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魅影17心理安慰剂

我们这个时代的最伟大的发现就是,人类可以改变他们的心态,来改变他们的生活。

——威廉詹姆斯

人是需要安慰的,也许在生活中,不知不觉中,有意或无意,主动或被动,我们得到了很多安慰,我们也释放了很多安慰,如果一个人没人疼没人爱(或者感觉不到),不死不活,心似孤岛,我想这绝对不是任何一个有心跳有热血的人所追求的人生,要不然一个人如何才能有信心去生活下去呢?

那么,心理学是如何解释安慰效应的呢?

要了解这个,我想从心理学的安慰剂效应谈起。从生物学及医学的概念可以简单来说安慰剂效应是一种药丸,它从表面上来看要和真的药一样。也就是说它的形状,口感及颜色,可能跟真的药是一样的,但实际上它不含有任何药物的成份,但由于人们并不是知道医生给他的是安慰剂,而不是真正的药物。从而,人们从心理上以为自己通过药物得到了医治,在现实情况中,确实有很多人在这种安慰剂中得到了疗效,之后他也会明显地去改善它的身体机能。研究发现,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医治,而很多具体疾病的症状都得到了有效的缓解,比如多疑,抑郁,强迫症等一些传统药物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

我们把这种由于得到了安慰,而心理发生了变化,从而也会发生具有治疗作用的这种现象,就称为安慰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安慰剂现象,明白了一这点,我们应该了解我们使用它干什么?或者说,我们如何利用它获得一种期待的效应呢?

其实,我想举几个现实中例子来说明,这种安慰剂的无声息的治愈现象非常常见。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一个可爱的小孩子摔倒,摔痛,或者哪划破了,这个妈妈拿起来小孩子疼痛的地方,摸一下头,或吹口气,然后安慰孩子说不哭不哭,给他手里塞着小玩具之类的东西,小孩子的注意力转移了,心理上得到了安慰,他竟然立刻就不哭了,而且还乐了起来。是不是简单的吹一吹,摸一摸,疼痛就消失了呢,其实没那么回事儿,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是小孩子感觉到了温暖,关注焦点转移了,而更深层的,现在我们可以说是心理的安慰作用所产生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当中安慰剂效应是非常常见的现象,医生理解并利用安慰剂效应可以大大的增强患者的医治效果。有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生病了,都希望找到一个德高望重的老医生看病,而不是的一个年轻的毛头小伙子或感觉很不稳重的人去看病。有人说他觉得老医生的医术更高明,其实真实的情况是,这个年轻人的水平更高,而还是博士水平,可是病人就是不相信,所以年轻的医生也很冤。

其实,还是安慰剂效应在起作用。一般人都会认为,一个老医生,不管水平高低,给人的印象水平就是高,不然的话他能够活到现在还在给人治病?而且在人的认知里面,老医生给人的感觉是,德高望重,妙手回春,沉稳塌实,还且还挂满了各种道谢的锦旗,这同时也让人心里有一种塌实的无言感,一种信任感尤然而生。在这样的认识中,老医生本来就占了一个比较强的安慰剂效应,当一个病人在找医生看病的时候,他首先看的医生是人及医生表面现象给他的感觉,而不是医生的水平,所以病人本身就会立刻去猜想,这个医生是不是可以让他放心,能不能胜任对我的治疗,这更多是心理层面上的。

有一个这样的故事,说是一个女孩子,脸部有溃疡,刚开始找到了一位年轻的医生去医治,从各种数据指标上看,似乎每次都治好了,可是每过几天这个女孩子又感觉脸部非常的疼痛,又来找到这个医生,如此数次,这个医生不胜其烦,他不明白,为什么这个女患者这么难缠,明明好了,她就是说没好。可是从女患者角度来说,她也很无奈,就是痛啊难受,当然也许是她心理的上问题,虽然病好了,可就是难受啊。

于是,这位患者每天都要缠着这位医生,说你要给我药,我简直是痛得受不了了啊!这个医生也很无奈,不管怎么治,她仍然很痛啊,这个溃疡也久治不愈,似乎和医疗本身没什么关系,更多的是心理问题。这位医生实在没有办法,后来这个人实在没办法了,就去找他的这个老师,他的老师也是非常有名的专家,他告诉他的老师这个病人非常难治,我现在不知道该怎么办好了。他就把这个情况向老师说明了一下,老师笑而不语仔细听完,说让她来吧,我能治好她。当这位患者再找到这个医生时,他告诉患者,这是我的老师,业内著名的专家,今天特意来给你看病的,患者听完后非常高兴,就答应让老医生给她治病。

其实,老医生的方法很简单,这个方法是一般人想不到的,老医生一接手,就告诉女患者的病情不轻啊,这位女患者一想可不是嘛,自己都很疼,说到她心里去了,然后老医生非常认真地询问了患者的一些其它情况,比如你几点起床啊?生活中是不是遇到了不开心的事?就此种种似乎和病症无关的事情,然后就非常高兴对她说,我知道该如何治你病了,这个女患者非常的高兴。

原来这位患者看到这位老医生来的时候行为举止非常的奇特,拿了一个硕大无比的叶子,很小心翼翼地走进来,然后把药材放了一个水杯里面,水里面冒着气泡,烟雾缭绕,总之很神秘的样子。聊完天后,老医生说,你等着我给你取药去,于是老医生叫了几个同事在办公室里忙来忙去,搞得热火朝天,满头大汗的,再加上熬药的唧唧妞妞的声音,一派生机勃勃的场景,最后把药熬好灌好,老医生对女患者说,这是治病的特效药,你只要听我的,按我说的做就能好,你把这个拿回去你试试再配上以前医生给你开的药一块吃,你的病就会好了。

果然,老医生就治好了这位女患者的病。事后,这个医生非常好奇,为什么老医生一出手,问题就解决了呢。这个医生对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说老师你真厉害,这么难的病症你一下子就搞定了。这个老师神秘地一笑,其实那个叶子只是普通的大树叶子而已,所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患者相信这个药,从心理层面上接受这个安慰剂。

我们从这个故事里面实际上能够得到两个结论:

一个是医生行为举止的神态,使得患者确信自己被受到关注和确信这种治疗是有效的;

第二个就是人体本身就会有疾病重要的提示,每个人内在躯体里都有某种自愈的能力,关键是我们如何去挖掘,或者说如果能认识到的话,能不能不靠别人,只靠自己去解决?

这两个问题也是我个人学习心理学最大的体会,懂得了心理学,在大多数据情况自己就能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还有可能会帮助别人。也就是说,医己又医人,不过这里的医不是传统医学的概念,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对治疗来说,你是用药还是用心理学的心理行为干预方法,都必须要面对一个安慰剂作用的问题。有效地进行心理干预,对健康的信念,对你治疗方法及疾病的预防都会有很好的影响。

在学习与研究心理学的时候,要学会控制情绪等一些其他的非主要目的,还要明白要从人们的动机和目的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比如医生(甚至是一般人,我希望我们每个人不要那么急,不要急着打断别人的话,学会倾听,你就会发现生活会美好很多)如何做一个好的倾听者,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诉说,如何帮助患者重新去适应,重新确立生活的目标,如何让患者明白新的生活动机,对于他生活质量和疾病的康复都非常重要。安慰剂的效用,可以提前告诉他,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患者能有意识的自我解决一些非医疗技术可解决的心理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心魅影17心理安慰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