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

前段时间跟银行客户经理聊天儿,他很认真地告诉我,他已经算过了:一线、二线、三线城市的财务自由的标准分别是1.3亿、8000万和6000万。

真不知道他怎么算的。

瞠目结舌的数字,只会贩卖焦虑感。

往细里说吧,我认为,自由只是一种纯粹的感觉。

很可能并不是把比亚迪的车标换成宝马,或者买LV的时候可以不咬牙。更直接的感受是:有兴趣的时候,埋头苦干到三点也在所不惜,没兴趣的事情,一小时给三万也不接。

最根本的,是不受钱束缚的感觉。

然而,钱是总会花尽的。何况你到了高铁自由,还想过上飞机自由的生活;到了经济舱自由,就开始想着头等舱自由的人生。

如果非要用钱来计算,人的欲望并没有一个真正自由的顶点。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_第1张图片

一个人真正的自由,更本质地来说,是来自于资源的积累+不可替代的才华+抓机遇并实现它的能力。

有了这些,谈“财务自由”四个字才有点底气。

那到底怎样做,才能积累这些重要的东西呢?

1.借力起点,别信“有能力的人到哪儿都一样”

很多人都会相信鸡汤里面常说的,只要你努力,在哪都能走到人生巅峰。

通常,后面还要附上平安董事长马明哲从司机做到老总的故事,或者俞敏洪现在成教育产业教父了,当初还试过高考落榜。

本质上,这事儿有一定的“幸存者偏差”

普通出身的人万万千,多少人从20岁搬砖到30岁咋就不提呢。

马明哲也好,俞敏洪也好,他们都身处过平安、北大这样人才汇集的地方。

除了自身能力超群,他们还遇上了好的平台。

我以前做投资时,接触的基金负责人很多。小基金的投资经理,就一定比大的要差吗?

不一定。

他们的起点都是一样的——985的硕博,能说会道,精通金融。甚至小基金的投资经理有业务压力,要更加勤奋一些。

然而,过多几年再接触他们,就会发现大基金的投资经理已经了更高屋建瓴的格局,而小基金的投资经理,因为项目少、风控弱、人脉窄,最终只能在一个比较窄小的项目圈子里面兜兜转转。

我目之所及大部分的结果是:大基金的人,哪怕再普通,也可以在简历上金光灿灿地写上十来个赫赫有名的投资项目。

大家一看,哇塞!吓到了!原来你是xxx上市公司的投资人,还占了那么多!

而小基金公司的投资经理,只能为了一些大基金不太屑于做的项目从年头奔忙到年末。

这就是平台的力量。

一个优质的起步平台,在职业发展道路上,可以加一个火箭送你上天。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_第2张图片

有能力的人也许真的到哪儿都一样,不过成才还是有快有慢。

最核心的区别就是资源的沉淀。

大平台人事臃肿、流程复杂,但不可替代的好处就是给你丰富的资源。

我曾经看过一篇文章叫做《工作三年后,我选择离开腾讯》,作者反复诟病大平台的螺丝钉化、流程化、官僚化,他没看多少从腾讯出来的人,还没离职就被投资人追着屁股跑呢。

这里所谓“资源”,除了人脉、技术、见识,更重要的是大平台给你的背书。

所以,如果你有30岁前抓住一个进入大平台的机会,不要放过。财务自由与否,也许就在这个决策里面。

2.敢于负债,找到价值洼地就一往无前

关于负债,吴晓波老师解析过:

债”就是人+责,代表一个人敢于为自己的未来负责。

他曾经讲过一个故事:有一个女主编,英国留学回来的毕业生,所有存款加起来不够3万块钱,但却买了一套价值100万的公寓!而且,几年翻了一倍!

她是怎么做到的呢?

原来主编小姐姐每天的工作就是审稿,她发现二线城市房价上涨的新闻简直是此起彼伏,而且深夜下班回到小区,还到处看到骑着电动车穿着西装的人——房产中介,她就感觉,嗯,杭州的房价春天应该要来了。

但是她还是没钱啊。

于是她厚着脸皮做了一件事:借,向朋友借。

她笃信,只要遵循“给利息,按时还”这个原则,是不会损伤友谊的。

好了,钱借到了,拿什么还?她问了自己三个问题:

我所处的行业,是涨幅最牛的行业之一吗?

我的公司,是这个行业里最牛的之一吗?

我,是这个公司里面最牛的之一吗?

好巧,这三个答案她都能回答:是。

于是,这个房子就这样被自信地买了下来。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所有早早“财务自由”无非都有几种特质:

不怕负债,把它看成一种撬动财富的杠杆;

观察细腻,价值洼地随时从身边发现;

有能力,有自信,对自己的赚钱能力敢于拍胸脯。

说白了,做有难度的事情,你才能进步更快。

敢于倒逼自己一把的人,才有资格拿到命运赠予的溢价。

3.比有钱更重要的,是有选择权

记得不久之前参加一个活动,听了全通教育前副总裁汪凌的一段分享,真的感触良多。

她在刚刚毕业的时候,就对找工作这件事定了两个标准:

第一,不做自己不喜欢的方向;

第二,一定要靠近权力中心。

只有在权力中心,才有机会直接跟最top的老板对话,才有机会跟对最牛逼的人。

财务是绝对不干的,因为学了四年,自己很清楚到底有多不喜欢;

大公司是绝对不会去的,因为螺丝钉身份绝对不能靠近权力中心。

在大部分人迷茫着自己未来该干啥的时候,她已经对未来做出了决断的选择。

正因为这个选择,她从一个小小的总裁助理开始做起,后来和全通教育一起成长,成了公司的二把手。

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_第3张图片

一个人有钱的潜质,首先是敢于选择。

因为选择意味着你亲自研究过事情的本质。

很多人在刚毕业的时候,甚至愿意花几千块钱去请教“职业咨询师”,解决迷雾不清的选择困难。也有不少学理财的人,学了半天还是不停在问:老师,你给我推荐个基金吧。你说这个理财产品行不行。

本质上,这都是把选择权交在了别人的手上。

如果关乎自己“前途”、“钱途”的选择都不能做,那凭什么伸手党能快速成为财务自由的人?

我说一句掏心掏肺的话,能在30岁之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除了投胎和运气,更多的是依赖于“敏感”——对机会的灵敏嗅觉,然后快速做出选择。

他们随时都像老鹰盯着猎物一样,寻找着各种关于“增值”的消息。因为,只有信息足够多,才可能随时做出正确的财富选择。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30 岁前实现财务自由的人,都做对了哪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