无聊的在建康城里徘徊,受尽寂寞凄苦的煎熬。

   

一样的梅树,一样的落雪,一样的洁白,却在她的心里留下了不一样的滋味。酸甜苦辣,自与别人不同。回头再看那两簇梅花,一簇是青春时怒放的绚丽,一簇是中年时积压的郁闷。同样的梅花,却分明是不一样的情致。

   

公元1129年,建炎三年,靖康之难已经过去很久,但是那耻辱却还烙在宋人的心里。那片破碎的山河,实在是一块伤疤,随着朝来的寒雨晚来的凉风,还不时在心底隐隐作痛。李清照为躲避战乱,一路南下逃亡,颠沛流离、凄惶不安。

   

这一年,饱受战乱之苦的李清照,激愤的写下了那首著名的《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她在词的最后,这样写道:“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这日子真的是寂寥无比。

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心目中的李清照)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那样一个动荡的年代,那样一个多愁善感又膝下无子的女人,骨子里却仍然流淌着如花少女般浪漫的情怀。在以往宏大的历史叙述和文学概论里,大家喜欢将她的词左右对切,认为前后两期判然有别,好像南渡之后,李清照已经是一个沧桑满怀的幽怨妇人。

   

还是这一年,49岁的赵明诚忽然得病,病得猝不及防。从患病到辞世,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李清照便从婚姻幸福的女人坠成幽愤愁苦的寡妇。

   

赵明诚走了,他留下的是一生挚爱的文物古籍,和尚未完成的《金石录》残稿。李清照悲痛欲绝地将他的后事安排妥当后,得了一场大病,差一点就随他去。

   

那一年的梅花依然迎风傲雪,那一年的朝廷依然歌舞升平,而那一年的李清照,就这样失去了最心爱的赵明诚。

   

如果我们能够读懂个中艰辛,就不难想象李清照日后改嫁的必然。首先,这个国家比她本人更要懦弱,无法依靠。漂泊的经历和飘摇的国家,无法给李清照以安全感。在礼教肆孽的时代,有赵明诚在,可以为她遮风挡雨;无赵明诚在,她只能自己承受被世俗摆弄的痛苦。

   

但是我们后世的人很是佩服她,觉得她真是一个坦率而勇敢的人。坦率的是她只要爱情,勇敢的是她只要和自己匹配的爱情,如果不匹配,她就不惜一切代价去打破那牢笼。而与张汝舟的再婚,在李清照看来,就是她爱情和人生的污点。后来她选择跟他离婚,在那个时代也是不可思议的很大胆的行为。

   

每个人的心里都有一个不同的李清照。或是以“闺情”见长的婉约词宗,或是以“悲凉”立史的爱国词人;亦或是中国古代才女幸福生活的典范。而所谓典范,其实也无外乎“才、情、趣”三方面。就李清照来说,才华和深情都是世所公认。而“趣”这一方面,人们对她的评价总是含糊不清。比如,那些媚眼生情、雪腻酥香的文字,常常被人质疑。其中较有争议的就是那首《丑奴儿》: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心目中的李清照)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首词讲的是夏天的晚上,急风骤雨吹走了白天的炎热,酷暑后的风雨给人带来一丝丝沁人心脾的清凉。此时的女主人公对镜梳妆,深红色的薄绸隐约映衬出白嫩的肌肤。这旖旎的情思,诱人的香艳,却只用了四个字来点拨——“雪腻酥香”。

   

上阙的最后一句描绘了女主人公拍着枕席,笑语盈盈地对“爱郎”说,“今夜纱厨枕簟凉”。就是这句炎炎夏日里的清爽邀约,令很多人读出意乱情迷迷的暧昧。有人就说,李清照是一个专会狐媚男人的妖艳女人,这词中更是混杂着对男人的勾引。当然,也有否认者称,李清照的词向来俊美、清秀,断不会出现这等谄媚、俚俗的场景。

   

如果就字面来解,“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露浓花瘦,薄汗青衣透”等语是否也艳光四射,引人遐想呢。实际上,李清照出身名门,才学和修养都是同辈中的佼佼者,骨子里注定是清高孤傲的。这样的词语出现在她的词中,不过是她轻巧恣意的一次心灵旅游,亦或是幸福时光的调味剂;但绝不是轻薄放荡的佐证。

   

唐代有一位不知名的作者,在一首《菩萨蛮》中有类似的句子,“含笑问檀郎,花强妾貌强?”这是女子凝眸深望时的娇语,含笑低问时的羞涩,到底是“花美还是我美?”这时分、这情致、这心思,不管情郎的对答是默契的赞许,还是故意的否定,在她心里都是一样的喜欢。她需要得到的,不是平白刻板的标准答案,而是此情此景的柔情蜜意。

她手拍枕席,暗示情郎今夜如此静幽,便也有相似的韵味。若花之色、香、味俱全才能引人留恋;作为女子,自然也要才、情、趣兼备,方能如一本百读不厌的书,时常带给人新意和惊喜。所以,虽有很多人对这首《丑奴儿》有看法,但我是很喜欢这首词的。

   

李清照另有一首《浣溪沙》,写得也是眼波流转,妩媚动人,让人读后心旌摇荡,情愫飘浮。

   

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就有,“芙蓉如面柳如眉”的诗句,以花喻人,既有满面含春的清香,又逢娇花临水的柔媚,真是一个妙不可言的比喻。如同这首《浣溪沙》,词女描绘的,就是一个如花笑靥,粉面香腮的俏丽多情的女子。

   

“眼波才动被人猜,”这一句,更是写得顾盼多情,秀色可餐。心中升腾起的情愫在眼波流转中被轻轻泄露,细小心思就这样轻易被人察觉。期间的辗转缠绵、心如鹿撞,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我们在读李清照诗词的时候,大概都是有着相同的看法:平和中正才意味着沉稳凝练,让人赞赏;而娇俏活泼就等流于轻佻肤浅,给人诟病。所以,在描述李清照的时候,人们才会极尽展示其美好、幸福的一面,而忽略她情思荡漾时的娇媚诱人,顾盼有情。

我们纵观李清照的一生,犹如水上之浮萍,只能随波逐流,不能掌握自己飘渺不定的命运。即便身后,她也留下了众多传说,笑骂由人。

 

看来,如此风韵优雅、灵魂浸染香气的李清照,她骨子里也并不是要独占所有人间的美好。她更像一个美丽的传说,像牛郎织女那样,满载着沁人心扉的秋意,飘逸着情人节里浪漫痴情的曼妙,给世间留下一个让人无限遐想的女词人形象。

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心目中的李清照)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此花不与群花比(我心目中的李清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