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读书笔记之08、09、10

现在进入第二模块——机会判断。

08 机会判断:点线面体的战略选择

本模块第一节,梁宁讲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判断框架-----点线面体。

      我们都有体会,努力工作的工资收益,远远不如2013年以前买了腾讯的股票,或者2010年以前买了北上广的房子。为什么?因为你再努力工作,你还是一个点。一个月或一年的工资,只是一个点的努力成果。但是腾讯股票与北上广房子的收益,是因为这个点附着于一个快速崛起的经济体,这是一个线性周期的结果。

      对于做投资来说,你需要首先选择某个正在崛起的大型经济体,接着去找一个领域,投它的成长周期。所以你会发现很多投资人,会投资一个赛道上所有的产业。为什么呢?因为他不赌单点,而是整个周期的收益。

(一)所以,普通人和富人的区别是什么?

普通人:勤恳努力、斤斤计较,在意每一个当下的点,但任何一个点都不会产生过多的收益。而如果要成为中产,你至少要获得一次线性周期的收益。 比如持有腾讯股票10年,什么都不用干,10万变1000万。

富人:总是借助面和体的崛起。

指导意义:如果你想变成富人,那么在做选择的时候,就要看到你切入的点是在一条什么样的线上,这条线在一个什么样的面上,以及这个面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体上。因为你再怎么优化产品、提升效率,一旦点线面体选错了,都是白搭。

      所以,当你想做一个产品的时候,入手只能是一个点。但你要想清楚,它附着在哪个面上?这个面在和谁竞争,它能如何展开?这个面,是在哪个经济体上?这个经济体,是在快速崛起,还是沉沦?

      如果一个人一生只能收到点状努力的计时收益,从来没有享受过一次,线性周期的成果回报,这就叫穷人勤奋的一生。

我的理解:所谓经济体,是指大的经济周期和趋势,比如人工智能,电商,社交网络,粉丝经济,区块链崛起等。面,就是附着在经济体上的行业。而线就是行业里的具体分支。

09 机会判断:怎样找到有势能的趋势

本节梁宁继续谈“点线面体”。于是她从“女生相亲”开始切入。

结婚教练给女孩第一次相亲提了三点建议:

1、打扮要女性化。

2、不要努力表现自己, 不要谈自己最擅长的东西,不要努力营造氛围,平淡如水即可。

3、适当的时候,主动结束约会。如果对方不再约你了,就放弃这个人。

      可能有人会问,第一次见面,到底是应该照着平淡如水来,还是去玩命地表现自己?这取决于你追求的是什么关系。如果你追求短线关系和片面接触,当然应该玩命闪耀。比如表演,比如做销售。但如果是长期关系,两个人认识相处的目的是缔结婚姻,成为长期合作、伴侣关系,那么就应该平淡处理。为什么? 因为每个人现在呈现的样子,其实都是自己过往所有经历的累加。有句话说:“你的样子里,有你爱过的人,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你平平常常拿出来的样子,就是你真实的样子。这才是你可以稳定提供的样子,才是可预期的样子。

      从这个稳定的点开始,作为一段长期关系的发端,有可能才是靠谱的。

一、从你做的到的“点”出发

      做产品也是如此,世上的机会千千万,应该从哪个“点”开始呢?和相亲一样,从你能做到的、能稳定提供的那个“点”开始。如果是需要卯足了劲跳起来才能够得到的一个“点”,其实很难持久。

      在现实生活中,不论是相亲还是其它的事,看得上我的人我看不上,我看得上的人看不上我。或者我想要的离我太远;我能做到的我看不上。这是无数人的痛苦。

      梁宁认为,这本质是同一个问题,就是过于关注“点”。这个人只对“点”有感觉对“线”、“面”、“体”的力量,完全无视,甚至完全没概念。因为任何一个点都有它的来路,都有使它成为“今天”这个点的线、面、体。如果你对线、面、体完全无感,只想拥有一个点的当下,那基本上是守株待兔。

      比如说你想嫁一个有房有车的人,看上去好像很难。但如果你找一个在BAT工作的码农,或者某个新兴独角兽公司的早期员工,稳定了几年之后,就会有房有车。你要看到这条“线”,而不要纠结于当下的“点”。在一个“点”上反复纠结,其实得不出本质的结论。 不如花时间,从这个“点”上跳出来,研究一下这个“点”下面的大——“线”、“面”、“体”。

二,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梁宁读《孙子兵法》体会有两点:我能不能赢了你,其实我做不了主,这是你的问题;但是我会不会输,会不会打光所有的牌,会不会下桌走人,那是我自己的问题。----胜与不胜在于彼,败与不败在于己;另外一句是《孙子兵法》的原话:“求之于势,不责于人。”

      雷军曾经告诉傅盛:“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情,其实本质上不是在于你多强,而是你要顺势而为,于万仞之上推千钧之石。”因为基于“点”的评估,其实每块石头都是一样的。但是位置不同,势能不同。我们再来说一下后半句,“不责于人”。

      上面我们说了石头都一样,人都一样。它们之间的区别取决于它们搭载在哪个“面”上,“面”在哪个“体”上。比如,打仗的时候,没有一个士兵不怕死的。但是作为将军或管理者,不能抱怨士兵或员工不够勇敢,这叫“责于人”。因为怕死、不勇敢,这是人的常态,是人性。如果你选择做一个将军,那你就要找到战略制高点,带大家爬上一座山,从山上推石头下来砸敌人。这时你会发现,每个士兵的勇气与战斗力都提升了3倍,因为地理优势为团队的每个人都赋了能。

      “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是要自己去找有势能的“面”,而不能寄希望于员工的“点”。做为一个CEO你需要找到外部势能,为你的整个组织赋能。

总结:第一模块用了五讲来解释构成心智的情绪、潜意识和集体人格。因为你需要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只是情绪而已。你在做关键决策的时候,不要被这些小情绪干扰。

      你要强迫自己,离开牵动你情绪的“点”,去看到“线”的方向,去预测这条“线”的周期,并且明确你自己在周期的哪个位置,是哪个“面”在给你赋能。

      你要明白外部的势能才是重要的,不要过于苛求那个跟随你的“点”,这才是决策的关键。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生的选择远比努力更重要。你的选择应该是一条“线”、一个“面”,甚至是一个“体”的收益。你个人的努力,只是在“点”、“线”、“面”、“体”的既定框架内,作为一个“点”的挣扎而已。

10 痛点、痒点、爽点都是产品机会

    为什么要讲点线面体呢?因为不管你是做一个产品,接触一个产品,还是接触一个人,总得从一个点开始。这一节我们就来讲点。

一、痛点

    做产品不可避免地就要谈一个词叫痛点。那么什么是痛点?痛点是恐惧。比如一个叫子柳的网友说:

      手机上一天到晚都会收到推销的广告电话,恨不得卸载手机的通话功能,直到我遇上某某号码通。 碰到头疼脑热的小病,跑医院能把人折腾死,又不敢乱吃药,这时候有一个App就很好地解决了我的问题。其实,这里面传递的一个情绪是怕。

二、爽点

      痛点,是做产品的一个抓手。另外一个做产品的抓手是爽点。什么叫爽点?人在满足时的状态叫愉悦,人不被满足就会难受,就会开始寻求。 如果这个人在寻求中,能立刻得到即时满足,这种感觉就是爽。

      比如今天的外卖,你在家用手机下单,吃的就送到你家来了。你在河狸家上下单,美甲师就上门给你做美甲了。 有需求,还能被即时满足,这就是爽。

三、痒点

      痒点是什么?痒点满足的是人的虚拟自我。什么是虚拟自我?就是想象中那个理想的自己。

      比如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它讲的是一个女明星和外星人的爱情故事。听上去,这个故事创意也没什么新意,为什么当时那么火呢?翻翻百度贴吧“来自星星的你吧”,有600多万个帖子在讨论这部剧。大家都在谈的是,教授(男主角都敏俊)的微表情、教授的眼神、讨论教授对二千(女主角千颂伊)态度的转变、二千的衣服、二千的妆容与唇膏、二千的配饰……

这些其实都是痒点。

      再举个例子,现在的网红电商。它为什么那么火火火呢?其实网红营造的虚拟自我生活,是大家理想生活的投射。我们购买网红的东西,就部分地实现了自己的虚拟自我。

      淘宝第一网红雪梨,在谈她的运营经验的时候说,为了营造更好的形象,每次为新款的衣服拍照,只有45公斤的雪梨要提前一周节食。你在微博上看到的那种非常“随意”的街拍照片,是她用10天时间拍摄,然后挑选和修图运营出来的产品。

      在微博上发照片,就是她与粉丝最重要的互动。她要用她的照片,为粉丝营造出一种生活场景,她说: “你卖的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它要满足女孩心中美美的幻想。”

      雪梨的粉丝成套地买雪梨的穿搭,她们买的不是衣服,不是基于功能性的需求,不是天冷了需要一件衣服保暖。而是我要穿雪梨在巴黎穿过的那件衣服,穿上雪梨的衣服,她们就会觉得自己部分地过上了雪梨所营造的生活。这就是一种虚拟自我的实现。

总结:什么才是一个产品的入手点呢?

      痛点、爽点、痒点都是不错的点。这个就看产品经理自己对用户的哪个点感受最深、手感最准。

      比如说,饿了要吃东西。但是“吃饱了”和“吃得很满足”,这是两个概念。吃个馒头能饱,但是仅仅是满足了功能需求,不能支持好产品的概念。

      酣畅淋漓地吃一顿海底捞火锅,大汗淋漓,感觉爆爽。这就抓住了爽点,这是好产品。怕吃火锅长胖,抓住这一点的恐惧,抓住痛点,也有产品空间可以做。或者还可以做一个美美的网红餐厅,像雕爷做的薛蟠烤串。用户点一份干冰爆米花,吃一把,两个耳朵往外冒干冰的白气,人人都会拍张照然后发朋友圈,这是痒点。

      吃顿饭,其实也可以有痛点、爽点、痒点这些不同的切入点来做产品的。
















人性与角色,梁宁讲到,服务个体的产品,要做到让用户不启动心理防御,不要试图训化和教育用户,而是满足和顺应用户的本能,比如:苹果手机的触摸功能。


最好的策略是让别人对我放下防御,自然而然地接受自己。


何凡老师定义大局观:宠辱不惊,看谁能笑到最后,而不计较一时的得失。


隔壁吴军老师的建议:不要想着多做1%,而要想着在有100%影响力的工作中参与1%。

你可能感兴趣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之读书笔记之08、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