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水孩子》

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水孩子》_第1张图片

这是19世纪英国作家查尔斯.金斯利的作品。他是一位著作颇丰的历史学家、博物学家、社会学家、小说家和诗人。他创作这部儿童文学作品的初衷是为了反对雇用童工来干清扫烟囱的繁重劳动,也为了摒弃儿童文学中说教的传统。

书中的主人公小汤姆是个打扫烟囱的孩子,他被父母遗弃,没有受过教育,跟着魔鬼般的“师傅”打扫烟囱,时时受到欺侮和虐待。但他并不知道这是错误的,反而想长大后成为师傅那样的人,他的身上也不可避免地染上恶习:不讲卫生、缺乏教养、自私、爱撒谎……后来,因缘际遇间,他成了一名水孩子,脱离了原先污浊的环境,成了一个快乐的小男孩。当然,他还带着原先的一些不良品行痕迹。哪个孩子不犯错误呢?他的错误绝大多数是出于小孩子的无知和顽皮,比如变成水孩子前以向马腿扔石块为乐,满口脏话地骂人;变成水孩子后偷吃恶报夫人的糖果,把石块扔到海葵嘴里,让它们误以为是食物来了……因为他的错误,他的身上长满了刺,其他小伙伴都不愿和他在一起玩。他很伤心,也很后悔。后来来了一位小仙女给他上课。在仙女们和伙伴们的帮助下,他慢慢地改掉了自己的毛病。再后来,他渴望成长。于是,仙女告诉他:如果想成为一个男子汉,就必须去他不喜欢的地方,帮助他不喜欢的人;必须自己到外面的世界去闯闯,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世界。于是,尽管他开始不愿意(水中的悠闲生活是多么自在安全呀),最后还是出发了。经过一系列的奇遇,他到达了监狱,看到了自己的师傅――格利姆。他用自己的纯真帮助这个昔日的魔鬼看清了自身的罪恶,流下了悔悟的泪水。在此同时,汤姆自身也得到了成长,他长成了一名男子汉。

书中对他帮助最大的是几位仙女:恶报夫人、福报夫人(听起来很像我们传统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爱尔兰女子、嘉利妈妈。恶报夫人出场最多,她是个看上去很丑陋的女子,她说假如有一天世上没有恶人,没有恶行,她才会变得像她的妹妹福报夫人那样美。但她的眼睛却充满慈爱、悲悯、希望与宽恕。福报夫人是绝美的女子,她和恶报夫人一样有原则,不会因别人苦苦恳求或甜言蜜语而改变规则,她只看行为。就像恶报夫人看说:她们是从一存在就上了发条的,只能按照规则来,无法随意改变。这是否也有一种隐喻呢?凡事都有自身的规律,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而到最后,她们幻化成一个女子,汤姆却未能如她所说,从她的眼睛中看到她的名字。作者在此也给我们留了一个悬念:她到底是谁呢?

觉得最有意思的还是汤姆的漫游经历。他像格列佛一样游历了许多奇怪的小国家:废纸国、污水海、小人国、无赖港、愚人村、谣传岛、拉普达岛、无稽之谈国。在有些章节,我简直忘记了这是一位英国作家的作品,而要以为他是一位中国当代作家了。看看拉普达岛吧。这应该是上面这些小国家中最不富有寓言色彩的名字,但岛上的情形却让人感觉那样熟悉:“岛上没有男人,没有女人,也没有孩子,什么人也没有。只有一些大萝卜、小萝卜、糠萝卜、粗萝卜,各种各样的萝卜,萝卜上面一片绿叶也没有,而且半数已经裂开腐烂,从里面长出了毒菌。”他们会唱的唯一一首歌是“我的功课还没学会啊,考官就要来了呀!”这是唱给他们的偶像――考试之神听的。情况正如那根很有绅士派头的老手杖告诉汤姆的:“以前,他们是一群多么可爱的孩子啊。但是,他们的父母愚味无知,不允许他们像正常的孩子一样玩耍……而是一个劲地逼迫他们学习再学习,上学的日子要考试,星期天休息的日子也要学习;每周有周考,每月有月考,每年有统考;一门功课考七次,好像考一次还不过瘾似的。”真是越看越觉得眼熟。“弄到后来,他们的脑袋越变越大,身体越变越小,全都变成了有头无身的萝卜,里面除了汁水什么也没有。但是他们愚味的父母还嫌不够,只要他们一长出叶子来,就毫不留情地给拔掉,不让他们身上有丝毫的绿意。”“他们的腿已经变成菜根长到土里去了,这是由于他们从不锻炼的缘故。这样他们只好一直待在原地,闷闷不乐地学习再学习。”正如一块因用脑过度而死亡的孩子的墓志铭中的:我长久痛苦地接受教育,但是灌输再多也毫无用处。算老天爷垂怜使我脑子充水,我才能脱离苦海重获自由。

书中描绘的这种情形是不是非常眼熟?如果不是确知作者是19世纪人士,我几乎要怀疑这是哪位中国作家借外国人之名写中国之事了。但从另一角度讲,作者既然写得出来,说明当时英国的教育也是如此,我们是否也能追上他后来的发展呢?


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水孩子》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一个小男孩的成长经历――《水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