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 L2 MAC层的架构
1.1 RAN的架构
1.2 L2 MAC层的架构
1.3 MAC层的帧调度功能
第2章 逻辑信道到物理信道的映射
2.1 映射示意图
2.2 逻辑信道
2.3 传输信道
第3章 MAC层PDU(MAC传输块TB)格式
3.1 概述
3.2 MAC层PDU的包格式
3.3 MAC PDU头部格式
3.4 MAC SDU的类型
3.5 控制信息单元---PHR功率余量报告
3.6 控制信息单元---C-RNTI
3.7 控制信息单元---BSR(缓冲状态报告控制信息单元)
3.8 控制信息单元---RAR (随机接入响应)
L2(数据链路层),又称无线网络层,实现终端与基站之间通过无线信道(逻辑信道)传递IP分数数据。
(1)PDCP(Packet Data Convergence Control,IP分组数据汇聚控制层)
(2)RLC(Radio Link Control,无线链路控制层)该层把无线链路传输的数据分为三种:透明传输TM、非确认模式UM、确认模式AM。
(2)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媒体访问控制层),通过控制底层的物理层媒介(基带时频资源)传递数据。MAC层把逻辑信道数据映射到传输信道,并把映射后的传输信道的传输块数据TB传递给物理层。
(1)用户优先级的处理(逻辑信道到传输信道的映射)
(2)复用与解复用(数据包的封装)
将来自上层的SDU(服务数据包, 来自其他层未经过本层处理的数据包),复用成发送给物理层的下层MAC PDU(协议数据包)
MAC层PDU,对于物理层而言,又称为传输块TB块上。
(3)HARQ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HARQ),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
HARQ实现了物理层传输块(MAC层PDU)的差错控制(检错、纠错、重传等)
详见: https://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14399713
(4)COMP(协同多点传输),以支持载波聚合CA功能。
从上图可以看出:
下行:多个逻辑信道,对应到一个传输信道,这个过程就是复用。
上行:一个传输信道,对应到多个逻辑信道,这个过程就是解复用。
从实现上来,一个个信道就是一个个优先级队列。
MAC层的调度器:
下行:从逻辑信道的队列中取数据,进行数据复用后,发送到传输信道的队列中。
下行:从传输信道的队列中取数据,进行数据解复用后,发送到逻辑信道的队列中。
MAC层为RLC层以逻辑信道的形式提供服务。
逻辑信道只关注传输的信息是什么。
通过逻辑信道,实现了MAC层与上层的分离。
根据传输的是控制信息还是业务信息,逻辑信道分为:
(1)下行控制信道:控制信道用于传输控制面信息。
(2)下行业务信道
(3)上行控制信道
(4)上行业务信道
传输信道不关心传输的是什么,而是怎么传。
下行:
上行:
MAC层支持多个逻辑信道到一个传输信道的映射,因此MAC层PDU包的格式, 又称为传输块TB包格式,可以容纳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传递的数据类型包括:
(1)终端与基站的L2 MAC层间的控制消息。本层的控制消息。
(2)终端与基站在L3 RRC层的控制信令。上层的控制信道。
(2)终端与基站核心网之间的数据。上层的数据信道。
MAC 层帧具有一个头部 + 1或多个MAC层控制信息单元1-n + 1个或多个服务数据净荷SDU + 填充位。
MAC层帧头部与MAC SDU都是可变长度的。
一个MAC层帧头部,MAC PDU头部可能有一个或多个子头部(subheader),每一个子头部对应一个SDU、控制信息单元(control element)或者填充位。
一个MAC帧子头部又由六个域(R/R/E/LCID/F/L)组成,如下图所示:
但是对于最后一个子头部、固定长度的MAC控制信息单元以及填充位对应的子头部,它们只包含四个域(R/R/E/LCID)
MAC子头部是可变长的,它包含以下参数:
R:预留比特位,设为“0”
E:指示MAC 头部是否有多个域,当E=1时,意味着接下来存在另外一组R/R/E/LCID 域,如果是0,那么接下来就是payload了;该域的作用是用于连接多个MAC层的子头部,用于物理层一次传送多个逻辑信道的数据。
LCID:用于指示MAC PDU中的数据净荷SDU是什么类型。每一个子头,对应一个SDU。
F:如果SDU或者控制消息的长度大于128byte,那么设置F=1,否则设为0。通过F的值,我们就可以知道对应的L值的大小了,是1个字节还是2个字节的长度域。
L:指示对应的SDU或者控制消息的长度,除了最后一个子头以及固定长度的控制消息对应的字头,每一个子头都有一个L域,它的长度由F域指示;
(1)RRC层控制信道
00000:CCCH,公共控制信道,用于RRC层发送小区公共信息。
(2)RRC业务信道
01011-11001:业务逻辑信道,每个id号,代表一个逻辑信道号,用于传递UE终端业务数据。
(3)MAC层控制信息单元:用于在终端与基站的对等MAC层实体之间传递控制信息。
110110:功率余量报告PHR
11011:C-RNTI, 对应的SDU传递的是C-RNTI。
11100、11101、11110:缓冲状态报告控制信息单元(BSR),用于传递终端向基站申请MAC层内存资源。
(1)数据格式
每个PH值,对应一个Power Headroom等级值,如图上图所示。
每个Power Headroom等级值,对应一定范围的功率值,如下图所示。
比如UE需要上报的PH值为-22dB,那么只需要在MAC PDU的PHR控制单元中填写数值1即可。
(2)PH功率余量的意义
PH,全称Power Headroom,中文为功率余量,即UE允许的最大传输功率与当前评估得到的PUSCH传输功率之间的差值,用公式可以简单的表示为:PH = UEAllowedMaxTransPower - PuschPower。
它表示的是除了当前PUSCH传输所使用的传输功率之外,UE还有多少传输功率可以使用。
PH的单位是dB,范围是[-23dB,+40dB],如果是负值则表示网侧给UE调度了一个高于其当时可用发送功率所能支持的数据传输速率。
由于PH的计算需要用到PUSCH的传输功率,因此也只在PUSCH的发送子帧计算功率余量。
之所以定义PH值,原因之一在于它可以作为eNB分配上行RB资源的一个参考依据,不过这种参考依据的算法设计,或者说PH值怎么影响eNB的调度,是由各个设备厂家的算法决定的,
如果PH值为负,表示当前的PUSCH传输功率已经超过UE允许的最大传输功率,在下次调度时可以考虑减少该UE的RB资源分配;
如果PH值为正,那么后续分配的RB数目还可以继续增加。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PH会有负数?
(3)PHR功率余量报告?
PHR,全称是Power Headroom Report,中文为功率余量报告,即UE向网侧报告功率余量的过程。
这个功率余量的值是通过MAC层的控制单元发送的,所以与这个过程相关的MAC控制单元也被称作PHR控制单元。
PHR控制单元固定占一个字节,其中高2位是R位即保留位,暂时不用,仅使用低6位存放0~63这64个PH等级值。
(4)什么时候触发PHR?
只要满足下面几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UE就会触发一个PHR(注意“触发”和“发送”的区别)
上面几个条件提到的参数prohibitPHR-Timer、dl-PathlossChange、periodicPHR-Timer,均由RRC在RadioResourceConfigDedicated -> MAC-MainConfig -> phr-Config中配置,
prohibitPHR-Timer和periodicPHR-Timer的取值单位都是子帧,比如sf500表示500个子帧,如果是infinity表示不启动该定时器。
dl-PathlossChange的取值单位是dB,比如dB3表示路径损耗的判断门限为3dB。
C-RNTI(Cell-RadioNetworkTemporaryIdentifier):小区内终端的无线网络临时标识,是由基站分配给UE的动态标识。
C-RNTI唯一标识了接入一个小区内的UE,且只有处于连接态下的UE,C-RNTI才有效。
这个控制信息单元,对于上行调度是至关重要的,UE通过该信息,告诉基站,有多少数据要发送,基站需要按照该指示准备好内存空间等资源。
BSR有两种:
(1)短BSR和截断BSR格式:
逻辑信道组标识域指示了上报的缓冲区状态对于的逻辑信道组,它的长度为两个比特,也就意味着系统只设置了4个逻辑信道组;
指示终端请求的上行接收缓冲区的大小。基站收到这个消息后,就知道对应的UE的这个上行逻辑信道组有多少业务数据要发送、每个业务信道需要多大的缓冲区。
由于基站是对一个逻辑信道组分配资源,那么就意味着这些资源可以被这个组的逻辑信道共享,每一个逻辑信道能够获得多少资源这就取决于MAC层对UE的调度了,因此UE必须按照业务属性来请求分配资源,否则无法保证对应的业务的服务质量QoS。
它指示了在构造了这个BSR控制信息单元之后的逻辑信道组内所有逻辑信道总的可以发送的数据量,数据量大小的单位是字节数。
它应该包含在RLC层以及PDCP层可以传输的数据,这里的含义是指应该包含从PDCP发送到RLC的业务数据部分以及由RLC产生的RLC控制信息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不包含RLC以及MAC的头部信息所要占用的字节数,因此我们在给这个逻辑信道组分配资源的时候需要考虑到这一点,可以适当的多分配一点,这样就可以减少BSR的数量,从而也就节约了空口资源。
这个域由六个比特位来指示,MAC层对不同的缓冲大小区间进行了量化,量化成为64个等级(可以用六比特表示),
因此只需要传索引值而不是实际的大小,这样可以节约控制信息的长度,同时也是为了方便的管理缓冲区资源。
如下图所示
索引 |
缓冲区大小 (BS) 值 [字节] |
索引 |
缓冲区大小 (BS) 值 [字节] |
0 |
BS = 0 |
32 |
1132 < BS <= 1326 |
1 |
0 < BS <= 10 |
33 |
1326 < BS <= 1552 |
2 |
10 < BS <= 12 |
34 |
1552 < BS <= 1817 |
3 |
12 < BS <= 14 |
35 |
1817 < BS <= 2127 |
4 |
14 < BS <= 17 |
36 |
2127 < BS <= 2490 |
5 |
17 < BS <= 19 |
37 |
2490 < BS <= 2915 |
6 |
19 < BS <= 22 |
38 |
2915 < BS <= 3413 |
7 |
22 < BS <= 26 |
39 |
3413 < BS <= 3995 |
8 |
26 < BS <= 31 |
40 |
3995 < BS <= 4677 |
9 |
31 < BS <= 36 |
41 |
4677 < BS <= 5476 |
10 |
36 < BS <= 42 |
42 |
5476 < BS <= 6411 |
11 |
42 < BS <= 49 |
43 |
6411 < BS <= 7505 |
12 |
49 < BS <= 57 |
44 |
7505 < BS <= 8787 |
13 |
57 < BS <= 67 |
45 |
8787 < BS <= 10287 |
14 |
67 < BS <= 78 |
46 |
10287 < BS <= 12043 |
15 |
78 < BS <= 91 |
47 |
12043 < BS <= 14099 |
16 |
91 < BS <= 107 |
48 |
14099 < BS <= 16507 |
17 |
107 < BS <= 125 |
49 |
16507 < BS <= 19325 |
18 |
125 < BS <= 146 |
50 |
19325 < BS <= 22624 |
19 |
146 < BS <= 171 |
51 |
22624 < BS <= 26487 |
20 |
171 < BS <= 200 |
52 |
26487 < BS <= 31009 |
21 |
200 < BS <= 234 |
53 |
31009 < BS <= 36304 |
22 |
234 < BS <= 274 |
54 |
36304 < BS <= 42502 |
23 |
274 < BS <= 321 |
55 |
42502 < BS <= 49759 |
24 |
321 < BS <= 376 |
56 |
49759 < BS <= 58255 |
25 |
376 < BS <= 440 |
57 |
58255 < BS <= 68201 |
26 |
440 < BS <= 515 |
58 |
68201 < BS <= 79846 |
27 |
515 < BS <= 603 |
59 |
79846 < BS <= 93479 |
28 |
603 < BS <= 706 |
60 |
93479 < BS <= 109439 |
29 |
706 < BS <= 826 |
61 |
109439 < BS <= 128125 |
30 |
826 < BS <= 967 |
62 |
128125 < BS <= 150000 |
31 |
967 < BS <=1132 |
63 |
BS > 150000 |
(2)长BSR格式:四个缓冲区大小域,对应于LCG IDs #0 到#3
(1)MAC帧结构
随机接入响应对于的PDU遵循MAC PDU的规则,只是里面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它可以包含多个随机接入响应。
(2)MAC头部以及子头部
一个MAC PDU 子头部由三个头部域组成(E/T/RAPID),如下图所示:
但是对于BACKOFF 指示的子头部包含五个域(E/T/R/R/BI)如图下图所示:
RAR消息对应的MAC头部是可变长度的,定义如下:
(3)MAC SDU数据净荷
A MAC RAR数据净荷包含四个域R/Timing Advance Command/UL Grant/Temporary C-RN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