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观察家金融峰会系列报道之十一】经济双循环背景下的金融发展新格局

经济观察网 记者 陈姗 12月2日,在经济观察报主办、上海信托战略合作的“新阶段 新理念 新格局——2020观察家金融峰会暨上海浦东发展三十年高峰论坛”上,经济观察报首席记者欧阳晓红携手上海市浦东新区金融工作局副局长门庆兵、上海信托副总经理叶力俭、德恒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张磊,以及瑞银资产管理(上海)总经理陈章龙,共同讨论《经济双循环背景下的金融发展新格局》。

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国家战略指引下,站在浦东“金融三十年”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如何期待更高程度的金融中心建设,抓手应该在哪些方面?

对此,门庆兵从浦东新区明年和后续的金融工作规划出发,阐述了四大方面。门庆兵表示,一是进一步拓宽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的深度,丰富各种金融产品,特别是国际化产品;二是集聚更多的金融机构在浦东开展业务;三是利用长三角的平台,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局面;四是进一步协调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叶力俭则指出,未来,还需紧密关注要素市场的完善跟深化。在已有外汇、期货、证券、债券的基础上,要把要素市场的活跃度、市场交易的深度和广度提上去,只有市场丰富了以后,才能形成有效的定价。同时,对各类可投资金融产品的创新,包括证券、银行、信托、保险等。叶力俭表示,整个资管产品未来的方向就是一个可投资、可计量、互相透明化的过程。

张磊则表示,从浦东产业发展的情况来看,金融机构要思考怎样为浦东的芯片产业以及生物医药产业做好服务,这一块是我们很大的抓手;另外,法制化建设和配套要同样跟进,要使得法治更加自由和开放。

虽然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名列前三甲,但是,无论是政府管理部门还是一线机构,都意识到还有很多的事情要做。在当前双循环的发展格局下,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还面临哪些短板?还有哪些领域需要重点去拓展?

门庆兵表示,“浦东打出的最重要的一张牌就是‘开放’,提升国际化的程度。这也是浦东独有的优势和特点,一直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且在国际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他指出,未来浦东在加快对外开放方面,应聚焦三个领域。一是金融科技,二是打造资产管理的高地,三是打造融资租赁产业的集聚高地。

“国际金融中心城市一定是金融科技中心城市。”他表示,“我们也在积极推动国家金融科技发展研究中心重要的科技基础设施落户浦东,以及在数字货币、金融科技监管试点方面做一些创新。同时我们正在制定、出台支持浦东金融科技产业发展,形成新的高地等方面的实施意见。”

叶力俭表示,国际金融中心的建成肯定伴随着其他各类中心的建成,而不是单一的发展。即无论是法律、交通、城市管理,各方面环境类、配套类的措施,都需要同步推进。

从投资管理机构角度来说,他认为,在参与整个金融中心建设过程需要不断加强的是投资研究能力、资产配置能力。“各类投资管理机构自身研究能力、资产定价或者配置能力需要我们不断地自我修炼”。

站在律政的角度,张磊认为,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短板之一在于人才。“上海(浦东)的金融人才是全中国最聚集的地方之一,但是从国际视角来看还是有一定差距。”他认为,人才是浦东“再发展”中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之一,即怎么样引进合适的人才,怎样把好的人才留在浦东;二是在配套的制度上,要考虑相关配套的制度、法律法规怎样跟上发展的需要。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0观察家金融峰会系列报道之十一】经济双循环背景下的金融发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