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完李志欣老师的这本《优秀教师的自我修炼—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已经是深夜了,我还久久地回想着书中的内容,陷入了沉思当中。这本给予青年教师建议的书籍,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对于青年教师的诸多希望,当然这也是青年教师自身的梦想所在。每一个章节都包括了青年教师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让我觉得这本书是那么的有力量。近段时间以来,我也在关注教师的职业困惑问题,我发现在教师从职业新手走向专业成长的过程中的确是容易遭受一系列的职业难题,而如果没有相应的指导,可能就会导致教师的专业发展停滞不前。在改革当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而教育改革里面,自然最重要的就是教师。教育要发展,也必然离不开教师的发展。而青年教师作为教师队伍中的新生力量,大部分还刚刚从师范院校毕业,成长为一名教师必然意味着角色上的转换,也存在着初为教师的职业困惑,在适应中面临挑战,需要寻求一条适合自己的专业成长之路。李志欣老师的这本书正好给青年教师们提供了一些非常值得借鉴的内容,从如何缩短新手期到如何走上名师之路,我觉得阅读完全书,有一种特别豁然开朗的感觉。这也将为我即将走上的教师之路铺垫良好的基础,让我懂得如何去成为一名真正的好教师。
有的地方让我感同身受,有的内容让我不断地去想未来的日子里要怎样突破自己,有的情节似乎我也曾经遭遇过,但那时候好像没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解决。作为一名新手教师,在从教初期如果能够抓住自己专业成长的关键期,那么就很有可能跨越一切困难成为一名卓越教师。教师的成长需要依靠自身的力量,一切都要靠自己不断地向上爬行,但在这个过程里,也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当然能够拥有一个学习共同体来提升自己自然是最佳的。教师快速高效成长的路径与策略有许多,但自己的力量是最重要的,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教师需要的都是自己培养自己。李老师所说的这个问题,与学生疏远会不了解学情,走得太近了又怕失去权威,处于左右为难的痛苦境地。在我曾经做教师的那段时间里也遇到过,我甚至害怕彷徨过,花了无数个日夜来研究师生之间的距离问题,为距离到底是多少而深深地苦恼。在这一点上,恰恰是阅读帮助了我,我学会了主动查找资料,不断地阅读相关书籍,最终收获了众多的方法,然后结合实际情况在班级管理中巧妙地运用,把内容变为了自己的。李老师的文字总是可以带给我一些同样的感触,这本书可以说讲到了教师的心坎里。现在随着信息技术的便利,我们有机会把我们认为美的事物保留下来,比如拍照或者收藏,但伴随着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是好像有点看不过来了,那些东西总是留着,最后却没时间可以再看了。作为教师,其实我们还是应该选择专业化的阅读,在有经验的老师的帮助下,这种提升会更快,也更有针对性。新教师成长离不开参加各种比赛,这些比赛会让你看到与别人之间的差距,会倒逼着你去不断研究和向别人学习,慢慢地下来,我们就会找到自己的风格。所以对于新教师而言,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类活动也是提升自己的良好办法。李老师进行课例研究的一些做法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借鉴的,每一个步骤都是有维度的,不断钻研,不断反思,才能不断成长。
把外出学习的经验融于自身,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更有力量。我也有这样的感受,每当我听了一场讲座或者报告,我都会详细地把每一个点记录下来,然后回去慢慢思考和撰写一些新的内容,当我遇到什么难题时,我拿出来翻一翻,也许灵感就出现了,使得我一下子就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主意。这也说明坚持学习和创作,最后一定会有收获,不断学习就是在让自己找到与名家对话的机会。现在我在阅读李老师的书,不就是这样一种感受吗?以前我总在担心,自己如此地渺小,那些大家老师们怎么会关注到我呢?但读了李老师的文字,我相信凭借着一颗真诚的心,我一定可以突破自己,获得别人的帮助,找到和名师对话的机会。说不定我也有机会可以加李老师的微信,和他一起探讨一下我们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在这方面,我还要继续有勇气。
联想到自己第一次走上讲台,实则内心是特别恐惧的,我还记得那个时候自己拿着粉笔的手都在发抖。这大概是新手教师都会出现的状况,但我发现自己镇定下来,真正进入课堂之后,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当我融入到课堂教学中的时候,当我真正享受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我把所有的紧张和不安全都抛之脑后,那个时候的我眼里只有孩子,心里只有课堂。也许我们实际的教学与现实是会出现一些状况,以前我也有着这样的困惑,我们到底要向课堂要什么?是分数和成绩还是激发学生努力的创造,原来我总觉得这两者之间存在着无数的矛盾性。在备课的过程中,有意识地也会去思考,总的来说,有些方法见效很快,比如题海战术,不断地让学生做,他总会有全部做对的那一天。但学生只是被压在题海里,久久不能抬头,看得出来他们做得很痛苦。但是去改革课堂,把批判性思维或者创造性思维放在前面,减少学生的作业量,又可能见效比较慢,因为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且很多的孩子似乎已经习惯了老师不断地讲,他们不断地做笔记,然后下课之后把笔记背熟应付考试就行了的状态,并且这样他们还能考得不错。于是当真正开始改革,便有了重重的阻力,课堂上孩子们的表现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活跃,他们还是希望老师讲多一点,而且这样的方法因为成绩并没有有效的提升还遭到了家长的反对。这时我们作为新教师,心里就在打鼓,质疑自己的做法是否正确,可能有些老师就会循规蹈矩地又恢复到原来的上课模式,学生又变成被动听课和做作业的状态。说实话,我也喜欢创新,我觉得在我的脑海里总构建着一幅对于未来美好教育的蓝图,所有的孩子都能自主快乐地学习,所有的老师都不仅仅是教师,而是孩子们的人生导师,启迪着孩子的成长。尽管我们会遇到种种难题,但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学习、思考和创新,我们总会找到自己的方向,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对于如何保持融洽的师生关系,我觉得这都必须要体现在平时和学生相处的一点一滴当中,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一样对待,学生也会成为我们的朋友。以前我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一个孩子的基础比较差,而且学习上还有些心不在焉,每次的作业里总是出现一些不该犯的问题。比如连基本的抄写单词,看着抄也会犯错,不是漏了字母就是字母被颠倒了顺序,或者干脆整个词都是错误的。那个时候的我比较心浮气躁,每次总是要把他叫来说一顿,并且让他保证下次不再犯这样的错误。但是当我看见他的作业里又一而再再而三地犯相同的错误时,我有时候就控制不住自己了,明明说过多遍的内容还是连续犯错,这简直就是把我说的话当作耳旁风。那个时候的我并不理解孩子,我只是想到他一定没有认真听讲,于是接二连三的批评他。直到有一次,我看见他被我批评后,耷拉着脑袋走了出去,看着那个孩子的背影,我一下子陷入了沉思。为什么这个孩子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我开始反思自己,也许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犯错是正常的,我为什么每次都要批评他呢,把他打击得那么的没有信心,这样下去,他怎么可能会对英语学习有兴趣呢?于是从那天起,我开始转变方法,我把这当作一种正常的情况,不再选择批评他,而是不断找到他的优点鼓励他,特别是在他细心的时候。慢慢地这个孩子发生变化了,他不但喜欢上了我这个曾经无数次责备他的老师,还热爱上了英语学习,并且能够主动积极地去学,后来越学越好。我想这大概就是教师的力量,当教师试着转变一下方法,也许学生也就不一样了。特别喜欢李老师的那句话,可怕的不是学生犯错误,而是教师错误地对待学生的错误。教师在看待事情的时候,不妨也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如果我们都能从学生出发去对待问题,那么我们也就可以更顺利地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和家长沟通应该是新老师比较头痛的问题,因为新教师在初次走上教师岗位的时候往往因为缺乏经验可能会不被家长信任,家长通常是以怀疑的态度对待新老师。我觉得这应该是一个不断促进和磨合的过程,只要老师真心地对待孩子,家长无论如何都会感受到。在我的记忆中,好像几乎没有和家长产生矛盾的事情,当然也会有一些小事情困扰着我,但应该没有什么大事件。我想这可能是和我总是“防患于未然”有关系,只要教师在平时可以多抱着一颗真诚的心去和家长沟通,那么家长自然也会理解老师。我记得那段时间最初从教的时候,没什么经验,我只能逼着自己多干,那个时候好像永远都感觉不到疲惫似的,每天都尽量和家长沟通,哪怕只是说上几句孩子的情况。把孩子的情况及时地反馈给家长,还记得总是会弄得特别晚。但每次拥抱着家长的感谢入睡,心里很安心。因为我特别关注家庭教育,所以我总是会时不时地看一些这方面的书籍。我认为教师也会成为母亲或者父亲,所以也要多读家庭教育类的书籍,那时候我就特别注意去钻研这块的内容,然后就会针对孩子的情况去和家长交流,感觉自己也成长了很多。最开始是全部总动员,几乎每个家长都会沟通到,但这样也比较疲惫,所以后来我就改变了策略。我慢慢地转向在班级里出现了一些问题的孩子,比如某个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有些不佳,我急于了解情况,就会去和家长说一下。在沟通上,我从来都是主动,我觉得这样的方式可以最快的让家长放心把孩子交给老师,也会更信任老师。在教师成长的初期,我这个方法好像还不错,虽然会累一点,但后面就更轻松一点了。因为家长每次聊完之后都会说非常感谢或者老师辛苦了之类的话,他们更理解老师,相互理解的关系相对来说是比较轻松的。后面问题也越来越少,至少家长再也不会揪着问题来找老师了。我还采取过给家长写信的方式来沟通,而且每次都写得比较多,因为为了更好地解决孩子的问题,我会提出一些我的建议,不光是关于孩子的,还有家长的。虽然以前也担心过自己有些直言不讳,家长会不会不肯接受,但总觉得自己做得特别有意义和价值,也就不管那么多了。当看到家长把我的建议付诸于行动当中,说实话,我会认为那是我最开心的时刻。我是特别赞成李老师的“为家长创造自我成长的环境”这一个观点的,因为我至始至终都觉得家长也是教师,也需要不断地学习。他们在家庭里就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任何一个孩子都脱离不了父母带给他们的影响。我也曾想过要是我们的每一个地方也能建立一个家长学校,去给家长提供更好的学习机会,那么我们的孩子可能会变得更好。
每一个教师可能都会遇到成长的瓶颈,可能跨过去了就是一片蔚蓝的天空,而未跨过去就会失去成长的动力。我始终相信任何一个老师都有自身的潜力去发展自己,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条专业与生命成长的路径。不断地向前,就是在不断地发现自己。我好想试一试李老师所说的方法,“读烂一本经典,精研一位专家,主攻一个主题”,想想自己的东西还是比较散的,没有集中注意力真正去钻研一件事。如果能够用一生长期地深入一个主题,我觉得这应该也是一种生命成长的轨迹。如果一个人可以一辈子专注地做一件事,并且将这件事做到极致,那么他就非常了不起了。我原来也听说过“一万小时定律”,任何人只要经过一万小时的锤炼就很有可能从平凡变为世界级的大师,我觉得这倒是真的,对于教师来说,不断地学习,是尤其适用的。专注对让我们变得更专业,专心会让我们更有力量。教师当然也会有职业倦怠,但这种状况但凡教师可以自觉抵制,从内心真正升华自己,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克服过去。李老师告诉我们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经验变成成果,比如他就为自己设置了一些专题,我觉得这些内容都特别的有代表性,这大概也是李老师能够一步步走向成功的秘诀之一。
教师也要有学校提供的平台才能不断发展起来,如果学校更加注重教师的专业成长,那么教师也许就会越来越有动力。我也认为每一个教师都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们每一天也都在经历着故事,他们所积累下来的是一笔很宝贵的财富。引领教师专业成长,也许学校也需要花更多的心思去重视这一块,更多地关注教师的需要,激发教师大胆追求自己教育梦想的欲望,让每一个教师都成为追梦者。教师促进学校,学校激发教师,两者之间是相互的,教师在成长,而学校也会更加强大。教育科研这一块一直都是中小学教师的薄弱点,大部分的老师其实不愿意去进行教育科研,他们觉得费时费力,有时候可能还不讨好,于是直接放弃者皆有之。其实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不断地进行学术研究,无论是高等学校还是中小学,都可以以学术研究促进自己的教学和各方面的发展。李老师说我们国家的中小学需要教育家来管理,需要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来承载我们现在和未来的教育。这说得非常有道理,每一个老师都有成为教育家的潜质,做一名敢于研究和不断研究的教师就是在不断地向着教育家靠近。而在这本书中,李老师也提供了很多可以做研究的方法,并且是适合教师做研究的方式,非常值得借鉴,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做一个幸福的教师,这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最重要的。我觉得教师最幸福的莫过于能够永远地和孩子待在一起,这种幸福感是无法比拟的。教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教师,其实都有一种爱在心底。教师所面对的对象是有情感的人,所以每天都能经历不一样的故事,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收获,这也是幸福的。如果我们可以怀着初心,做一名不断向他人学习的教师,那么我们的一些困难其实也可以迎刃而解。李老师说在处理同事关系时,要用宽容理解的心态去对待别人,敬畏他人,也许就可以看到不一样的自己,也能学习到更多。永远走在向名师学习的道路上,李老师所描绘的名师正是老师们应该学习的名师,永远地基于孩子去做一切,心中怀抱着大爱,不断写作和思考,把心灵献给孩子,永远都在为孩子着想。这样的名师是值得我们不断去追求的,每一个老师应该都有内心的那一份责任,这也激励着我们不断地成为一名好老师。
成长是去寻找属于自己的可能,让我们有力量成为学生心目中最好的老师,让我们不断努力走上一条专业成长的发展之路,让我们也能在学习中成为自己的名师,我想这是大多数青年教师的梦想。李老师的这本书无疑为我们在诸多方面指明了方向,解决了一些常见的困惑,感恩遇见这本书,这真是一场美好的遇见,让我不断地去寻找自己成长的可能,找到教育的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