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点、南瓜。
即使你不认识草间弥生,也一定见过她的作品。今年已经 92 岁的她,还依旧保持着超高的艺术创作力。哪怕是在被新冠疫情笼罩的 2020 年,草间弥生还出版了全新作品集、推出全新的雕塑作品,在世界范围内举办了约 15 场专题展览。伦敦、上海、东京。草间弥生的作品到哪个美术馆,哪里就会被人们挤得水泄不通。
有人说不理解她的画,有人说她是个疯子,有人说她的作品配不上“全球最贵”。但无论你如何评论草间弥生这个人和她的作品,都不得不承认,草间弥生确实是一个艺术天才。
她的身上有着常人不可比拟的韧性与能量,在草间过往的人生中,她一直在与不同的事物进行抗争,原生家庭、社会舆论……
她说:“若不是为了艺术,我早就自杀了。”
“母亲常跟我说,没生你就好了。”
1929 年,草间弥生出生在日本长野的一户商人家庭。她的父亲风流成性,而她的母亲则会派不到 10 岁的草间去偷偷监视父亲和其他女人的交往。如果监视失败,回到家中,草间就要接受母亲的打骂。
草间弥生说:“在这惨淡的家庭里生活,只有画画能让我清醒。”
10 岁左右,她开始用水彩、油彩画画,虽然草间表现出超常的绘画天赋,但母亲并不支持,易怒偏执的母亲会撕毁草间的画作,这样的童年经历让她学会了狂热地工作,快速地创作,同样,父母过于扭曲的关系让草间对两性交往无法信任。
也是这个时候,草间开始出现幻觉。她总能听到河边的石子对她说话,看到长着人脸的野花,无数的光斑将她眼中的世界吞噬殆尽。患上严重的神经性视觉障碍的草间并不知道自己是生病了,她把自己的困扰和母亲哭诉,母亲只当胡言乱语,对她又是一顿打骂。
为了缓解自己的焦虑,草间开始将自己眼中的世界画下来,那些波点,那些草间弥生画作中张牙舞爪的花朵,都是她眼中的“真实世界”。
作为生在二战时代的学生,在学校,草间和同学们被要求一起制作降落伞。在制作过程中,她接触到了各种不一样的油性布料,她很快将这些材料融入到作品中。
对草间来说,艺术越来越成为对她真实世界的一种逃避。考上京都市立工艺美术学校的草间对学校教学的教条和僵化感到失望。
1955 年,26 岁的草间弥生在一家旧书店发现美国女画家 Georgia O‘Keeffe 的作品,决定要到美国去。她不会英语,在一位堂兄的帮助下,她写信给 Georgia O‘Keeffe 求助,并附上自己 14 幅作品,一起寄去美国。
“虽然我在远方,虽然我在艺术上的道路上才刚刚起步,我还是恳请您为我指路……”
没想到草间信中的诚恳真的打动了 Georgia,她回信表示愿意帮助她前往纽约进行艺术的学习和深造。
“在美国人眼中,日本女人就好像温室里的花朵,草间弥生打破了这样的看法,她强悍而具有创造性。”
1957 年,被母亲赶出家门的草间弥生带着两大箱的画作坐上飞机,开始了美国之旅。
梦想中的美国之旅并没有那么好。60 年代的纽约艺术市场仍以男性为主导,带来的画作卖不出去,没有人在意这个小个子的东方女人,即使是女性艺术经纪人也不愿展出女性的作品。
尽管艺术评论家 Donald Judd 在早期评论中对草间弥生作品赞赏有加,尽管画家斯特拉(Frank Stella)是草间弥生的崇拜者,尽管 Andy Warhol 在看到草间的作品时惊呼竟然会有这样的作品,但她却没有真正获得成功。更痛苦的是,草间眼睁睁地看着男性同行窃取自己的创意而获得业界的认可。
1965 年,草间弥生在纽约画廊创造了世界上首个镜屋装置,是无限镜屋的前身。她通过镜子塑造了一个看似无限的环境,让人们直面这一令人不安的概念。仅在几个月后,艺术家 Lucas Samaras 便在著名的佩斯画廊展示出他自己的镜像装置,艺术内涵全然改变。
沮丧的草间弥生从她在纽约租住的小公寓窗户中纵身跳下,不过命大的她还是活了过来。在朋友们支持下,她努力振作了起来。
1966 年,在没有任何邀请的情况下,草间弥生带着自己的 1500 个镜球来到威尼斯艺术双年展展馆外,展出她的《那克索斯的花园》。她以几美元的价格在场馆外售卖自己的作品,刚卖出几个便被主办方出来制止。
这次活动让草间名声大噪。回到纽约,她被邀请在 MoMa 等场馆举行即兴行为艺术表演。不过,过于先锋的表现形式并不是人人可以接受,草间弥生的名号传回了日本,看到那些赤裸的人体照片,日本媒体开始抨击草间弥生,把她称为“日本之耻”。
1972 年,在恋人康奈尔去世后,草间弥生选择回到日本,直到她离开美国时,纽约艺术圈也从未真正接纳这个小个子的日本女人,只不过,草间弥生一直在用自己抗争周围的一切。
“我希望人们了解我的生活,去接近我的艺术,但我不会改变,我会坚定我自己的理论、我的哲学。”
1977 年,草间弥生拎着一只箱子走进了一家日本精神病院,“我有精神病,我要住院”,从 77 年到现在,草间弥生在这家疗养院住了 40 多年,除了每天的护理,其他时间草间只做一件事,那就是画画。在草间自己的纪录片中,草间坦言,自己在疗养院住的很开心,每天就是画画,只有这件事让她快乐。她从不打草稿,想到什么便动笔开始画什么。
1993 年,草间弥生在第 45 届威尼斯双年展举行展览,受精神问题困扰,草间随行一直有精神医生陪同,不同于上次的“硬闯”,这次草间弥生是作为日本代表参加展览,她成为了威尼斯双年展中首位举办个展的女性艺术家,以此为契机,草间弥生的艺术作品再次走入大众视野。
到现在,这个曾经自杀三次的女人说,“我要一直活下去。我相信只要一直画下去,就能到达下一个世界。”
面对种种的曾经,草间弥生选择不去计较,只不过,她依旧不愿被称为波普艺术家,因为提到波普,人们就会想到安迪·沃霍尔,她不希望与安迪沃霍尔相提并论。“我是前卫艺术家,无论在什么时代,我都依旧前卫。”
“我一边沿着艺术这根丝线爬行,一边摸索着自己的生存之路,如果要没有这些的话,我在很早以前就因不能忍受而跑去自杀了。”
出版近 20 年后,草间弥生首度授权大陆简体版。她在这本自传《无限的网》中,坦诚叙述了她的成长经历、艺术理念、罗曼史、精神疾病史,毫不避讳地袒露自己的爱恨、偏见、执念、私欲,让我们感受她充满传奇、强烈而鲜明的一生。
今日话题:草间弥生的艺术生涯饱受争议,有人认为,她只是收藏家炒作盈利的傀儡,作品不能被称作艺术。你是如何认为的呢?你喜欢草间弥生的作品吗?
文 - 小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