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子评诗】·品读曹龙树庐山诗(三)

【英子评诗】·品读曹龙树庐山诗(三)_第1张图片

【英子评诗】·品读曹龙树庐山诗(三)

      曹龙树,字松龄,号星湖。江西星子人。清高宗乾隆36年(1771年)举人。历任江苏、沛县、桃源(今泗阳县)、如皋等知县,江宁(今南京市)、江防同知,江南(辖今上海市、江苏、安徽、江西婺源县地)乡试同考官。著有《星湖诗集》《养云精舍文集》《星湖如皋攀辕集》等。

英子评诗

        袁枚在《随园诗话》曾三次提到清朝诗人曹龙树的诗,对其诗作赞赏有加。他对曹龙树在如皋任上所作的山水诗及劝农诗极为欣赏。其实,曹龙树回归故里后所作的庐山诗亦是清新可喜,不事雕琢,情景交融,理趣相生,诗境浑圆空灵,诗艺纯熟。嘉庆四年,曹龙树不再为官,在家作憩云楼、七松园、六柳堂。或登山临水,或酒社诗坛,暇则手经史忽辍。常集昔日同窗同门戚友名士,重游庐山名胜古迹,将庐山的一草一木,收入诗中,近200首,是写庐山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在他1400首的作品中占有很大的比例。最近,笔者细读了曹龙树的庐山诗,为其晓畅的诗风、奇特的想象所吸引,逐选部分庐山诗做一简评,从以下三个方面浅谈曹龙树庐山诗的艺术风格,我们亦可以从中借鉴其写景诗的技巧。

        三、巧妙处理情景关系,理蕴于景,情理相生。

        诗人耽于山水之间,庐山的一草一木皆着上自我的感情色彩,蕴生出无尽的哲理内涵。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或蕴理于景,烘托渲染、以景结情等等手法在曹龙树的庐山诗中均有体现,使他的庐山诗呈现出意境美和理趣美,余味悠长,耐人寻味。如:

汉阳峰并序

东南屏翰耸崔巍,一柄芙蓉顶上栽。

四面水光随地绕,万层峰色倚天开。

当头红日迟迟转,俯首青云得得来。

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

        汉阳峰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牯岭街以南,相距约20公里,是庐山第一高峰,海拔1474米,虽不及五老峰奇险,但雄伟高大,高耸如云,气势非凡。此律从不同的角度,句句赞美了汉阳峰的奇伟。首联交代了汉阳峰的地理位置,以“耸”这一动词状其高峻雄伟;“一柄芙蓉顶上栽”极富神秘色彩,李白有句“青天削出金芙蓉”,太白着一“削”字,曹龙树则以“栽”字写之,气韵不同也。颔联写水光、峰色,“四面”与“万层”描绘出汉阳峰宏阔的气象;“随地绕”“倚天开”大气豪迈。据说,汉阳峰峰巅上,有一方形石台,名与禹王台,为大禹治水登临处。每当晴天一碧,万里无云,登此台眺望,江汉倒悬,楚楚环供,大有“一览众山小”之慨。如果说“四面水光随地绕”是以侧面烘托的手法去表现汉阳峰的雄峻,那么对句“万层峰色倚天开”则是直接描写汉阳峰的绚丽,以“开”这一动词写“峰色”,化静为动,极有生趣。颈联以“红日”“青云”这两个物象进一步侧面烘托出汉阳峰的高大雄伟:当头的红日在峰顶迟迟转动,似落不下去,间接写出了汉阳峰之高;俯首一看,青云得得而来,尽在脚下。此句所用“得得”这一拟声词最为出味,化无声为有声可感,形象生动。前三联寓赞誉于景物描写之中,尾联在此基础上,直接抒情:到此乾坤无障碍,遥从瀛海看蓬莱。从而完美收笔,赞叹了如桃花源一般的蓬莱仙境——汉阳峰。相传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千古佳作《桃花源记》中的“桃花源”就是以庐山的“康王谷”为原型的,所以,此赞誉实不为过。全诗章法严谨,语式灵活,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交替使用,情景交融,将汉阳峰绮丽宏伟的气象表现出来,极富浪漫色彩,不愧为曹龙树庐山诗的代表作。

定心石二首·其一

诗言心匪石,此石定人心。

惟定而能静,悠然众壑深。

        定心石在紫霄峰,石横出山头,下临万仞,有鸾凤展翼之势。游者攀藤至此,憩坐而心稍定,故名。此绝起承采用对句互文的修辞手法,首句用典,《诗经》曾说“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比喻意志坚定,永不变心。承句继续补充,说明“此石”能“定人心”,自然引出定心石。转句议论,阐明事理:惟定而能静。结句则以景结情,理蕴其中:唯有定心,才能静心,静心方能悠然。此诗采用比喻、互文等修辞手法,前三句均为议论之笔,结以“悠然”领起,因已心定,所以面对众壑之深,亦是从容。如此情理相融,留有余味。

定心石二首·其二

久坐神俱适,遐观意自迟。

此时方寸地,只许岭云知。

        同是写定心石,同样是重在以议论之笔阐明哲理,与其一写法近似。不同的是起承即融入自我感受,为转结做好铺垫,使转结的哲理更为真实可信:此时方寸地,只许岭云知。此语可谓意味深长,定心石这方寸之地,真是修心养性之所,久坐于此,心神俱定。而此中真意,只许岭云知。坐在高处,唯有岭云作伴,一种气定神闲之态呼之欲出,不仅侧面表现了定心石的高峻,而且极富禅理之味。

英子评诗

九日偕查石屏进士登黄龙山最高峰

登眺不拘重九日,况逢九日更宜登。

眼空碧落秋干里,身在红尘上一层。

        此绝读来一气呵成,诗语柔韧有余,含义隽永。起承以对句互文的修辞手法道出重九登山的快慰之情:登眺虽不拘重九之日,况且逢到重九就更宜登山了,句式穿插错落,楚楚生致,语意呈递进之势。诗人不写登山的过程,而在转句直接写登上山顶之所见:眼空碧落秋干里。“碧落”泛指天上,语出唐·白居易《长恨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诗人眼空碧落,见到了千里之秋景,不由兴致勃发,自在地吟出“身在红尘上一层”,超然于红尘之快意便浸透在其中了。全诗大气淋漓,蕴理于景,意味深长。

        袁枚云:凡作诗,写景易,言情难。其实,将情与理蕴含于景中更是难上加难,倘若一首诗景、情、理相融,那么,必定是佳作无疑。曹龙树的《冰玉涧》巧嵌其名,且借其名生发开去,很好地阐明了人生的哲理,同时也抒发了诗人的情志。

冰玉涧

冰玉堂中冰玉士,并教涧水有嘉名。

从兹流出名山去,任遍江湖不改清。

        注:在南康府城内刘凝之冰玉堂前。东坡曰:“凝之父子,冰清而玉刚。”故其堂涧皆以冰玉名。

        他的《五老峰》组诗其八虽无细致描摹,却能以议论之笔将自我内心的情志与追求表现出来:

登庐山五老峰八首·其八

自叹浮萍不系踪,离居傀等负情依。

他年头白归来此,与尔联成六老峰。

        曹龙树的写景诗善于从景点名称生发开去,融入自我感观,理性十足,《聪明泉》便是如此:

聪明泉

我生怜迂拙,来饮聪明泉。

若愚称大智,守拙亦寡愆。

聪明觉无用,临流复爽然。

饮贪未必贪,我岂夷齐贤。

莫为泉所误,怀瓢过别川。

        曹龙树的庐山诗情景交融,如《汉阳峰并序》,因而具有意境之美;同时,他的作品情理相生,又具有理趣之美。其诗多以客观景物观照自我内心,反映出自身对自然的认识,对人生的彻悟。

        曹龙树的庐山诗在他1400首作品中,不仅数量上占有很大的比重,而且质量上足可称道,从中折射出诗人对家乡的热爱与痴恋。可以说,是庐山赋予曹龙树以创作的灵感;反之,曹龙树的庐山诗亦赋予庐山以永恒的灵性之美。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女,70后,粤人居琼,校报副主编。好写作,爱诗词,尤喜古诗词鉴赏,获国内诗词赛一二等奖若干,著有各种评论五百余篇。

你可能感兴趣的:(【英子评诗】·品读曹龙树庐山诗(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