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科学”的密码互译

“宗教”与“科学”的密码互译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丹·布朗先生到上海图书馆做讲座,有幸可以亲临现场,听大师的演讲。非常兴奋,各年龄段的粉丝都积极参与,提问对答,互动热烈,场面活跃。

记得第一次拿到《达芬奇密码》不忍释卷,半天就读完了。小说里符号学家罗伯特·兰登的离奇经历,紧张悬疑的情节跌宕起伏,在寻求“圣杯”的过程中,那些神奇的数字密码,图像符号,不断地让我学习到的宗教和历史知识,这些都让小说充满了魅力。

电影上映后,看过好几遍。除了小说里的那些紧张情节,还能跟着电影直观地看到教堂,博物馆,艺术品,那些神奇的密码,让我对丹·布朗的作品更充满了好奇,狠迷了好一阵子。特别喜欢他的高科技悬疑作品《数字城堡》和同样以神秘的宗教符号为主线的《天使与魔鬼》。

他在作品中,大量的符号学内容和历史知识,是以前没什么机会接触到的。曾经被认为枯燥的学科,通过他的作品,好奇心的不断被激发,抽丝拨茧,充满了神奇的吸引力。还有许多关于建筑,艺术品的知识都让小说非常耐读。

一直对这位作家心怀敬意,也充满好奇。当他走到台上,幽默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开始有点明白是什么造就了这颗神奇的头脑,能够把这么多读者,带到他小说的世界,如痴如醉,充满狂热。

他说自己的母亲是位虔诚的天主教徒。“基督的信仰”对他来说是与生俱来的本能。他的父亲是位数学教授,他信仰科学。从小就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念和价值体系中成长,几乎是分裂的。每当他妈妈在做漫长的餐前祷告,父亲则会把胡萝卜切出不同的几何图形……

虽然在这么奇怪的组合中成长,看似很矛盾,很冲突,但却丝毫没有影响他对未知的好奇。因为父母的鼓励和不设限,他对两个方面都去做深入的研究,并且把他的问题用小说的形式加以呈现。人类来自哪里?我们拥有怎样的历史?宗教里的故事究竟是不是真的?科学家提出的宇宙大爆炸理论与上帝的创世纪究竟孰是孰非?这看似难以解答的谜题,虽然他也没有答案。但通过小说他尝试告诉我们,要用不同的眼光看待世界,看待眼前的自己。

不同种族,国家,宗教,哲学,科学无论他们怎样解释人类的来龙去脉,思想内核,文化传承,都有一个共同的希望,就是更好的认识自己。虽然,历史一定也充斥着谎言和欺骗,但我们依然要相信。“爱”是所有信仰的关键,也能把我们带到更好的未来。

如果跳脱故事的情节脉络,小说家想表述的可能是他对伴随他长大的“宗教”和“科学”这对“矛盾兄弟”的解读。可能是他期望通过文字密码将它们互译。两者能够支撑人类文明进程这么多年,一定有它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作为读者应该可以用更开放的心态去面对不同的思想文化,无论宗教信仰还是科学答案。

冥冥中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无论我们怎样定义的它,解释它,都应该确信它。因为生而为人,必定有所意义。也许需要我们通过自身的发掘,来成就其价值。

“宗教”与“科学”的密码互译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宗教”与“科学”的密码互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