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兼济天下但要独善其身——《论语》学习430-431

不能兼济天下但要独善其身——《论语》学习430-431_第1张图片

季氏篇第十六·一O(430)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钱穆译】先生说:“君子有九样的思。当其视,思欲明。当其听,思欲聪。其色思欲温。其貌思欲恭。有言思必忠。临事思必敬。遇疑思如何问。忿心起,宜思患难在前。见有可得,宜思义之当否。”

【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看明白了没有;听的时候,考虑听清楚了没有;脸上的颜色,考虑温和么;容貌态度,考虑庄矜么;说的言语,考虑忠诚老实么;对待工作,考虑严肃认真么;遇到疑问,考虑怎样向人家请教;将发怒了,考虑有什么后患;看见可得的,考虑我是否应该得。”

【傅佩荣译】孔子说:“要成为君子,有九种考虑:看的时候,考虑是否明白;听的时候,考虑是否清楚;脸上的表情,考虑是否温和;容貌与态度,考虑是否庄重;说话的时候,考虑是否真诚;做事的时候,考虑是否敬业;遇到有疑问,考虑向人请教;临到发怒时,考虑麻烦的后患;见到可欲的东西,考虑该不该得。”

思,考虑,思虑。

我们再重复一下这九种考虑,看要看得明白,听要听得清楚,脸色要温和,态度当恭敬,说话要真诚,做事要认真,疑问当问清,有怒要考虑后果,有得要考虑是否正当。看,听,说,问,做等,一个人的日常不就是这些吗?但有多少人在这些日常的活动中都有以上的考虑呢?

我想大家平常都不会这么严谨,事事都考虑这么周全与得当。但君子不一样,他们对自己有要求,他们能时时刻刻进行自觉与反省,让自己的方方面面都有一个不错的表现,不让自己有一点过失。一个人把这九个方面都做好了,人也就完美了。

这九种考虑是一个习惯,是一种功力,不是所有人想做到就能马上做到的。所以对于普通的我们来说,无论做什么,想什么,尽量做到这九条中的要求,慢慢养成习惯,长此以往,我们也慢慢有君子之风了。


季氏篇第十六·一一(431)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钱穆译】先生说:“‘看见有善的,自己像来不及般。看见有不善的,像把手探入热汤般。’我看见这样的人了,也听见这样的话了。‘能退而隐居以求全我志,能进而行义以求达我道。’我听见了那话,没有看见过那人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看见善良,努力追求,好像赶不上似的;遇见邪恶,使劲避开,好像将伸手到沸水里。我看见这样的人,也听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求保全他的意志,依义而行来贯彻他的主张。我听过这样的话,却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傅佩荣译】孔子说:“看到善的行为,就好像追赶不上;看到不善的行为,就好像伸手碰到滚烫的水。我见过这样的人,也听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来磨炼他的志节,实践道义来贯彻他的理想。我听过这样的话,但是不曾见过这样的人。”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意思是看见善行想马上去行动,看到不好的行为就立马避开,是说有些人有主动行善和主动避恶的愿望,这种人当然有,有志于学的仁人君子都是这样。

“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意思是退而隐时,以保全志节,进而践行道义时,以实现理想或主张。人一旦隐居避世,就有可能放弃志节,放浪形骸,与世无争。人在入世发挥理想抱负时,很难坚持道义原则,很难秉持原来的理想,所以孔子说,我听过这样的话,没有见过这样的人。

孔子说的这二种情况,第一种关乎善恶,也算仁人君子。第二种求志达道,境界更高,一般人很难达到,就是仁人君子也很难。孔子这样说,是希望能出现更多第二种人,为了理想,为了追求,达到天下有道。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意思是“不得志时就洁身自好修养个人品德,得志时就使天下都能这样。第一种是独善其身,第二种就是兼济天下,思想境界更高一筹,完全符合儒家“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仁的思想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理想。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变得自立强大,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自己,还能更好的帮助他人。如果人人都有这种情怀,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人非生而知之者——《论语》学习428-429

《人生路上学〈论语〉》目录

名声对自己有多重要——《论语》学习432

你可能感兴趣的:(不能兼济天下但要独善其身——《论语》学习43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