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流勇进的美团是否会成为线下的淘宝?

如果说淘宝是目前大众用户的网络商家入口,那么美团是否能够成为本地生活之下的实体商家入口。14年O2O相关的创业团队百花齐放到15年十月美团点评的抱团取暖。三年过后的2018本地生活方向似乎只剩下了巨头在合并收购亦或是重新布局。

一边是阿里收购了饿了么“爸爸”们给予强劲的输血下看上去美团外卖业务收到了冲击,另一边美团打车单车玩的风生水起,弄的滴滴都去送起了外卖。一场乱战之下,回神发现原来美团早是不是曾经的那个美团,所布局的领域以及野心是否能够成就基于本地生活指南的巨头。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美团点评最初最核心的功能都已成为现下产品中的非核心亮点。团购这一运营玩法也早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法,从实体到电商几乎家家都有涉及,作为基于价格敏感场景下的产物也导致了用户大多没有什么忠诚度而言;而点评经过了数年的用户数据积累,反倒来越来越鸡肋,大量级数据之下的从众行为直接导致的结果便是流量集中在头部商家之中,对于用户或者新商家来说都变得不那么中立。

而如今美团将旗下业务按照到店、到家、旅游、出行四个应用场景,划分四个事业群。直接将目标用户群体的现实生活需求场景涵盖,从业务模块梳理也能发现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几乎美团的每块业务阿里都对了一个团队去对打,或许是因为阿里一直在线下业务不如意也或者有其他更远的布局。

作为很早就开始布局打造本地生活服务平台的美团,想要给目标用户群体一共一站式服务,从高频的到店和到家两块业务,拉动旅游、出行等低频业务。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基于本地生活服务却一直未有一个所谓巨头的产生,美团看似各项业务的横向深度扩展,可每个模块依旧都有着强劲的对手,点评VS口碑、外卖VS饿了么、酒店VS携程飞猪、打车VS滴滴、生鲜VS永辉,盒马、单车VS哈罗单车……甚至于在产品结构和基础交互上与竞品家并无较大差异。

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具有这类需求用户本质上是同一批用户,各项业务放在同一平台之上,理想化之下各项业务能够产生协同效应从而降低成本。可重点在于美团作为C端用户场景化需求挖掘后的产物,所谓的盈利点建立在与商家引流谈判的基础之上,而C端用户使用产品倾斜原因又集中在价格优势之上,此产品架构之下,美团是否能够真正的在B端与C端之间打造一个良性的生态,从而成为真正的基于生活半径之下的有温度的生活指南,而非以冰冷的价格驱动使用,让产品成为一个商家黄页,写到这里,突然想到阿里旗下的口碑,死而复生之后是否可以借机弯道超车成为基于线下场景的巨头呢?

而开篇的问题答案,至少现在看来,还是有些遥远。线上商家的推广展现因为商家量级和物理原因,商家辐射半径更加的广阔,无论是推荐位竞价排名还是所谓淘客社交化推广又亦是直播等其他模式引流,最终归根结底的是基于物品的卖货推广。而相对之下的本地生活服务商家,因为辐射半径的特殊性,产品上的玩法或许便更有意思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激流勇进的美团是否会成为线下的淘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