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十一我回了趟老家。出乎意料的是,在年初电竞酒店供不应求的情况下,十一放假期间的网吧反而很冷清。
不到20个顾客,差不多一半在玩《英雄联盟》,有四个人一起玩《CS:GO》;两个人玩《星际争霸2》,没有人看S10。
S10开始前,杂志曾经发过一篇稿子。里面提到,S10再次来到中国不是一个随便的决策。两届夺冠积累的能量、事实上最大的电竞市场、疫情在上半年的助力、众多参与者的提前布局,天时地利人和之下,S10也许是被寄予厚望的一届。
但从实际情况看,即便是在LGD命悬一线,看似要重蹈2015年覆辙的时候,一向充满戾气的电竞圈都没能把S10推到舆论场的中心。
与成为“第一赛区”所以具备了更大的包容度相比,也许没有流量队是一个更有意思的答案。
的确,和IG、RNG、EDG这些老牌流量队相比,晋级S10总决赛的四支LPL战队都算不上传统的流量队。
也许是因为同样的原因,“如何观赛”、“选手纪录片”、线下体验中心、“出征大片”……准备充分的S10没能像前两年一样冲破认知和社交的墙壁。
于是,在有的人眼里,S10依旧火热,因为每天只要看着朋友圈就相当于看过了当天的比赛;而在有的人眼里,S10却没什么声音,因为在他的社交圈里,关于S10的各种讯息可能并不存在。
很难说这是不是一件好事。毕竟很多时候,在电子竞技这台商业机器里,流量仍然是最好的燃料。然而,恐怕也因为摆脱了庞大的流量的裹挟,一点一点回归状态的LGD才有了回旋的余地;如果Bin后续依然表现神勇,我们也应该感谢他没有过早被逼着走上神坛。
在我眼里,没有流量队的S10比前两年更好看,但也更不容易看。
更好看是因为没有了流量的裹挟,每支参加世界赛的战队都被寄予了“同样”的厚望,甚至对于很多不是很懂比赛的观众而言,他们不必再被更大范围的社交捆绑,可以更自由地选择自己支持的战队。
前几天有媒体说,Bin其实在常规赛里就已经表现出了相当的潜力,然而因为有更亮眼的上单存在,所以直到在世界赛的舞台上独当一面,Bin才被更多人注意到。道理其实是一样的。
然而,这届S10理解起来也更不容易。
在过往一段时间里,依赖流量运转意味着流量队在很多时候是更容易经营的,也更容易进入赢者通吃的境地。上半年阿水的转会已经证明了这一点。LPL在腾讯电竞峰会上提出的财务公平制度也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但另一方面,因为最好的竞技资源都集中在流量队的手里,所以理解全球总决赛也是容易的。毕竟流量队手里握着LPL赛区最好的牌。
看看今年的四支战队,你很难说谁手里握着LPL赛区最好的牌,或者说他们掌握了目前LPL赛区所有的好牌。一个直接的结果是,版本答案很多时候并不能带来比赛的最优解。
于是,为了尽可能地理解你喜欢或是有好感的战队接下来的命运,你必须更深入地理解竞技本身,试着去理解第一赛区背后,LPL究竟在哪些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就像当年韩国人的运营一样。
不管这届世界赛的结果如何,如果在竞技的维度我们可以“被迫”找出一个更具象化的词语代替第一赛区来形容LPL,这都是一种进步。
前段时间,关于“如何观看世界赛”那条视频,其实我们内部有一些讨论。有记者认为这是一种进步,一种将电竞相对复杂的规则清晰展示的尝试;但也有记者认为,在会玩游戏和不玩游戏两种人之间,这条视频可能起不到预想的效果。
这种讨论可能要一些调研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但实际上这种讨论本身指向了一个颇为有趣的命题。两年前,“IG是谁”曾经帮助电竞强行破圈,吸引了更多不明觉厉的人的关注。然而两年下来,这样的人有多少留下了呢?
实际上,破圈这个词背后就代表着两种群体,一种是电竞粉丝,另一种是非电竞粉丝。我不知道这届S10最终是否会给出这样一个结果:先做好电竞粉丝,再去吸引那些不懂的人。因为我们需要一些手段和方式留下这些人。在流量队“掌控”世界赛话题的时代,过去两年证明我们可能做得并不好。
重新回归根本的S10能带着我们找到留下这些人的手段吗?
如果结果最终证明了S10在希望更好地服务那些能看懂比赛和想看懂比赛的粉丝;证明了失去了流量的裹挟、民族情绪的噱头后,《英雄联盟》赛事依然能以其本身的竞技性成为优质的内容;证明了在电子竞技领域,纵然理想情况下流量和竞技殊途同归,但观众会下意识地区分流量和竞技这两个维度的形容词,那么S10就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即便是NBA、英超、德甲等世界上成功的商业体育赛事,整个联盟里流量队的数量也是有限的。如果借由S10,我们能塑造出一批新的流量队,或者说借由一年又一年固定程序的赛事仪式塑造出更多的流量队,那么失去流量队本身就不是一件坏事。
要么我的流量队比你多,要么我的流量队比你的火,电子竞技的盘子到底有多大。没有流量队参加的S10将是一个新的比较的开始。
对于这届“全新”的S10,你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杂志购买方式:
淘宝搜索店铺:《电子竞技》杂志店
邮发代码:8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