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管理规范

前言

        MOMO云敏捷项目管理,融合了敏捷、DevOps思想,打通了整个从需求、研发、测试、运维、运营的端到端敏捷。在实践中通过运维自动化,将Scrum敏捷团队开发的产品快速上线,并通过及时的运营,反馈给敏捷团队进行方向调整。

需求管理规范_第1张图片

需求收集

        需求收集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渠道:头脑风暴、用户调研、用户反馈、竞品分析和数据分析。当然还有老板需求、运营需求、增长需求…等。

头脑风暴

        邀请团队中的产品、运营、视觉、技术等不同角色人员参加。人数不不宜过多。围绕着一个核心问题,自由发挥发表观点,不评论对错。另外就是一定指定人员来做好会议记录方便会后复盘。

用户调研

        用户调研一般采用问卷调查、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三种方式进行。问卷和用户访谈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问卷和寻找优质用户,而可行性测试需要对特定功能寻找特定人群进行测试和收集反馈。

用户反馈

        用户一般都是比较懒惰的,不会积极正向的反馈给我们意见,所有我们在平台明显位置预留反馈入口,另外不定期的组织有奖问卷来收集用户反馈。

竞品分析

        首先需要通过分析和对比大量竞品来确定目标竞品,其次对比产品之间的优劣势。对比目标战略方向、用户选择、产品策略。对比产品功能点。对比竞品是如何做用户体验,怎么处理逻辑、界面层级和细节等。

数据分析

        MOMO云针对研发系统进行了应用级和功能级的埋点工作,提供研发过程度量系统,方便管理人员通过观察数据分析数据来定位问题、分析问题、和做结论提供数据支持。

准备阶段

        选择一款合适的敏捷项目管理工具。我们使用JIRA做项目管理,创建Scrum流程项目,加入项目成员和创建好面板和泳道配置。

        PO将线上反馈、线下访谈、竞品分析、头脑风暴等渠道收集到的需求创建到产品Backlog后,需求优先级由PO实时更新、定期评审,确保“做正确的事”。

计划阶段

        PO将评审通过的需求排入产品【需求看板】,根据优先级和上线计划对需求进行转换,将需求转化为Epic和Story做好优先级排序排入研发【研发Backlog】,然后由Scrum Master创建本期Sprint,在需求启动会上拆分成任务和子任务,评估研发预估时间和故事点等并分配给团队其他研发人员,团队确认无误后确定研发周期和研发目标并开启Sprint。

需求管理规范_第2张图片
需求管理规范_第3张图片
需求管理规范_第4张图片

开发阶段

        Scrum Master是本阶段的核心角色,需保证整个团队高质高效“正确的做事”:

        基于迭代看板,组织团队每日站立会议,更新团队成员研发进度和任务状态,以便于保证按期交付上线。

        开发人员提交代码时,发起同行评审。之后由Scrum Master进行代码审核,确认没有问题后合入版本主干。

        每天定时执行自动化静态代码检查任务,检查编码质量、编码问题、圈复杂度、重复率等问题清零才允许构建出包。

        通过自动化的持续交付流水线,实现持续构建、持续部署(包括脚本自动下发、比对)、持续测试(功能、接口、性能、可靠性等自动化)、持续监控,可将运维端手工操作的时间缩短到20%内,全功能团队可以聚焦于业务交付上,显著提升效率和产品质量。

        代码提交时按照规范备注Story ID,即可将代码关联到对应需求上。创建测试用例和缺陷时,也需关联需求,这样就实现了“需求-代码-用例-缺陷”的双向追溯。

反馈阶段

        反馈阶段主要是迭代上线后,团队内部进行回顾总结,组织本期迭代的回顾总结会。由PO进行验收,确保产品功能与需求一致。

        转测试回归不通过问题,需由Scrum Master辅导问题责任人进行回溯,并对整个团队的质量回溯会议。会议重点在于分析问题根因,并识别出管理、流程、技术、工具上可落地的改进点。而且这些问题都要求最近的一个迭代中,执行落地,以避免问题再次出现。

        通过迭代需求统计报表和燃尽图,查看需求交付进展。将回顾总结做回顾记录,便于下一期结合新计划进行改进。

总结

        敏捷需求管理是一种文化,在敏捷实践中,每一个团队都有自己的特质,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敏捷流程和实践,才能够达到高质高效开发协作模式。

本文由 @进击的桃纸 发布于,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你可能感兴趣的:(需求管理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