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的相亲之路

        很多人都有过相亲的经历吧。

        作为一个30岁大龄未婚青年,我也不例外,并且仍走在“赶考”的路上。如果相亲有工龄,不夸张的说,我这也算是资深老员工了吧。

        相亲的路上也遇到过不少的女孩子,各种各样的都有。首先声明的是在这里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想法,毕竟大家各有各的标准,各有各的需求嘛。其次,作为一个男性,我只是从男性的角度谈一谈相亲的感受,并没有要歧视任何人的意思。

        有的见面之后关心的从来不是你姓啥明谁、兴趣爱好,直接问有房有车吗?年收入多少?家里有没有其他负担?

        有的连面都不见,通过电话、微信直接说我想要找在市区二环附近有房的,那里各类资源都是好的,如果满足不了就没必要见面了。

        有的是“扶弟魔”,明确表示男方智力上身体上只要没缺陷,其他的都无所谓,只要能给30万彩礼留娘家就行。

        还有的更高级一点,见面、聊天进行的一切顺利,等大家慢慢熟悉之后,你会发现她无时无刻不在回复消息,只要你问,答案不是男闺蜜就是干哥哥。

        为什么要相亲?应该不会有人说我们相亲是为了交个朋友、聊聊家常或者找个客户的吧。我们之所以选择相亲,大部分都是为了找到心仪的另一半,找到那个合适的结婚对象。

        但如果外在实力条件成为相亲的重点时,也就意味着我们忽略了相亲中最重要的主体—人,那个我们需要相互扶持着走完这一生的人。是不是有些本末倒置了?

        我们有句老话说:娶妻娶德不娶色,嫁人嫁心不嫁财。当然,没有面包的爱情是不牢固的。在这个吃穿不愁的年代,外在实力条件再好,那就一定意味着以后的生活会称心如意吗?现在外在实力条件再好,能不能确保我们以后一定也会如此下去?答案我们都非常清楚。

        话再说回来,婚姻的本质是什么?无论社会进化到何种程度,婚姻的本质都是契约精神。双方彼此约定我们就此组成一个家庭,按照职责分工共同来创造、维护我们自己的家,过我们自己的日子。

        男女双方选择结婚,可以看做彼此都带着自己的资源包走到一起。男方负责挣钱养家、为家人提供保障和保护,女方负责生育、操持家务等。我们不需要双方资源包的绝对平等,但至少不能出现像网上流传的女生一个月7000块的工资的父母去嘲笑年收入40-50万的男方吧?

        相亲一路走来,自己有什么样的变化?

        相亲无数次,我从一个开始会脸红、腼腆、带着些许稚嫩的男孩,变成现在几乎没有感情的机器。

        现在更加现实,从来不会钓着别人,喜欢就相处、不喜欢就直接决绝,互相不打扰。

      至于相亲,虽然没有对象,也不希望别人给介绍,越来越感觉从新认识、了解一个人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

        经历了这么多次相亲,失望也越攒越多,对找对象这件事越来越佛系,能遇到当然珍惜,遇不到也不意外。


你可能感兴趣的:(那些年的相亲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