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长没有固定的模式

01

孩子的成长没有固定的模式_第1张图片

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在这非常时期,网上教学已经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教学方式。各个科任老师不停地布置作业,在家的学生除了听课,还要写各种作业,感觉比在学校里学习还要辛苦。

有些学生拿着智能手机,就会控制不住点开各个网页,这或多或少会影响了学习进度,作业不能按时完成,或者干脆不交作业,科任老师告状是不可避免的。

于是乎,就变成了父母与孩子的僵持,变成了老师与学生的矛盾。有些家长十分无奈地说:“我已经没办法说服孩子了,再往下说,我和孩子就变成仇人了。”

也有孩子之间互相吐槽的:“ 老师使劲地在那里当主播,我对着手机屏幕直想睡觉,脑子却想着游戏的下一关怎么攻破,老妈在那气得直跳脚。”

总而言之,教育效果没有往我们预期的方向走。家长望子成龙的心态却一览无余,家长间的各种抱怨推波助澜。这些孩子都怎么了?孩子怎么那么不听话?怎么都不让人省心呢?

今天读林清玄的散文《射出去的箭》,忽然觉得我们大部分父母的育儿思想或许有些小问题,怪不得总是说自己育儿不顺,或者说是孩子不遂人愿。

读完此文,有意要跟大家分享,也许读后会豁然开朗吧。

02

文中的所持观点是:

大自然的启示是无穷的,所有动植物的孩子都是“大地之子”,而不是属于他们的父母;所有的孩子都是为了明日而生,不是为父母的过去而生。

这从何说起呢?

作者首先以两种植物为例子,阐明了同一事理:植物的孩子如果不离开母体,就永远没有新的生机。不论是竹子,还是香蕉树,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离开母体。

所有会结果的植物,它的果必然是从母株上脱落后,才能在大地上重生,如果它留在树上,永远只是个果,不能长得像它的父母一样高大。

同理,离开父母的动物都会有两个下场:一是不能独立而失败,一是自己发展而茁壮,倘若不肯离开父母,就只有唯一的失败下场。

所有这些,都是自然的演变与进化,而作为万物之灵的人,也不能例外。

为人父母,如果在孩子幼小的时候,就为他们规划好日后所走的路,希望他们往规定的方向走;或者祈求他们去完成自己未竟的理想。

这种既定的路线,就违背了自然,就会有悲剧发生。

03

文中还引用了卡里尔·纪伯伦的《先知》中关于孩子的篇章。同样也是为了说明同一件事:孩子有孩子的未来,不可帮他们规划未来,禁锢他们放飞的思想。

子女就像有生命的箭,只是借你而射向远方。我们做父母的,造一支好箭要花费很多的时间,我们射箭的时候要用很大的力气。
但是,我们制造了箭,如果不射出去,再好再精致的箭又有什么用呢?

最后要说的就是:对孩子不可太强求,成功没有固定的模式,要学会倾听,要放飞孩子。我们宁可让孩子在挫折磨练中成长,也不要让他们成为温室中的花。

动植物父母是不会为自己的孩子找好落脚点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的成长没有固定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