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

迅速翻阅,第一章对于房子的观点比较吸引我。 后面则是大篇幅的成功学。

一、你是不是安全感的奴隶

巴菲特的房子

裸婚的巴菲特:

1951年,巴菲特在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在纽约找不到工作,于是回到了老家奥马哈做股票经纪人,就相当于今天证券公司的一名普通员工。1952年,蚁族巴菲特遇到了自己喜欢的姑娘苏珊。据说老巴在结婚的时候跟他老婆说:“亲爱的我现在给你两个选择,我工作一年就攒下来了一万多美金,1是花1万美金买套小房子,2是这1万美金让我去投资,过几年买套大的。”苏珊说:“好,我相信你。”巴菲特租了一套两室一厅,晚上都能听到老鼠在天花板上开派对,他们结婚了。

1956年,租房子住4年后,26岁的巴菲特成立巴菲特联合有限公司
(BuffettAssociates,Ltd.)。

1958年,他的投资开始稳定获利,他花了3.15万美元买下位于奥哈马的一座灰
色小楼,至今住在这里。

1962年,10年后,巴菲特赚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个一百万。

2008年财产620亿美元,世界首富。

谁是真正的股神:

各位不见房子不撒儿女的中老年父母们,各位无房绝不裸婚的男男女女们,谁才是真正的股神?巴菲特媳妇苏珊!她为巴菲特做了这一辈子最重要的一次投资决策,投资自己,而不是投资一套房子!如果当年苏珊选择的是买房子,估计巴菲特一辈子就废了。因为即使是股神这样的天才,也需要给个十年发展机会啊。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巴菲特。

投资自己的小明 vs 买房的小强:

小明的投资很快收到了成效。他的简历上了每年都会稳定的增加一个认证,他的能力也越来越突出,越来越多的机会降临到他的头上。他的人脉圈子每年是小强的12倍之多,这让他总是有一些行行业业的朋友,他成为公司资源的中心,甚至有时候上头需要什么渠道,都会问他一句。他还在准备读MBA,为自己再上一级做准备。

当然小强也不差,为了自己的房贷,他也很努力的工作。只是他慢慢意识到学习真的很重要,往往自己一个多月时间工作的心得,小明课堂上一句话就听到了。但是囊中羞涩,他没有能力投入。而且自己精力也不足,因为房子离公司太远,每天回到家,就已经九点多钟。稍微休息一下就该睡觉了。

简单来说,如果你有一份5000元的工作,用20年的贷款买着一栋最一般的房子。那么在接下来10年时间中,在我们最有旺盛的学习力与拼劲的年代,在我们最需要选择自己适合的职业目标,最有机会开始尝试创业的年代。大部分购房者永远与这些机会阴阳相隔。这些过早的购房者几乎与创业、转换行业和快速升值无关。从职业发展来看,一套房子消灭一个梦想。

高晓松和王石:

有人问音乐人高晓松,为什么结了婚还租房住,不买自己的房?

高晓松:“我不买房,全天下都是我的,想住哪儿就住哪儿,买了房就只剩一个角落是我的,我妹也没买房,但我俩都走遍了全世界。”
“一切都为了买车买房,生而为人,岂不浪费?”

2008年初国内楼市初现调整之时,房产业大佬王石在抛出了惊人之语:“对于那些事业没有最后定型,还有抱负、有理想的年轻人来说,40岁之前租房为好。”

在我看来,以今天的房价,排除那些富二代不说,普通人买房卖梦想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经济不独立就一定意味着梦想不独立,——你住着别人的房子,还有什么好说的?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

美国人平均31岁才第一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37岁,香港人是32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我们凭什么要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而且还要为之卖出我们的发展与梦想?

作者买房未遂的经历:

那天看完房子,那种拥有一个自己的房子的想法让我兴奋,开车回家的路上,我特别激动地给我的朋友挨个打电话。直到有一个朋友对我说:“古典,你准备好安定了吗?如果你买了房子,这一辈子基本上就定下来了。你的房子会驱使你找人,结婚,生子……因为那就是在房子里面该干的事情。当然,那其实很好。”

我放下电话,那种兴奋感慢慢褪去,车子也开到临近家。我内心做了一个决定,我不要过有房人的“安定”生活,我的生命不仅仅至此。

这些年来,每次开车经过那个楼盘,我都深深的感谢我当天的决定。因为如果我每个月有着6000多块钱的月供,我绝对不敢开始思考如何离开新东方这个对我待遇优厚的地方,创办新精英NEDP,这样我将错过我这一辈子最想要过的生活,最希望一起共事的一群人和一个最大的梦想。所有这一切,都是一个房子所无法比拟的。

如何废掉一个人:

这6个人在这间房子期间都没有太好的发展,他们中间的4个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还有一个人黯然回国。宝华开玩笑说,这个房子前宽后窄,风水不好。我品出来这里面的道理:这些人不是没有条件,而是太安全了。这在这里吃住不愁,精神充实,心情愉快——如果安全感可以轻易这样获得,那为什么他们还要自己努力去争取呢,即使再争取,也没有现在这样舒服!

所以说,在北京,如果你想搞废一个人,那就提供一个没有经济压力,随时可以上网看书吃饭的房子吧。

如果要害一个人,让一个人恐惧、没有自信。就给他提供一个无需努力就可以获得的安全感,这实在是太有效了。据我所知,很多父母亲就是这么干的,相当有效。

远离那些让你容易获得安全感的事情!包括一对过于关心你的父母,一张可以任意刷的卡和一个不会犯错的任务和一个养老般的工作。那会驯化你为安全感奴隶!

恋爱中的“安全感”:

爱应该是轻松的:

一个男生问我:古典老师,我的女朋友说如果我要和她分手,她就要自杀!我该怎么办?

我说祝贺你,赶快分手吧。第一,你的女朋友不会自杀的,一般这种比较闹腾的自杀的人都是胆小鬼。真正要自杀的人都是憋着好几天不见了然后突然一跃而起的。第二,这种那自己生命来威胁你的人,内心缺乏安全感。你以后别说指望她,连不被拖累都难。

她真的爱这个人吗?亲爱的,那不是爱,那是恐惧。爱有两种,一种是死死抓住,你紧张他也紧张。一种是轻松托住,你舒服他也舒服。

爱的误解:

第一,把依赖当成爱。
有一个朋友因为公事需要经常出差,每次在外面总是接到女朋友的电话:“你现在好不好啊?有没有想我啊?”如果朋友回答说好得很,挺开心。他的女友就很伤心:“你都不想我……你一个人都这么开心!”他非常困惑——难道必须说:“我现在糟透了!?”
真正的爱,是给对方自由,也给自己自由。

第二,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人:
你有没有对别人说过:“我对你这么好,你却都不听我的话?”
你的父母有没有对你说过:“我这样为了你,你却让我这么伤心。”
这些话听上去是爱的表达,其实是一种要求与责备。翻译过来就是:“我对你这么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我这样为了你,你不能让我伤心。”怎么样,是不是打着爱的旗号索取的人?

二、关于心智

投入的乐趣

投入呼吸:

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的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佛家的用功——饥来吃饭困来眠:

有源律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
大珠慧海:“用功。”
有源律师:“如何用功?”
大珠慧海:“饥来吃饭困来眠。”
有源律师:“一切人总如同师用功否?”
大珠慧海:“不同。”
有源律师:“何故不同?”
慧大珠慧海:“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需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

追求什么

追求不易满足的兴趣:

长久来说,只有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兴趣,才是不会消退的兴趣。
心理学认为,快乐来源于“紧张感的释放”,一旦一个需求已经完全被满足,紧张感就会消失,快乐也就没有了,也就自然就没有了持续的兴趣。找那些不能够被满足的深层兴趣,比如爱、成长、超越自己、快乐、助人、宁静……他们会让你幸福一辈子。

搜狐CEO张朝阳的追求:

“我在名利的大道上一路狂奔。”
“用了8年,现在金融不安全感彻底消除了。现在我知道了人生的意义,知道要干嘛。”
“我的奋斗就是要把奋斗变成不奋斗”
我追求的是?首先要把“必须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责任和义务从我的辞典里删去。这几年我就是一个不断删除的过程。目前来说,还没有删完。

心智造就人

每个人活在不同的世界:

即使生活在一模一样的外界世界中,我们也会感到完全不同的世界。从这角度上来说,你正在阅读世界上唯一的一本书,因为是我和你共同创造了这本书。这本书对于你的意义是淡淡一笑还是改变你的生命,也很大程度由你决定。

书中提到的祷文:

二战的时候在美国印刷了4000多万张,每一个出征前的海军士兵都拿了一张。当时卡特当选美国总统的时候还把这个Niebuhr写的书放在床头,称为他政治生涯的圣经。

愿上帝赐予我平静
God grant me the serenity

能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to accept the things I cannot change;

愿上帝赐予我勇气 能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courage to change the things I can;

并赐予我智慧 让我能分辨这两者的不同
and wisdom to know the difference.

—— 美国基督教神学家尼布尔Niebuhr

金钱的边际效应

当人们收入很低的时候,对幸福的满意度确实也很低。身无分文的人对于幸福的满意度几乎趋近于零。在0.25之前是正比关系,到了0.25以后,就基本上没有太多相关了。

这一现象在数学中被称作“金钱的边际效应递减”。

老张脑子里面运转的那个有钱就幸福的心智模式,这个模式让他不会思考不会思考自己是该多回家陪老婆孩子,还是给自己办一张健身卡。他的反应类似那个撞猪的司机:不够幸福怎么办?赚更多的钱!

每一个希望自己幸福的人,都应该重新审视自己的心智模式。因为心智模式是关于思维的思维,关于智慧的智慧。

如何知道自己的财富达到了“边际”呢?应该最起码是财务自由的级别吧,我们都还差得远呢,所以目前来说“赚钱=幸福”。

你可能感兴趣的:(《拆掉思维里的墙》——古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