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抗战是一场全民的战争,全国上下同仇敌忾,长沙会战中,薛岳指挥国军主力,抵御侵华日军的进攻,得到了各方的支持。
而国共内战中,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军,贪腐严重,经济崩溃,在国内民心尽失,兵败如山倒,一个薛岳如何守得住啊!
1939年,日军攻占武汉后,紧接着对长沙发起进攻,长沙会战爆发。此前在南昌战役中,表现出色的薛岳,兼任湖南省主席,指挥长沙会战。
从1939年9月,到1942年初,侵华日军先后对长沙发起三次进攻,薛岳以逐层抵抗,诱敌深入,后退决战的战术思想,造成了日军十余万人的伤亡,取得了三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
薛岳的“天炉战法”,保卫长沙,三次击退强敌
“天炉战法”,是一种后退决战的战术,即以层层抵抗,诱敌深入的手段,引诱敌人进入决战地带,再将敌人包围歼灭。
1941年9月,日军集中十五万人,一百多架飞机,对长沙发起第二次进攻。薛岳率领二十万国军守卫长沙,采取后退决战的战术。
将七个军的兵力布置在战场东侧的山地,从侧面牵制日军。正面经过层层抵抗后,将日军引诱入汨罗河、捞刀河一线预设的决战战场。
日军遭到国军的伏击,损失惨重,进攻受阻,被迫后撤,退回新墙河以北的原占领区,第二次长沙会战结束。
日军不甘失败,同年12月,再度集中十二万兵力,对长沙进行第三次进攻。薛岳命令国军逐层抵抗,将日军诱入浏阳河、捞刀河决战战场。
为了迫使日军进入指定战区,第20军、第58军在汨罗江北岸对日军进行了顽强阻击,迫使日军绕道进攻长沙,进入预设阵地。
日军撤退后,薛岳命令第20军隐蔽休整,对日军后方进行骚扰,伺机进攻日军侧翼,第58军进入汨罗江东南地区,切断日军后路。
到1942年1月4日,国军各部根据薛岳的命令,进入指定进攻位置,对日军形成了反包围。随后国军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对日军发起进攻,日军迅速被击溃,此战日军伤亡五万多人。
“天炉战法”的胜利,离不开抗战进入这一阶段的天时、地利、人和
首先,抗日战争进入到1941年的时候,虽然说国民政府已经丢失大半山河,但是中国军队和日军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在逐步战场,甚至出现以弱胜强的情况。
从武汉会战到长沙会战,国军逐渐从低谷走出来,一大批软弱无能的逃跑将军,所部基本被日军消灭,退出前线作战序列。
拥有顽强作战风格,敢于和日军正面交锋的将领逐渐获得战区指挥权,如薛岳、罗卓英、李玉堂这样的勇将成为对日作战的主将。
同时因为美国、英国等国家,精力被欧洲战场吸引,无力在亚太战场平衡日军扩张,所以加强了对中国的援助,希望中国战场可以拖住日军。
这些种种的变化,都使得中日双方的交锋,日军已经从绝对优势,转变到了互有优势的时期,而且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早已被中国军队大破,长沙会战拥有了获胜的最佳时机。
地利方面来看,从岳阳南下长沙,这150多公里的路程上,有四条河流横穿而过,中间还有丘陵山地分布。
最重要的是,长沙依靠岳麓山,国军在岳麓山布置炮兵阵地,加强了长沙的防御力量,使得突进长沙城下的日军苦不堪言。
这些地利优势,给薛岳布置“天炉战法”提供了便利,让薛岳的炉壁足够坚固,能够确保围歼日军。而一百多公里复杂的地形,提供了诱敌深入的有利条件。
最后,蒋介石退到大西南,长沙、衡阳成为了重要门户,国民政府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必须要死守死战了,否则国民政府只能退入四川,有失去对全国控制的危险。
此时国民党基本保持上下一心,死战之心空前坚定,已经不允许出现未战先逃,渎职战败的情况了。第四次长沙会战,长沙失守,第四军军长张德能失守岳麓山,被判处死刑。
所以说,薛岳的“天炉战法”在长沙会战中,能够发挥作用,实际上也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第四次长沙会战,薛岳轻敌,岳麓山最先失守,地利丢失,长沙最终失陷!
国共内战,薛岳“指挥无力,名声低落”
第四次长沙会战失败后,薛岳似乎失去了作战指挥的神奇。1946年5月,薛岳被蒋介石任命为徐州“绥署”主任,进攻鲁南解放区,企图占领山东,打通津浦线。
面对国民党军的进攻,鲁南新四军采取避实击虚的战术,主动撤退,不与国民党军过多纠缠。11月,薛岳命令国民党军对解放区发动大举进攻。
薛岳遇上了比他更懂得诱敌深入的新四军将士,先是在台儿庄的国军王长海部被叶飞将军率领的新四军打败。
紧接着薛岳派出的装备精良的整编二十六师被新四军引诱进入向城,被我军从苏北、鲁中调集的八个师包围在向城。
薛岳从徐州调的两个增援师,走到半道就被新四军围攻了。五天后,经过惨烈的围攻,国军第二十六师以惨重的代价,从向城突围,退入峄县城。
新四军迅速包围峄县城,攻城五天,峄县城被新四军攻破,二十六师师长马励武被俘,该师被全歼。
薛岳上任半年多就接连惨败,蒋介石撤销了他“绥署”主任,调回南京任参谋长。
蒋介石怎么也没有想到,不仅仅是薛岳不灵了,他的那些在抗战中立下功勋的将领,在解放军面前吃尽苦头,不堪一击。
这恐怕不是战场将领不尽力的问题,而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府,贪腐严重,出卖国家利益,致使国民经济崩溃,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严重。
在国民党内部的权力倾轧中,薛岳也深陷其中,他和余汉谋、张发奎组成粤派势力,支持孙科与桂系争夺副总统,同时也和蒋介石的中央系,争夺对广东的控制权。
海南战役,民心尽失的薛岳,无法阻挡解放的步伐
淮河战役后,薛岳与张发奎联合抵制宋子文主政广东,蒋介石为了获取广东势力的支持,任命余汉谋为广州“绥署”主任,薛岳为广东省主席。
薛岳到任广州之后,收罗广东旧军政力量,安插自己的亲信,排除异己,扩充广东保安团,整编为五个师,任命自己的亲信担任师长,企图抵抗解放军南下广东。
结果此时的广东,国民党政府已经被人民抛弃,即使是薛岳的老部下亲信也不打算跟他混了。
解放军兵临岭南,薛岳老部下吴伟奇在粤东起义,广东大乱,薛岳不得不放弃广东,退守海南岛。
1949年12月,薛岳担任国民党海南防卫总司令,统一指挥集中在海南的国民党海陆空三军,总兵力大约十万人。
薛岳根据海南岛的地形情况,布置三道防线,沿海地带为第一道防线,琼山县一线为第二道防线,海口市为核心第三道防线,薛岳认为他的三道防线固若金汤,自称为“伯陵防线”。
薛岳引以为傲的防线,在人民解放军四野邓华兵团和琼崖纵队的联合进攻下,历时56天,海南的国民党军全线溃败,海南岛宣告解放。
薛岳的“伯陵防线”为何失败了?
首先从大势上来说,国民党的腐败统治,已经被广大人民群众抛弃,这是大势所趋、历史潮流,薛岳再厉害也无法违背历史潮流。
广东本土和海南岛自古就是一体,薛岳自从到任广东之后,对地区的治理,并没有给国民党加分,反而排除异己搞独裁,让人民群众彻底认清国民党。
其次,作战双方,一个是解放全中国的威武雄壮之师,尤其是四野,从东北一路打到中南,作风顽强,装备精良,气势正盛。
而防守海南的国民党军,都是从两广当地撤退过去的国民党残部,早已被人民解放军吓破了胆,看似防线坚固,其实国民党军斗志全无,不堪一击。
再次,海南岛是我国第二大岛,有着1500多公里的海岸线,薛岳仅有十万兵力,这一千多公里的海岸线怎么布防,人民解放军可以避开国民党军的重点防御区域,选择防守薄弱地方进行登陆。
而且我人民解放军在海南岛已经奋战多年,组建了一支两万人的琼崖纵队,在海南岛也建立属于我党的革命根据地。解放军渡海作战时,琼崖纵队可以在国民党军后方提供接应支援,极大地方便了登陆作战。
最后,我军作战准备极为充分,这一方面是来源于此前进行的金马岛战争,9000名解放军战士血洒海疆,登录作战失败,全军覆灭。
因此在海南岛登录作战前夕,前敌总指挥叶剑英元帅,作了充分的作战准备和战术讨论。搞情报出身的我军总参谋长,在作战前经过多方了解,早已摸透了薛岳的防守部署。
为了更加充分地完善作战准备和战术布置,叶剑英元帅硬是将原本2月之前发起的登录作战,推迟到了3月份,可见叶剑英元帅的作战谨慎,不动则已,动则必胜!
战争全程从3月5日开始,持续到5月1号结束,但是真正的大规模交战是从4月16日,我军第40军和第43军两个主力部队登岛作战开始。
战争进行到4月22日,国民党军全线溃退,薛岳乘坐飞机逃往台湾,基本宣告海南岛战役以解放军全面胜利告终。
但是在3月5日到4月16日,这一个多月时间,解放军分两个批次,数波小股登陆,将超过一个师的兵力投放到了海南岛,与琼崖纵队会合,可以说在决战发起之前,我人民解放军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