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课堂选择题的反思

福州市温泉小学    何慧


      今天到东莞市塘厦镇中心小学送教《司马光》,从整体上看,课后的三个问题都在课堂上完成了,圆满地完成了送教任务。这节课试上了四次,前三次,在文本解读与环节设计上做了较大的改动。第四次试上终于成功了,并拓展学习了一篇小古文。今天送教班级的学生情况和之前试上的有很大不同,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意的部分花了不少时间,后面的拓展部分没有上完。反思原因,不应该就着原本的设计方案往下上课,而要根据学生当堂的表现进行现场调整。

       原稿中的设计预判“群儿”、“众”的区分是难点,今天让学生说“众”的意思,第一个站起来的学生回答“大人”,故事中并没有出现大人。但我还是把答案写上去了。其实可以不必写,选项虽然出自学生,但也要做一番筛选,明显与内容无关的,不应作为选项。第二个学生回答“群儿”、第三个学生回答“其他人,除了司马光”,我把第四个选项设置为1,2,3都错。4是正确答案, 第一次按反馈器作答,学生选4的人很少,随机挑了一个起来说,从这个孩子的回答中,可以推断出是随便按的,没有自己的思考,于是我引导学生看图,图里只剩谁?司马光和落水的孩子,所以“众”的意思要排除“光”和“一儿”。为什么当时学生说不出来呢?我想我拖出的小黑板挡住了插图,很多孩子是没有看课本的,直接看大屏幕,导致他们没有在第一时间借助插图来理解。我的引导指向性不够明确,今后问的问题还要好好想想怎么引导学生往正确的道路上思考。

        如果让我再上一次这个环节,我会这么修改:1口头让学生思考文中是否出现“大人”,不要把“大人”作为选项。2发现选对的同学是刚好蒙对的。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再观察图片,看看图上还剩谁。如果站起来的学生能说的清楚,就顺势说下去。如果这个发言的学生说不清楚,就同桌讨论,二次作答。这个环节尽量让学生自己悟,学生不懂的,再教。3做选择之前,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和看插图,思考“众”的意思,学生在后面说选择理由时,才会有话可讲,要给学生一些思考的时间。

         今天有幸听到了数学名师黄爱华老师点评了我的课。他在现场一边听课,一边推测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还是很精准的,不得不感叹大师就是大师。他提到的“开课三问”让我对基于学情的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多换位思考,关注学生听老师点评的心理反应,不断正向激励学生。在话题讨论中,让学生感觉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人。此外,自己对学生的预判还不够全面,所以出现没有预料的部分,会想着尽快引导学生沿着既定方案继续往下走,而不是从学生的角度去想后面的教学对策。今后打算课前找不同层次的学生聊聊天,了解他们的想法,找到合适的课堂话题,引导学生完成教学目标,同时也努力让预判更全面、更准确。

你可能感兴趣的:(设计课堂选择题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