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要沉默?》

图片发自App

先占个位。

在整理书柜时,看到王小波这本《沉默的大多数》,用时一周读完。一周中,这本书随我上班,中午时,傍晚时翻看几页,下班后,就寝前再翻看几页,就这样,居无定所,至今天中午读完。

读后感,陆续补齐。现要做其他的事情了。

王小波(1952—1997),当代著名学者、作家。1952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到云南插队,后来在山东转插,做过民办教师。1974年以后在北京街道当工人。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读本科,1986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获文科硕士学位,1988年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任教。1992年辞职,成为自由撰稿人。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代表作品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我的精神家园》《沉默的大多数》等,是唯一两次获得“台湾联合报系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


《要不要沉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李银河,中国第一位研究性学的社会学家,著名作家王小波之妻。1952年生于北京。美国匹兹堡大学社会学博士.1999年被《亚洲周刋》评为中国50位最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2008年获评“中国改革开放30年30名社会人物”第一名。与张艺谋,王蒙,张海迪,季羡林等一起入选。秉持解构主义自由派立场,许多观点如支持同性婚姻引发轩然大波,有人称她英雄,有人视她疯神,她的博客,微博,访谈,新闻等,一直是门户网站首页推荐的热点。她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具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李银河比王小波出名,我是先识李银河再识王小波的。他们既是夫妻,那么一定有很多类似的思想是一致的。比如这段话~

给自己的个性一种风格,这是一种崇高而稀有的艺术。真正的自我并非某种存在于群那里可以被找到或被发现的东西,而是必须被创造的东西。

这段话既有李银河的个性,同时也是对王小波作品的深切剖析,从而更好更全面地了解一个作家生活中另一面真实的存在。

所以,我手上的二本王小波精品纪念版序言中,李银河用了孙郁先生的话:王小波是中国文学的一个异数。

连岳也为王小波的作品作推文:“他被誉为中国的乔伊斯兼卡夫卡,亦是两次获得世界华语文学界的重要奖项——台湾《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的中国大陆作家。本书为王小波杂文代表作集。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与理性的思考。他的杂文幽默中充满智性,为读者打开一条通向智慧、理性的道路,被一代代年轻人奉为精神偶像。”

民间流行这样一句话“男人一定要读王小波,女人一定要读周国平”。

这是为什么呢?

我一开始读王小波的作品是《黄金时代》。刚读没几页,有点受不了了。这与我之前接触的读物相比,显得粗鲁,露骨,杂乱无章,甚至愕然,这也算小说啊?小说可以这样写呀?耐着性子看完,慢慢才读懂带着诙谐搞笑的故事,蕴藏着的正是另一种严肃认真。只是,有些时候,迂回的张力更强大。

最为欣赏王小波说过的这句话:“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无能的愤怒。”

拿什么人生意义说事,不过是一种掩饰,拿所谓的人生意义来治病,都是在躲避。很简单的,当一个人的能力无法匹配欲望,那还不躁抑吗?以为自己是世界之王,却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能不躁抑吗?所以,对于所有的躁抑症患者的第一问题应该是:请你告诉我,你此刻心中觉得的不可知不可得不可求的东西是什么?但是,别拿什么人生意义来掩饰和推塘。

王小波那句话,许多人都有过类似的说法,但是,王小波把它说得更清晰,更绝对,他用的是【一切】,【本质】,【无能】,【愤怒】,这样一些绝对的词汇。但凡能够将人瞬间击倒的那类话,往往不在于多么在理,多么哲思深刻,多么故弄玄虚,而在于清晰而绝对,就这样了,定了,不给你半点逃脱躲闪的机会。

这就是王小波的语气,思维方式,痞子英雄,对吧?服吧?

王小波还有一大语言特色就是幽默。王小波很多写作背景来自他本人身为一个知青,从当时的大背景下,很多是非观点都被放大,呈扭曲变形之态,而作为一个有“痰气”的文学青年,他选择也戏弄自己,自说自话,自圆其说的方式,保留保存了作为一个知青应该有的清醒和良知,也是用这种笑骂无常,在隐晦难明的日子中得以自保和续存。所以,寡言慎独,在特定的时期,是最好的生存方式。

那么,在读完《沉默的大多数》后,我想问问自己,该不该沉默呢?

这几天一直在整理一些旧文字,陆陆续续放在上,起了一个文集,名字叫~时光的足迹。同时还在整理书柜,就好像今天的,李银河的作品与王小波的放一起,以后要翻看查找便捷得多了,还有一点,也想将自己认为值得推荐给其他书友共读的,也可做一个简单的推介,比如于娟的《此生未完成》,就能较好地带动更多人养成阅读的习惯。既是书,是作品,多少都有可取可学可值鉴之处,最关键的一点是,读书让人在这个浮躁的环境中保持清醒,这是最难得的生命化妆。如此看来,此举算是我旧书旧文旧记忆在沉默后的首次发音。

当然,关于沉默的话题有很多,比如说在什么时候该保持沉默,什么时候不该沉默?沉默时该做什么,不沉默时又该做什么时候…这些问题的探讨,一下子无法结论。

“不加检点的生活,属于不能接受的生活之一种。人必须过他可以接受的生活,这恰恰是他改变一切的动力。”罗素,对王小波的影响力很大。用以此句话来结束,也是下一程的开始。

你可能感兴趣的:(《要不要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