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李靖恒 在2021年头一周的几个工作日里(1月4到7日),隆基股份(601012)连续高涨,股价从92.2元上涨至113.55元/每股。公司市值在短短几天内就突破了4000亿元,在7日收盘时达到了4283亿元。
隆基股份成立于2000年,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单晶硅棒和硅片制造商。自 2006 年以来,公司专注于单晶硅片的制造与研发,2014 年开始逐步转型为光伏一体化公司。
根据天风证券分析师的统计,隆基自从2012年上市以来,净利润年均增长44%,股价在8年多时间里涨幅超40倍,是国内少有的能常年保持高速增长的上市公司。
华安证券的新能源与汽车研究组负责人陈晓告诉经济观察报记者:“这几天光伏龙头企业的股价上涨主要是因为2020年的光伏整体装机容量超过预期。”数据显示,去年12月,国内光伏并网预计超15GW,全年装机有望超42GW。
技术定位带来的优势
陈晓还告诉记者,隆基目前的成功得益于公司早期发展时在关键技术上的选择。公司长期专注于单晶硅片的生产与研发。相比于多晶硅片,单晶硅片更有效率,在同样的土地面积上能产生更高的瞬时功率。
早在2016年以前,由于单晶硅片技术成本较高,多晶硅片在市场上是主流,占比超过80%。然而隆基公司当时却没有选择短期内能够获利较多的多晶硅片,而是专注于更有潜力的单晶技术的研发和生产。
随着技术的发展,单晶硅片成本不断下降,在光伏市场上的占比也越来越高。根据中国光伏协会数据,到2019年为止,多晶硅片占比下降至 33%左右,预计未来会进一步下降。从长期来看,隆基在技术路线上的正确选择为公司奠定了未来长期发展的基础。
天风证券的研报指出,从光伏行业的本质看,其最终目的是要替代传统能源,所以首要任务是不断降低度电成本,而单晶恰好具备将度电成本做到最低的潜力。因为单晶硅片的薄片化潜力更大,有利于降低硅材料成本。同时,单晶晶格致密、杂质含量少,天然可以切得更薄,而多晶受制于晶体结构缺陷和杂质含量少,薄片化容易引起断线率和碎片率升高等问题,导致成本升高。另外,单晶组件弱光响应更强,发电量更多。
产业一体化放大优势
硅片的生产属于光伏行业的上游。尽管隆基能够降低上游单晶硅片生产成本,但下游的组件市场在技术选择上存在路径依赖,单晶硅片的市场渗透率仍受到限制。
因此,公司开始战略转型,切入下游组件市场。在2014年10月,公司通过收购乐叶光伏进入行业下游,开始了一体化扩张。陈晓认为:“一体化使得隆基能够用自己的优势环节去弥补一些弱势的环节,平滑企业的利润,加速降低企业、甚至是整个行业的成本。”
天风证券的研报也指出:“从行业本质要求的角度来看,初期上下游之间的交易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低,可以进专业化发展,但最终能够实现高品质下极致降本的组件企业才能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因此一体化是最有效的方式。”
除了进军下游之外,隆基还通过不同的方式稳定自己的供应链。公司与单晶炉供应商进行战略合作,共同推进单晶炉研发,大幅降低单晶炉成本。由于采购过程中是公司主导设计并提出定制化要求,因此单晶炉投资明显低于同业。另外,公司经常预判市场供需与竞争格局变化,与重要供应商或客户签订长期订单。典型的例子是,在2009 年,多数头部企业都与硅料厂商签订锁价锁量的长单时,公司慎重考虑后认为硅料价格终会回归理性,签订了锁量不锁价的长单。
在此之前,组件环节由于技术壁垒较低,行业集中度也偏低,盈利情况也普遍较差。而在近几年里,逐渐环节的集中度不断提升。随着隆基产能的扩张,公司在组件环节的市场占有率逐步上升。
陈晓的研究报告同时还指出,在进入了组件环节之后,公司还进一步扩展了自己在海外的组件销售渠道,包括美国、德国等。 2020年上半年公司海外收入达到76.5亿元,占比38%。
光伏企业发展未来会更稳健
分析人士认为,隆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光伏企业的转型与变革。曾经,国内大量的光伏产业在补贴的扶持下发展起来,光伏企业的生存状况也一度对相关补贴政策的变动高度敏感。2018年的“531光伏新政”给国内整个光伏产业都带来了冲击,大量不具备技术竞争力的光伏企业被淘汰掉。
陈晓则认为,以后政策对光伏企业的影响会越来越弱:“竞价的一些项目慢慢就会结掉,政策的补贴也会越来越少。市场化反而是比较好的,政策的风险会逐步降低”。
在谈到光伏未来的前景时,陈晓表示:“整体可再生能源份额一直在提升,不管是国内还是欧洲、美国,其实大家都在往这条方向去走,所以说从行业景气度和行业发展来说,我觉得都没有太大的问题。”
截至1月8日收盘,隆基股份当日股价出现明显回调,日内跌幅2.77%,收盘价110.4元/每股,总市值4164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