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读完8本书,我想和你探讨这3个问题

年关将至,不少简友们选择在写年终总结,我也跟着凑了凑热闹。想必大家都看到有一类年度总结文章,它们的标题特别吸引眼球,比如“2017年读了100本书,只有这5本彻底影响了我”、“2017年读了上百本书,我只向你推荐这7本”等等。这类文章阅读量超高,我没有过多关注文章内容,我想,大家心情是一样的,说白了就是冲着爆款标题来的。

1

其实,看到这类标题,我总有一个疑问:

一年时间,读了100本书,只有个位数的书单推荐,那阅读其他90多本书是不是浪费时间呢?

我不是在鸡蛋里挑骨头。因为,这个疑问也一直徘徊在我的脑海里。每年,我也能阅读100本书,可我自以为有推荐价值或者说能够拿得上台面的书目同样是10本以内。

剩余的90多本书目则是显摆的噱头大于实际价值。每年,我会看很多名著、小说,还有一些社科类、自我提升类的书目,而且会占到很大的比重。这些书目彼此之间并不成体系,自己也不清楚是否真正学到了有价值的东西,每次和别人讨论“读书是否有用”这个话题时,回答都很苍白无力。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我最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们在选择书单的时候,存在明显的从众心理,往往是听到身边的人的推荐某书怎么怎么好啦,或者看到某书在网上书城多么多么畅销啦,于是乎自己也抓紧买来看看。

自己很少静下心来挑选真正适合自己的,我就是这种类型。原以为这种由外向内的方式更节省时间,可以节约选择的成本,而实际上,买了一堆书籍,用心读过的却寥寥无几,还有一些摆放在在书房一角与灰尘为伴。即便是那些读过的书籍,从头读到尾才猛然意识到这并不适合自己,那才是最大的浪费!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啊!

贪多势必嚼不烂,自己需要的才有意义。

2

作为一个已到而立之年的上班族,每天在工作和家庭之间疲于奔命,加班是常态,回家要带娃,还想着挤出点时间锻炼身体。如此,读书被一再压缩,每天可支配阅读时间只有上下班途中挤公交2小时和晚上10点之后至午夜前2小时。

就是在这种状态下,2018年至今我已经读过了8本书,其中,《阿里巴巴人力资源管理》、《自卑与超越》、《小狗钱钱》3本是纸质书,分别对应了业务、沟通和理财三大能力;而《离经叛道》、《深度工作》、《超市里的原始人》、《写作法宝》、《精益思想》这5本好书(4-8),来自于知识付费课程《采铜·好书精读》,都是近几年畅销并且非常经典的书籍。

在阅读效果上,这两种方式有很明显的差别。

《阿里巴巴人力资源管理》、《自卑与超越》、《小狗钱钱》,是我针对业务、沟通和理财方面的个人需求,由内而外精选出来的入门级读物,而且每本书读完都做了很详细的读书笔记,以至于现在3本书里的精华内容我可以熟记在心,并尝试着活学活用。然而,《采铜·好书精读》这档课程,采铜老师虽然做了特别系统地拆解,我真正记住的内容却少之又少,关键问题在于这种听课的方式属于最低级的被动学习,学习到的内容很快就淡忘掉了。也许,这5本书我也应该至少做一下读书笔记。

2018年,读完8本书,我想和你探讨这3个问题_第1张图片
学习金字塔

在这个时间金贵、精力有限的年纪,最有效的阅读方式应该要借助于更多的主动性学习,特别是掌握高效的阅读技巧,学会记录读书笔记,学会分享和应用。

3

经典书目有很多,但这并不代表我们只能屈从于经典。特别在时间和精力有限时,我们应该明确自己当前的需要是什么,明确我要阅读的这些书跟个人规划目标的实现有多大的关联度。比如,在2018年的个人规划里,我提到了2018年要重点提升自己的写作、理财、演讲等能力,那么,在挑选自己的书单时,我就会有意识地加大这几类相关书籍的比重。

当然,这并不是排斥其他类型的书籍,只是一个分配比例的问题。这就好比投资,我们会选择股票、基金、p2p、现金都占买一点,这样才能抵御风险,保证资金安全。而具体哪一个比例高一些,哪一个低一些,这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来定。

想成为一名企业家就不要做音乐家的事情。这句话很实用、是典型的功利主义。然而,这种实用和功利并没有毛病,要想实现自己的梦想,就得时刻保持专注,持续刻意练习。因为,术业有专攻。

读书同理。如果2018年,我还能保持100本书的阅读量,那么,写作、理财、演讲这三方面阅读的书目至少保证每项20本以上。

这个浮躁的年代,读书是一件苦差事,希望终有一天,所有与阅读有关的困惑和苦恼都能和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年,读完8本书,我想和你探讨这3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