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特的一生》·Day77·保持独立的考验(4)】

【《奇特的一生》·Day77·保持独立的考验(4)】

这是“崔律精时力之100天挑战《奇特的一生》阅读”系列,今天是2019年4月19日。

一、原文:

P213

大家忘记了他。有人打听:“他现在在哪儿?还活着吗?”“是呀,就是那个当初看起来挺有前途的柳比歇夫到哪儿去了?”“似乎在一个什么小地方执教。”潦倒外省的教授不在少数:他们有时候做了点事,后来就毫无作为地消失了,有时在谁也不看的地方刊物和论文集上发表些文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站住脚跟的……

不能认为这种情况没有让他感到丝毫痛苦。蛰居外省,对于一个科学家来说是一件危险而毫无指望的事。当代科学的发展日新月异,昨天的明星,今天已难以回想起来了。这不同于文学,文学家可以不同别人竞争,慢慢地写,还可以写好了,束之高阁,备而不用。固然在科学领域也可以这么做,然而非常危险——一切很快就过时了。在17世纪,开普勒可以安慰自己说:“……我写书是为了给人读的,现在读还是将来读,不都一样吗?它可以等上几百年,要知道,连上帝也等了6000年才等到了理解他工作意义的人。”

二、我的阅读日志:

1.专家与明星的对比:作为专家,尤其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工作者,大多数都是默默无闻的。柳翁当时不在大城市,加上他的性格比较温和,文章、论文发表的机会可能相对少一些,就算发表了,流通性也不不够。就算是曝光度比较高的明星,也是一拨又一拨,旧人总会被新人取代,所以被遗忘是正常的。

2.科学发展日新月异:科学技术发展很快,普通人一般不会像关注明星一样去关注科学家,除非获得诺贝尔这样的大奖,我觉得这是科学家职业的现状。但是,庆幸的是柳翁留下了“时间统计法”,这一方法反而流传至今,让普通人也能从中受益,也让柳翁闻名世界。

3.文学与科学著作的对比:科学讲求严谨、真实,可读性不强,受众一般是专业人员;而文学的题材广泛,可读性较强,所有人都可以阅读。

三、崔律的阅读指引:

科学VS文学

你可能感兴趣的:(【《奇特的一生》·Day77·保持独立的考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