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顾和守仁

本赛季的主题是阅读《传习录》心得体会,翻书至今,时间一旬有余,小顾学长和守仁学弟的辩论赛已经落下帷幕。透过小顾和守仁信函对答,不仅仅对心学有了粗浅的认识,也对两位儒学大家的品德钦佩不已。

所以今天要吧啦一番自己淡淡的主观感受。

起先的认知感觉小顾学长因循守旧哦,他代表着儒学守旧力量对心学的排斥,认为其学说博眼球、博出位,耸人听闻居多,对程朱理学的认识颠覆了太多太多。

小顾学长对守仁学弟的心学是抱着学说术异端来对待的。他的立论根基主要是承袭儒家思想的朱熹观点,观察双方的书信交流,如果仅仅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是对守仁学弟的立论理解的下乘了。

应该说,王守仁和朱熹是一类人,均年少时立志成为圣人的。不忘初心、坚持学习、坚持感悟、方得正果是共同点。可以讲,王守仁对朱熹的思想早已研究N多遍,“以子之矛、攻子之盾”只是思考、判断过程的一个环节罢了。

小顾学长和守仁学弟均遭到内相(太监)到迫害,看来那个年代,文官集团和皇帝硬磕到底了。太监作为明代帝王的白手套,迫害文官集团的优秀选手,实属制度设计的产物。

不同点在于朱熹的生平只能算是磨难;比起守仁学弟命运的坎坷和危及生命的苦难,还是差一些。

朱熹强烈建议反和主战,抗击金兵。无奈未被宋孝宗采纳,自己并没有实战指挥的经验。其后湖南瑶民蒲来矢起义,震动了朝野,湖南地方局势紧张。朱熹临危受命至潭州。此时,瑶民已败退深山,被困溪洞。朱熹采取了善后招抚的怀柔政策,遣使招降瑶民起义军首领蒲来矢。

守仁学弟则不然,平定宁王之乱,平定思田、诸瑶叛乱,剿灭南赣盗贼,实战经验丰富。其践行更能对其学说提供操作层面的实证依据。

学术上,小顾学长思想承接朱熹学说。认为心与理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理是本体,心是认识的主体。小顾秉承传统,深信不疑,实为当时儒家保守党的核心人物,对心学主张颇不以为然。

王守仁继承陆九渊心即是理,反对朱熹通过事事物物追求“至理”的“格物致知”方法,因事理无穷无尽,格之则未免烦累,故倡“致良知”,从内心中去找“理”,“理”全在人“心”,“理”化为天地万物,人秉其本性,人心秉其精要。在知与行的关系上,强调要知,更要行,知中有行,知行并进。所谓“知行合一”,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真知。

发展到一个时代,必然会有这样的人站出来,领导思想的推陈出新。好比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一项禁令出来,必然会有第一个撞线受罚的人。在发生之前,并不能准确预知是谁罢了,只是这个人或团体代表必然会出现,实属客观规律。

很佩服小顾学长的还有一点,守仁逝去甚早,之后十余年小顾学长仍在人世,两人书信往来的内容,自然为推广心学理念而整理抄转、刊行天下。小顾蛮大气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顾和守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