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樊登读书会》讲过这本书,虽然很久之前就下载了,但是一直没有翻开看,前几天在《洛克菲勒给儿子的38封信》中读到洛克菲勒表扬儿子在与摩根谈判时表现优异,这让我想起这本未曾翻阅的书籍,果断放下读了一半的洛克菲勒家书全心地读起这本书来,看过一些心理学入门书籍的我带着挑刺的眼光搜寻任何可能的心理学错误,但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的文章在心理学上都说得非常通,今天一搜索才发现这位作者竟然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罗杰斯的学生,这一发现给本已加分不少的作者又添了一个大光环。强烈安利这本书,简单易懂,操作方便。
作者简介:
马歇尔·B·卢森堡博士,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由于在促进人类和谐共处方面的突出成就,2006年他获得了地球村基金会颁发的和平之桥奖。卢森堡博士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作者在书里的第一句就是表达对罗杰斯的感谢,看得我好温暖:I’m grateful that I was able to study and work with Professor Carl Rogers at a time when he was researching the components of a helping relationship.
听《关系攻略》,熊师傅说保持亲密关系的秘诀就是要有耐心,说一个人有耐心已经近乎说这个人有智慧了,我觉得整本书简单的说也是对和你沟通的人有耐心,理解对方语言背后的情绪,足够体谅,所有的关系都会比想象的好。
1.语言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2. 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
1)观察2)感受3)需要4)请求
首先,留意发生的事情。我们此刻观察到什么?不管是否喜欢,只是说出人们所做的事情。要点是,清楚地表达观察结果,而不判断或评估。接着,表达感受,例如受伤、害怕、喜悦、开心、气愤等等。然后,说出哪些需要导致那样的感受。一旦用非暴力沟通诚实地表达自己,前三个要素就会得到体现。
举例来说,一位母亲可能对她处于青春期的儿子说:“费利克斯,看到咖啡桌下的两只脏袜子和电视机旁的三只,我不太高兴,因为我看重整洁。”
3. 错误沟通的方法
有些沟通方式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1)道德评判,因为对他人的评价实际上反映了我们的需要和价值观。分类和评判提倡的是暴力。2)进行比较,在比较时,我们开始觉得自己活得很惨。3)回避责任,我们对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动负有责任。可是,人们广泛使用“不得不”这一短语。4)认为“某人应当受到惩罚”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人们越是习惯于评定是非,他们也就越倾向于追随权威,来获得正确和错误的标准。
4. 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
注意:“每次”“曾”等词语在以下句子中表达的是观察结果。如果我们的表达言过其实,别人就可能产生逆反心理,而不愿作出友善的回应。“经常”和“很少”这样的词语也可能混淆观察和评论。
5. 体会和表达感受
表达内心的感受,不仅可以促进亲情,还可以改善工作。示弱有助于解决冲突。
(1)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兴奋 喜悦 欣喜 甜蜜 精力 充沛 兴高采烈
感激 感动 乐观 自信 振作 振奋 开心
高兴 快乐 愉快 幸福 陶醉 满足 欣慰 心旷神怡 喜出望外
平静 自在 舒适 放松 踏实 安全 温暖 放心 无忧无虑
(2)下列词语可用来表达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的感受:
害怕 担心 焦虑 忧虑 着急 紧张 心神不宁 心烦意乱
忧伤 沮丧 灰心 气馁 泄气 绝望 伤感 凄凉 悲伤
恼怒 愤怒 烦恼 苦恼 生气 厌烦 不满 不快 不耐烦 不高兴
6. 看清批评背后的诉求
听到不中听的话的四种选择:1)责备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和需要 4)体会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批评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要,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作出积极的回应。
7.请求帮助要用积极的词
不要用抽象的词,我们提出的请求越具体越好。如果我们的意思含糊不清,别人就难以了解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我希望你们和我在一起时,不要有什么压力,什么话都可以说。”这句话反映了管理者希望员工“不要有什么压力”。如果管理者想让他的请求更具建设性,他可以说:“你们是否可以告诉我,我怎样做,你们在和我谈话时才能放得开?”
8.区分请求和命令
区分请求和命令:1)如果将他人的不顺从看作是对我们的排斥,我们所表达的愿望就有可能被看作是命令。2)通过造成对方的内疚达成目的,也是命令。
9.如何正确倾听
1)如果一个人想要别人了解他的处境,听到的却是安慰和建议,那么,他就有可能觉得不太舒服。哪些行为会妨碍我们体会他人的处境:
·建议:“我想你应该……”
·比较:“这算不了什么。你听听我的经历……”
·说教:“如果你这样做……你将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安慰:“这不是你的错;你已经尽最大努力了。”
·回忆:“这让我想起……”
·否定:“高兴一点。不要这么难过。”
·同情:“哦,你这可怜的人……”
·询问:“这种情况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辩解:“我原想早点打电话给你,但昨晚……”
·纠正:“事情的经过不是那样的。”
2)在非暴力沟通中,倾听他人意味着,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一心一意地体会他人。倾听的这种品质体现了它与理解以及同情之间的区别。不论别人说什么,我们只听到他们此时此刻的(a)观察,(b)感受,(c)需要,和(d)请求。
非暴力沟通和普通沟通的对比:
A)他人的观察:“上周我有三个晚上不在家,你说的是这回事?”
B)他人的感受及需要:“你很灰心?你希望得到肯定是吗?”
C)他人的请求:“你是不是想请我帮你预订酒店?”
a.“你说的是什么事?”
b.“你现在心情怎么样?”“为什么你会有那样的感觉?”
c.“你希望我怎么做?”
a-c 是普通的提问方式,就像心理咨询师在帮助客户,容易产生距离感。如果我们真的要这么问,那么,在提问前先提及我们的感受和需要,将鼓励人们主动表达自己。询问前,先表达我们的感受和需要。
4)语气十分重要
一个人在听别人谈自己的感受和需要时,将会留意其中是否暗含着批评或嘲讽。如果我们的语气很肯定,仿佛是在宣布他们的内心世界,那么,通常不会有好的反应。然而,一旦别人通过我们的语气意识到我们是在体会,而非下结论,他们一般就不会产生反感。只要我们专注于他人的感受和需要,所有的批评、攻击、辱骂或嘲讽就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