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

不知你对选课有什么看法?

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_第1张图片
写在文前


昨天听到一篇电台的文章,作者在文章中探讨了当代大学教师与同学们的关系逐渐疏远的问题。

文中作者提到现在的大学生在选课,尤其是在选修课的阶段,常常把老师的考勤频率,对课堂纪律的控制松紧,对于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是否有作业,以及最后给予同学们分数的高低作为最主要的衡量标准。

换句话说就是选一节水课大家随便上一上,上课玩玩手机,甚至是翘课,期末提交一下从网上随便抄来的论文,能混到专业培养计划里的几个学分,就已经心满意足了。而大学老师本身的科研水平、课堂上所介绍的内容的实用性、价值和深度等却被忽视了。


至少下次,我不想选水课了。

本人在听到这篇电台文时不禁从那类喜爱水课的同学身上看到了身边的同学大多数在选课过程中的缩影,突然想写下这篇文章。

既是对于当前自己学业的警醒,也是对于现状的反思,本文不论学术,只谈谈现实。

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_第2张图片

现状一:选修的课程没人认真听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学校里挤满了给老师送花的同学们。

他们每人手捧着大束大束的鲜花,却不知在课堂上,他们的目光从五英寸屏幕到三尺讲台是否走了四年都没有走完。

作为一个普通工科学校的本人,每天的专业课大家大多还是在认真听,前排座位也都是挤满了人,可是轮到史学、政治等文科课程,睡觉、游戏、读小说、刷知乎的同学可算占了大多数。

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某天在上物理课的时候,特意留意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同学,由于是用双语教学的课堂,老师播放的PPT都是全英文的,所以如果在课堂上没法把内容初步理解,那么课下确实很难通过自己学习弄清楚。

可是似乎也只有前三排的同学在认真听讲,老师点名让同学回答一个课上重复了无数遍的知识点,连续点了三名同学都没有回答出。老师脸色一凉,让大家坐下,然后又讲了一次那个知识点。

整整近100名的同学,此时真正在教室里的恐怕不足20名吧。

第一次突然觉得,其实大学老师,这个表面光鲜的职业,其实很孤独。

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_第4张图片

现状三:勾重点的时候才能看到全班人

上上学期的思修课,平时大概只有80%的人会出席。

但是最后一天人都到的特别整齐。因为前一节课,老师说我们下一节课要勾画期末的重点。

老师最后一节课也很开心,说希望以后的班级也能像我们班一样积极出席。说到这里,同学们之间的气氛有一丝微妙。

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转变?

不久前的教育部提出要杜绝高等教育高进低出的情况发生,引起了网民的讨论,很多人认为需要增加大学生的课余作业量,提高大学生每周的课时,从而来督促大学生朝着好的方向转变。

在本人看来,这些人大概不是没有上过大学,就是没有在这个时代上过大学吧。存在于当今大学生身上最大的问题不是课堂时间不够,也绝不是作业的量不够。而是学生同老师的关系发生了质的转变。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学老师的角色,由传业受道解惑者变成GPA的操纵者,大学生的学习仿佛不是为了充实自己,认知世界,而是去追求更高的GPA。大学老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也变得只是纯属为了上课而上课,而对于学生在精神层面上的引导,在学术研究方面的指引越来越被忽视。

发生这样的变化究其缘由也绝对不是老师本身的问题,而是当今的大学生在面对自身发展问题上变得更加的功利与急躁了。《乌合之众》所提到“群体的特征之一:冲动、易变与急躁”。

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当所有人都在为了自己的绩点奋斗的时候,你却独独选了一门不容易过的科目,身边的人都会嘲笑你傻,于是你也就默默的抛出了一节你最想上的课。

这里不用去辩驳说有人会不在乎周围人的目光。是的,本人完全赞同是有一些这样的人,但是在群体里仍然具有理性思维的人,绝对是少数。复旦大学有一条非官方的校训“自由而无用的灵魂”,而这样的自由、无用精神,恰恰是如今大学校园里所缺少的氛围。要改变这样的现状恐怕,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吧。

但至少下一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

以上


作者是一名北京985大学生

热爱生活喜欢旅行

我想和你共度大学生活

公众号:大黑熊与小白猪

你可能感兴趣的:(至少下次,我不想再选水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