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诗歌陌生化效果的创作技巧

生成诗歌陌生化效果的创作技巧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内容和语言入手,使诗歌产生陌生化效果,必须通过创作技巧才有可能实现。

1

变形

如艾略特《荒原》:

四月是最残酷的一月

从死的土地孕育出丁香

渗透着回忆与欲望

用春雨激唤着迟钝的根须

冬天为我们保暖,用

遗忘的雪覆盖大地,用

枯干了的细管喂养微细的生命

这样的变形是危言耸听么?

杨柳依依的四月——残酷!

充满生命的美的丁香——死!

北风肆虐的冬天——温暖!

读此几行,一种陌生感扑面而来,引起读者的好奇、震惊,迫使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一步三回头,品味其中内蕴:这是一个生命诞生时的心理活动的轨迹:掺和着生与死、希望与失望的复杂感情——生命在春天里复苏,并且让生命触景生情,勾起对往昔春天的回忆,但又清醒地意识到春天不会永驻因而使人平添一层痛苦。

2

关系换位

是指诗所描写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人、事、物象之间关系的互相交换,形成一种崭新的秩序,它必然给读者带来陌生化效果。

如洛夫《金龙禅寺》本是“金龙寺的晚钟响起,是游客下山的时刻了”,诗人却写成:

晚钟

是游客下山的小路

有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换位。

明明是“他的脚走在整条街上”,诗人罗门笔下的醉成烂泥般的《流浪人》却是:

让整条街只在他的脚下走着

有人与本体之间的关系转换。

3

荒诞

荒诞,是对事物极度夸张的一种手法。如傅天琳观览大海日落的《一瞬间》:

夕阳,从天空滑到海面

像一团火,煮沸了一锅波澜

我突然担心那水族世界的万千生命

会不会因这巨大的热力而屏息了鳃管

多么新奇!这真是十年浩劫的荒诞年代里的荒诞心境!由于荒诞往往以某种主观感受出发,扭曲客观事物的形态和属性,表现在诗歌中,即大量地出现违反常态、甚至光怪陆离的意象。

4

梦幻

林黛玉的梦是理性的梦。安娜·卡列尼娜和苔丝的梦是非理性的梦。在诗中,能产生陌生化效果的是对后者的抒写。这种在诗中凸显非理性的梦幻有两类:一类是写诗人内宇宙的一类是写诗人外宇宙的。

前者如舒婷的《往事二三》:

一只打翻的酒盅

石路在月光下浮动

青草压倒的地方

遗落一枝映山红

……在脆弱的寂静里

做半明半味的梦

后者如李钢《在远方——梦见我的祖先》

在远方

一群汉子卧在浓密的胡须里

他们土质的皮肤裸露着

怪舒坦地被太阳的蜂刺蛰着

一群汉子卧在胡须里,在远方……

5

远取譬

远取譬必须拉大比喻的喻本和喻体之间的距离。王尔德说:“第一个把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远取譬是赢得比喻“第一个”的“诀窍”之一。

比以喻本“太阳”为例:

午时的太阳,

是中了酒毒的眼,

放射着混沌的愤怒

和混沌的悲哀……

——艾青《马赛》

也许有一天

太阳变成了萎缩的花环

垂放在

每一个不屈的战士

森林般生长的墓碑前

乌鸦, 这夜的碎片

纷纷扬扬

——北岛《结局或开始》

你在黎明时分的薄雾中找我

像是刚刚醒来的渔家姑娘

在海洋一样的天空中

撒下闪闪发光的网

——江河《我和太阳》

图文编辑:董晏辰


你可能感兴趣的:(生成诗歌陌生化效果的创作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