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预见到金融危机吗?
最近和一位网友聊天,因为以往他说过一些质量很高的话,所以被我认为是一位智者。他不无嘲讽地说,2008年1月份他回国探亲期间,就目睹了人们对于股市的疯狂;而他因为有亲戚在美林任高管,听到一些不好的消息,所以侧面了解美国即将到来的灭顶之灾;他说出了他的担心,而他接触到的一些人对此言论不以为然,还沉浸在奥运大利好的乐观中。对普通人的这种先知式的指责,这一点我是同意的。因为普通人对媒体舆论的免疫力是很低的,尤其是受周围人情绪影响很大,羊群效应比较明显。
话锋一转,他认为1月份时的中国高层也没有清醒地认识到即将到来的危机有多大,没有未雨绸缪,同时也对民众没有统一认识。这立刻引起了我的反弹。
我有一个简单的指导原则:考虑到无论是中国政治高层,还是实际掌控经济的高管,或者大隐隐于市的金钱大鳄,都拥有大量的聪明家伙为之服务四处嗅探,当然可能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但面对这些牵涉大量实际利益的家伙,
不需要假设作为旁观者的自己是先知,能发现他们无从查觉的消息或趋势,这个可能性太小;而当你看到他们的台面上的动作和你掌握的信息不一致时,不要假定自己是郎咸平是巴菲特,而是要揣测他们为什么这么做。也许是出于阻击政治对手的缘故,尤其是在决定一个人政治前途的两会前,动作会很多;也许是部门利益冲突;也许是充当了某些国际金融巨头的代理人,等等。
总结为一个更简单的原则,就是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力,即使他们是将伴随你慢慢变老的政府。
说到这里,会有一个疑问:既然你有这么一个指导原则,那么如何解释1月份时普通人对于经济形势的狂热乐观呢。
当传统媒体开始忽悠时,你要留神
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经济或股市。
很多人都知道反向理论,即使不知道这个理论也都是这么操作的。即:只要市场群体还有冲突,趋势就会继续。当群体达成强烈共识时,趋势就会反转;当群体高度一致看多时,卖出应该不错,当群体高度一致看空时,准备买进有利可图。
所以,亚历山大·埃尔德教你这么看专业经济
媒体:“财经记者经常是骑墙派,只要财经记者写些类似于“除非有某些不可预见的因素导致市场下跌,否则货币政策会有望推动市场上扬”的东西,就很安全。。。许多财经编辑比他们的作者更胆小,他们往往刊登观点互相矛盾的文章。。。主流财经杂志是一个非常好的反向指标,当《商业周刊》在封面画一头牛时,往往是多头仓位获利了结的时候,当它在封面画一头熊时,底部也不会太遥远。”
当年初股市形势套住基民时,
央视2套经济重头节目开始连续数天以赞许的口吻专题推荐纸黄金时,我和老婆看了直乐,很明显,这是忽悠大家去接最后一棒。果然,没多久,就看到了纸黄金投资者损失惨重,大批后进入市场者被套牢的新闻。
当央视指责百度的竞价排名模式诱导公众点击各种骗子网站时,是否反思过自己和市场操纵者联合滥用民众对传统媒体的信任呢?前不久
被以市场操纵罪名获刑结案的北京首放老总,他的作案平台之一不就是
央视2套的《中国证券》节目吗,他不就是把这一套程序玩了无数遍吗:先买入股票然后上节目大力推荐最后卖出套利。没办法,相对互联网媒体,普通人对传统媒体的免疫力更低。
但除了事后的道德审判外,对传统
媒体的这种明里暗里的“
口碑营销”模式很难事前阻击,就好像你很难不让新浪博客里大量的IT知名博客三天两头地不约而同贴某些厂商的软文、矛头一致攻击某公司吧?我们只能试试看这样的指导原则:
“如果某一主流媒体在同一版面刊登了3个或以上的广告忽悠同样的“机会”,往往表明这是顶部。。。当他们一致认同这一趋势,并提供操作建议、进行宣传、在报纸上登广告时,说明趋势已经很老了。”
曾经推出《推开宏观经济之窗》的韩秀云,最近又写了本《看不懂的中国经济》,有一段话叫做:“
当只有2万存款的人冲进了股市,而且在6 000点位冲进去,这意味着什么?你还能期待在他们之后谁来接着买高价股? 之前大家只看见自己买的股票,看不见后进股市的人越来越穷了,只能说你不具备掌握信息的优势(其实可以观察到)。”
由此,我们可以嫁接出这么一句话:
传统媒体影响的人都是“最穷”的人。如果你发现你经常跟着传统媒体的集体炮轰集体口碑营销的指挥棒走,很抱歉,你可能是“最穷”的人,即使你现在不“穷”,也会被祸害到“最穷”,囧。
你会问了,这第二节的指导原则,跟第一节的有点自相矛盾诶。是的,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力,同时,当信息不对称时,不要高估一大群人合在一起的智力。
(p.s.:别误会,这是伦敦的街头艺术,
班克斯涂鸦。当然,此
CCTV非彼
CCTV了。
作品名为《一个CCTV监视下的国家》(此处CCTV指英国的公共场所监视系统)。)
不要低估别人的智力
这一个指导原则放在互联网
创业上,可能更容易被大家理解。一个比较新鲜的领域,你忽然有了一个好创意,觉得别人怎么没人做。这时候就需要逆向思考一下。是不是这个
创意很难被人想到呢?是不是这件事需要很多外部资源以至于难以玩起来呢?总之是不是这事儿很难很麻烦很难实际操作。
我们是做
语义的,一直在黑暗中摸索前进,总是感觉同行者比较少,可能是因为我们玩的是纯
语义纯机器智能吧。前不久遇到问天公司的朋友,他也是同感,在互联网创业者中,做语义的就那么一些,大家都彼此熟悉,很少有新生力量。有人会问了,
语义不就是一些类似于WordPress Blog系统中自动提取文章的标签啦,自动把我写的文章之间通过标签建立关联啦的东东吗?用Lucene建立搜索引擎时我不也能加入中文分词吗?有什么难的?
哪有这么简单?!
一位搜索领域的老前辈曾经跟我说,你们踏上的这条路,门槛确实比较高,一旦有所突破,它的发展上不封顶,但,水很深。所以,用上前面的那个指导原则判断一下现状就知道,走这条路,一个需要深厚的积累,用问天朋友的话就是几个博士生带几个研究生都难做好(这话有点绝对,国外的Pluribo、Circos等语义应用团队都是四五个人);另一个是找到恰当的应用切入方式。总之,别人没有打破头进入这个领域,是有原因的。
郑昀@
玩聚SD 2008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