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通道彩色图象的卷积过程详解

转载自:https://blog.csdn.net/oMoDao1/article/details/83545144

 最近一直在看mobilenet 中的深度可分离卷积结构,所以先理解下多通道图像的卷积过程。

在CNN中,滤波器filter(带着一组固定权重的神经元)对局部输入数据进行卷积计算。每计算完一个数据窗口内的局部数据后,数据窗口不断平移滑动,直到计算完所有数据。这个过程中,有这么几个参数: 
  a. 深度depth:神经元个数,决定输出的depth厚度。同时代表滤波器个数。
  b. 步长stride:决定滑动多少步可以到边缘。

  c. 填充值zero-padding:在外围边缘补充若干圈0,方便从初始位置以步长为单位可以刚好滑倒末尾位置,通俗地讲就是为了总长能被步长整除。 

这里写图片描述

可以借助一幅经典的GIF图来理解,先放这里了。

可以看到:

  • 两个神经元,即depth=2,意味着有两个滤波器。
  • 数据窗口每次移动两个步长取3*3的局部数据,即stride=2。
  • zero-padding=1。

    然后分别以两个滤波器filter为轴滑动数组进行卷积计算,得到两组不同的结果。

    如果初看上图,可能不一定能立马理解啥意思,但结合上文的内容后,理解这个动图已经不是很困难的事情:

  • 左边是输入(7*7*3中,7*7代表图像的像素/长宽,3代表R、G、B 三个颜色通道)
  • 中间部分是两个不同的滤波器Filter w0、Filter w1
  • 最右边则是两个不同的输出

    随着左边数据窗口的平移滑动,滤波器Filter w0 / Filter w1对不同的局部数据进行卷积计算。

    值得一提的是:

  1. 左边数据在变化,每次滤波器都是针对某一局部的数据窗口进行卷积,这就是所谓的CNN中的局部感知机制。
  • 打个比方,滤波器就像一双眼睛,人类视角有限,一眼望去,只能看到这世界的局部。如果一眼就看到全世界,你会累死,而且一下子接受全世界所有信息,你大脑接收不过来。当然,即便是看局部,针对局部里的信息人类双眼也是有偏重、偏好的。比如看美女,对脸、胸、腿是重点关注,所以这3个输入的权重相对较大。

与此同时,数据窗口滑动,导致输入在变化,但中间滤波器Filter w0的权重(即每个神经元连接数据窗口的权重)是固定不变的,这个权重不变即所谓的CNN中的参数(权重)共享机制。

  • 再打个比方,某人环游全世界,所看到的信息在变,但采集信息的双眼不变。btw,不同人的双眼 看同一个局部信息 所感受到的不同,即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不同的滤波器 就像不同的双眼,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反馈结果。

    我第一次看到上面这个动态图的时候,只觉得很炫,另外就是据说计算过程是“相乘后相加”,但到底具体是个怎么相乘后相加的计算过程 则无法一眼看出,网上也没有一目了然的计算过程。

  以上只是理解深度可分离卷积过程的基础,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你可能感兴趣的:(深度可分离卷积,mobil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