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汀·塔伦蒂诺,好莱坞最著名的流氓小子,不按常理出牌的小混混,往往以奇绝的口味和出格的电影视听语言惊艳观众和影评人。他那部尚未公布片名的新片,聚焦在了发生在好莱坞的曼森杀人案之上。
目前,人们除了知道影片取材于曼森残忍地谋杀了著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当时的妻子莎朗·塔特的著名案件之外,几乎是一无所知的。
就在最近,《综艺杂志》的首席记者Kroll报道出了一个巨大的新闻:波兰斯基将会出现在昆汀的这部影片(暂且称为《曼森》)里,并是一个关键性的人物。虽然Kroll没有说明这个角色是谁,或者与波兰斯基本人有多少联系。
但这个消息还是令人感到震惊,毕竟波兰斯基是这起案件的当事人,而且他尚未离世。该案件发生在1969年8月9日至10日,波兰籍导演罗曼·波兰斯基怀有8个月身孕的演员妻子莎朗·蒂和她的4位好友以及园丁的儿子惨死在比弗利山庄的豪宅里。
莎朗·塔特,美艳绝伦的好莱坞明星;丈夫罗曼·波兰斯基,著名的好莱坞导演,因为丈夫远在欧洲拍片,已有8个月身孕的莎朗邀请4位朋友到自己比弗利山庄的豪宅度周末,这本该是个快乐的周末。然而正是他们的名气为他们招来了杀身之祸。
1969年的8月9日,塔特怀孕8个月的胎儿随母亲被活生生地勒死;4位在她家度周末的朋友也难逃一劫,更残忍的是,他们都死得血肉模糊,面目全非。
这起案件震惊了全世界。随后被逮捕的曼森在接受采访时的表现,令人毛骨悚然。他似笑非笑、似癫非癫。肢体语言极其古怪。他丝毫不后悔也不忏悔自己的罪行,他甚至认为自己在做一件“天启”的事情。这个“暴徒形象”令人印象深刻,而且也对好莱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电影中,众多杀人狂的角色,都是以曼森为原型创造的。而且,希斯·莱杰在《黑暗骑士》中塑造小丑这个角色的时候,就以曼森为直接的参考对象。
把波兰斯基放置在影片中,是昆汀的一步险棋也是一招好棋。
其危险之处在于,波兰斯基在1977年的“性侵案”之后,一直和美国政府躲躲藏藏。虽然当年的事件,早已成为了罗生门,但只要有他的风吹草动,媒体定会旧事重提。所以,出现在本片里,对波兰斯基而言,似乎是一个不必要的麻烦。
而有益之处则在于,波兰斯基能够参演影片,也昭示着他对于过往的和解与释怀。
站在昆汀的角度上,让波兰斯基来出演这部电影,一方面可以提升整部影片的真实感。毕竟昆汀此前的所有电影,都是以夸张和戏说的风格获得赞美的。
这一次,他要从真实事件改编电影,自然要在风格上做出一定的妥协。而找到当事人来出演,似乎是最好的曲线救国,以自证“符合事实”的方式了。
而另一方面,与波兰斯基相关,也能让影片获得额外的关注——尤其是波兰斯基的角色。和这个角色的戏份多寡。自从有了《八恶人》遭泄的事件,昆汀这回学聪明了,他从不透露任何关于影片的信息。这也就给了人们大量的讨论空间,影片所获得的额外的关注度和流量,可谓大观。
1977年,波兰斯基涉嫌强奸一位名为萨曼塔·盖莫的13岁少女。翌日他就被逮捕,并被投入了监狱。不过,波兰斯基的律师团设法走了认罪减刑程序,最后波兰斯基只在监狱里呆了42天。当时审理该案件的大法官劳伦斯·立顿邦德给波兰斯基下了驱逐令。
在波兰斯基看来,这就足够了。他跳上自己的奔驰,跑到了洛杉矶机场,并飞到了伦敦,就再也没有回到美国。众所周知波兰斯基迷恋年轻的少女,并且钟爱于调戏人妻。在著名八卦记者罗伯特·施耐肯博格的《穿帮》一书里,他就描写了波兰斯基大量的让人感到龌龊的“调戏女性”的八卦。
2002年,著名的《名利场》杂志刊登了关于1969年8月中下旬的一次私人聚会的报道。在那则报道中,妻子死了没几天的波兰斯基,在众目睽睽之下,调戏一个挪威女模特。《名利场》的作者帕拉慕写到:“好色成性的波兰斯基来到她的桌前,一只手滑向她的大腿。他高谈阔论,夸夸其谈,甜言蜜语。他说他可以把她培养成另一个莎朗·塔特”。
此时,波兰斯基应该沉浸在丧失妻子的悲恸之中,所以他的这种言行,更加令人感到低俗和恶心。虽然波兰斯基起诉了《名利场》,并在英国获得诉讼的胜利。对此,《名利场》的主编格莱顿·卡特建议英国政府应该重新修订一份《诽谤法》。
所以,之于波兰斯基《曼森》的另一个巨大的难题是,在整个好莱坞“反性侵”的浪潮下,波兰斯基的旧事依旧会被重新提及。他在“曼森案”中受害者家属的形象,似乎没有人愿意关心。而他的性侵案,或许才是媒体所热衷的焦点。
波兰斯基躲过了纳粹,躲过了曼森。自1978年以来,洛杉矶法律对他也鞭长莫及。但波兰斯基并不是这个世界上最幸运的家伙,或者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不幸的家伙。
暴力、性丑闻和铺天盖地的讨论、讨伐,永远如影随形地跟着他。但他却活了下来,艺术生涯也并未因此而结束。
而在事件过去了40余年之后,人们总算可以坐下来,重新咀嚼并且反思1970年代狂风暴雨式的社会运动所带来的一切——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