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于工作关系,在首都北京和中部及东部的几个城市都逗留过一段时间,再加上博主本人的经历,对于人们的生活和城市的发展又加深了一点感想。
通过观察和沟通,我越发坚信,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尤其决定着中国未来的走向。
宿州
宿州是安徽皖北的一个小城,处于皖、苏、鲁、豫四省交界处,向东至东北与江苏徐州接壤,向西又距离河南商丘很近。
宿州唯一的高铁站——宿州东站距离市区比较远,有一小时左右的车程,沿着笔直的双向12车道的宿州大道前进,两旁的景象逐渐从破旧的农村过渡到城市的楼房。
出租车司机热情的与人攀谈,他告诉我,宿州确切来说,并没有什么支柱型产业来支撑经济和就业的发展,主要是靠采矿业,就我所知,这一点和其他城市有着极其类似之处。但是宿州的矿产资源大部分的采矿权在淮北,属于淮北矿业集团旗下。这就涉及到当时的历史原因了,当时在淮北地区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尤其是煤矿),成立了专门的淮北煤矿筹备处,便于集中管理,随着历史沿革,濉溪县北部和萧县相山地区与濉溪矿务局(也就是淮北煤矿筹备处)组建濉溪市,后改名为淮北市。宿州的矿产资源大部分也就一起归属在淮北矿业集团旗下了。
前些年宿州的领导干部也去了广东招商引资,引进了百丽等大厂,意图打造中国中部的鞋都。这是宿州的转型之举,如果成功,必然会给这座小城带来一个新的转机。可见当时的领导还是很有远见及锐意进取的。可惜,碰上了2008年的金融危机,很多工厂资金链断裂,厂房建设也烂尾了。
进入城区之后,街道和路面还是很干净的,也许是临近秋冬的缘故,街上行人不是很多,人们都是各做各的。到了夜晚,公园里上演着全国统一的节目——广场舞,酒店旁边的小道上有一两个零星的跑者在锻炼,新式零食超市的老板娘独自一人守着柜台。
宿州是一个安静的小城,来到这里的人都赞叹它的宁静和舒适,是一座适合居住的城市。但是真正留下来生活的必然还是以本地人为主。
常州
常州是另一种城市,在宿州的基础上升级了一档,苏锡常的名头大家都知道。常州的经济发展属于很不错的那种,加工制造业发达,城镇化和现代化程度明显更高。
居民们普遍的生活是白天上班,下班休闲,男人可以看电视,打牌各种娱乐,女人则可以进行他们热爱的广场舞蹈。吃过晚饭,在新天地的公园里就开始聚集着各个广场舞团体,东边是两个双人舞团,西边的人工湖旁则是年轻的主播带领着一大群看起来更年轻的群众跳着时尚的健身操,其中不乏男性同胞的参与。
我们的人群和经济的圈层化发展已经逐步深化,就连广场舞也开始分群演化,有头脑的女大学生,在带领广场舞时尚的同时,做着最新的直播经济和带货生意。
常州同样是一座宜居的城市,人们生活富足而闲适,它的节奏明显比北上广深慢很多,人们在这里不用背负超大型城市的巨大压力,可以相对放松地生活着。
未来
两个城市给我们展现出一种生活场景,舒适悠闲的城市生活。不少人惊呼,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是的。
其实,中国人口大部分是生活在二线、三线、四线甚至是五线小县城里的,所以三四线城市的发展其实就决定了未来中国的发展走向。
在这里我必须要反驳一下迷信大城市学说的论点,大城市的容量毕竟有限,就算放开对它的种种限制,也不能容纳全中国的人口,而且所有人都蜂拥进入大城市,带来的不仅仅是社会治理难题,更多的是经济和人文的灾难。
要知道,在大城市务工的外地人,他们大部分是无法拥有大城市的户口和房子的,那么他们就会成为漂浮的一个群体,在家乡的田地有可能在第一代和第二代逝去之后也失去了。如果这个家庭此时还没有在大城市立足,那么他们将成为无地的农民,苦难必随之而来。
大城市论的拥趸要么是城市土著或者土地获益者,要么是被媒体洗脑的一群人。前一种人在大城市的进化中获益,依靠土地和房产资源可以好吃懒做,不劳而获;后一种人如果不能顺利跻身前者,则必然为前者买单。
在这里,需要对于之前网络上流传的“凭什么人家三代的努力要输给你十年寒窗”的论调说上一句,没错,这是现实,可是凭什么社会要给好逸恶劳者开天窗,而不能给努力奋进者改变命运之途?社会应该向有才干之士敞开进升之阶,这是我们唯一打破历史周期律的武器,那就是民主。
所以,我们需要把目光更多地放在小城市,切实地解决他们的隐忧和困难,增加地方城市的产业和经济,增加就业和保障。
继续用我们的“均衡论”或者我愿意称之为“定位论”来发展城镇化,小城市可以为普通人提供一个容身之所,让他们可以安居乐业;大城市可以打造成有梦想的人的筑梦场,用开放和包容的力量给他们展现的舞台。
最后,愿我们都可以生活地更好。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不错,那就点个赞或者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