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读第75条《教师,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有感

莱州市文峰中学  程挺模

“关心爱护学生”,应该是教师常挂在嘴边的话语,最熟悉不过了。但如果追问一句,“你是怎样关心爱护学生的?”我们头脑中闪现的多是嘘寒问暖的关照和耐心细致地辅导,泛泛的细节小事,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今天我阅读了苏霍的第75条建议,对这个熟悉的问题有了不一样的见解,并对“良师益友”这个词有了深刻的理解。

苏霍首先对教育教学给出了一个普遍性的理解,他说,“我们的工作,就其本身的性质和逻辑来说,就是不断地关心儿童的生活”。怎样关心?他直接点出了关心爱护学生的最关键的一点,“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哦,此语再一提升,“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大概就是出自这里。

因为教育是“从心”做起的,所以苏霍介绍的方法是:“所谓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的完满的精神生活,这首先是意味着要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娇嫩的花儿。儿童信任你,因为你是教师、导师和人性的榜样。”由此,“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浮现于我的脑海之中。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之良师的基本要求,也是现代教师从教的三大基本原则。苏霍对教师的要求是:“教师要有学习的愿望,要有对知识的渴求和理解智力活动的奥秘的志向,沿着这些小路攀登,才能使你到达教育技巧的顶峰——即师生之间心灵交往的和谐的境界”。由此可见,苏霍是用“心灵沟通”串起了“传道、授业、解惑”。俗话说,“浇树浇根,教人教心”。我想,这就是关心爱护学生的最高境界。

接着,苏霍告诉我们作为“良师”的教育秘诀是,“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翻译转换一下,我的理解是:我关心你,我信任你,我帮助你,我相信你,我能让你感到心灵交往的幸福。就像是苏霍在第23条《怎样把思想和自尊融为一体》中谈到的,“学生应该感到自己的知识、思想、技能是一种荣誉和尊严,在智力活动中表现出自己和自己的人格”。看来,良师的标准是“一内一外”,“一内”是要学会与学生的心灵沟通;“一外”是要树立学生的尊严感。一个“里子”,一个“面子”,都很重要的。

今年上下两个学期,学校里出了两位很有特色的班主任。上学期,耿立胜老师一直走情感教育路线,组织了多期主题班会活动,最终集其大成,制作了毕业生留念版的《文峰》歌曲MV,刷屏全市教育圈;下学期,孟宪鑫老师一直用网络工具与学生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深得家长认可。期末时,利用“写得”APP专门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了的操行评语,用诗词写出每一个学生特点和对下学期的寄语期望,并把学生的姓名嵌入诗词之中,“孟氏评语”在家长群和教师群中受到热捧。两位班主任的共同特点,是他们抓住了心灵沟通的情感因素,让学生感到自己在班级里的归宿感和得到认可的尊严感。李镇西说,“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幸福”,这两位班主任的存在,变成了他们班级50个孩子幸福的理由。

今年期末考试前,我与初四部分学生进行了座谈交流,了解他们准备期末考试的学习情况,考虑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特点,我总结了三类学生的三种不同的学习要求。第一类是尖子学生,要他们开启“学霸模式”,对自己要求再“精”一些,在全市竞争中取得好名次;第二类是重点学生,要他们开启“晋级模式”,对自己要求再“严”一些,在全校同学中争上游;第三类是学困生,要他们开启“激活模式”,对自己要求再“细”一些,在班级同学中有长进。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尺子评价。这是谈话谈心谈出的结果,相当于是“里子”的要求。

考试后,寒假前,我再次和这些同学沟通座谈,反馈考试得失情况,了解寒假生活计划。我提出“2018-新启航”的一个主题要求,用古诗词从十个方面对同学进行寒假生活的鼓励:一是学会“清零”:不畏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二是学会“计划”:胸中丘壑笔下风,通览会意笼天地;三是学会“对比”: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四是学会“勤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五是学会“竞争”: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六是学会“忍耐”: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七是学会“复习”:水光潋滟晴方好,浓妆淡抹总相宜;八是学会“拓展”:竹外桃花三两枝头,春江水暖鸭先知;九是学会“交友”: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十是学会“期待”: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个被称作“十全十美”的寒假生活计划方案,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现在想来,这样的规划实际就是给予了学生一个集体暗示,树立他们考试后被认可的荣誉感和认识反思的清醒感,知道自己的努力方向,他们就有继续前行的动力,这就是智力活动的尊严和“面子”。

谈了良师,下面再说说益友。

有一句大家很熟悉的话,“教师要蹲下身子和学生交流”。苏霍的做法是:我从来不给小学的学生打不及格的分数。如果儿童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好,我就对他说:“你试一试重做一遍,只要下点功夫,你就一定能做好。现在还没有给你打分数,你再努点力,就一定能得到好分数。要是你有哪一道题不懂,明天上课前到学校里来,咱们一起想一想。上课前的半小时,这是我跟学生一起进行最有趣的脑力劳动的时间,同时也是我上面所说的跟学生的心灵相互交往的幸福的时刻”。这里的师生关系已经变成益友的关系了。“君子有成人之美”。苏霍的认识很深刻,他看到,儿童不会做功课,没有收获,是他真正的痛苦;他看到,学生发现了真理,他感到幸福,他的苦恼消失了。

讲一个我自己的教学故事。大约是二十年前,我讲《简单的磁现象》一课,学习“磁极的相互作用规律”时,演示一对磁环相互排斥,放在上面的那个磁环是“悬浮”的,接着说明磁悬浮列车的道理。好似一切都很顺畅,没有问题。但是,后来发现,真正的磁悬浮列车因为稳定性的原因在技术上是用“异名磁极相互吸引”,而把车身抬离轨道的。推测和实际并不一致,怎么办?唯有实事求是。在上复习课的时候,我把理论的设想和技术上的装置,对比着和学生做了沟通。结果是,我和学生都发现了真理,我的“失误”反而带来了师生双方的幸福,因为,我们都发现了自己的进步。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应该是对“良师益友”的最好解读。除此之外,我还喜欢《论语》中对交友的认识:益友有三:友直,友谅,友多闻;损矣有三: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意思是说,使人受益的朋友有三种,品格正直的朋友,真诚可信赖的朋友,博学多才的朋友;使人受损的朋友也有三种:谄媚讨好的人,表面奉承背后诽谤的人,花言巧语的人。当然,这是为人交往之中的一些警世劝勉之策,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是有借鉴意义的。不信你看,苏霍在文章最后给我们的忠告:建立跟儿童的友谊,要用我们的力量、我们的思考、我们的明智、我们的信念和我们的情操去鼓舞儿童的思想和情感的事。为了建立师生之间的友谊,必须具有巨大的丰富的精神财富。缺乏这种精神丰富性,友谊就会变成一种庸俗的亲呢关系,而这对于教育是一种危险的现象。

你可能感兴趣的:(做学生的良师益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