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和理财顾问聊过天,他感慨地说很少见大学生来理财了,但话锋一转,他提及了自己在高考前向父亲借了一笔钱杀入股市,赚到了第一桶金的事。我有些呆了。
忽然想起听过的三个人。
第一个是来我们学校开金融分享讲座的师兄,他是应用数学专业,大学时天天躲在宿舍炒外汇,正好碰上澳元大跌,转手赚了两万多。他的物业都是来源于外汇、股市、基金。现在已经是香港某投行的高层。
第二个是我男朋友的宿友。他的手机里有一个炒股app,每个月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花光了钱,他便利用老爸前些年打给他的本到股海潜游一番,及时抽身,每次总能小赚一笔。然后毫不贪恋地转身。男友说,大概就是他(宿友)没有赌徒心理,冷静,懂得及时收手,才不会遇上亏损。
第三个算得上是我们学校的传奇人物。大一的时候向老爸借了五十万,碰上股灾,低价买入,回升时高价卖出,手上的本金翻了一倍。
几个人看下来,他们身上都有一些统一点,有投资观念,聪明,及时放手,并有长期持有的观念。
理工科的我,只有靠自己了解的些许,和一些积蓄,陆续购入了几只基金,保险,也有小赚一笔。兴奋过后我就把其中一只基金撤了,把本金和利息都拿出来买了一台yaman美容仪= =你说值得吗?还是值得的,对自己的外貌也算是一种投资。最近,和男友去了一趟韩国,本来对奢侈品不太感冒的我在男友碎碎念的洗脑下去了几家著名奢品店,瞬间草单上多了长长的一列:天哪chloe的马鞍包好可爱好有波希米亚风,chloe的花瓣鞋好软好舒服,ysl的信封包拆了链条还能当手包用,hermes 的her bag好像挺能装,我的卡包坏了hermes的卡包用来替代应该蛮不错,loewe的puzzle一包五用好实用。男友在旁边冷冷的笑,想买包吗?少买点你的化妆品不就得了。
说起少买化妆品是有故事的,这学期我关注了微博上不少美妆博主,多多少少会跟着买,到了期末总结帐单,五位数的帐单还是狠狠地打了我一巴掌,我原来浪费了那么多钱在这些护肤、化妆品上吗?恰好帐单被男友看到了,他也算是家境富裕,但一直花钱有度,该买的才买,他觉得我太不会管理自己的财富了。的确,看着现在琳琅满目的梳妆台,有多少我是能用得上用得完的?只怪鬼迷心窍,膨胀的物欲。
特别是在昨天买了理财产品后,我回来算了一下帐,如果这五位数都拿去理财,譬如购入年利率4.46%的南方理财14天b,一年下来我也能赚个两千多,还没算上每14天一个轮回的复利。我原来亏了那么多!!
但理财的乐趣就在这里,它比我买到心仪已久的东西带来的快感还大。
我对兼职的想法不大,你叫我课余、假期到街上派传单、做客服、教小孩赚些小钱,我还不如去做志愿者,去学财务管理。大学生的确是要深入到社会生活中去,但现实是社会对我们的保障并不够,兼职广告骗人的居多,真的打工兼职时薪8-20元/小时,与我那些香港的同学打工70元/小时起的时薪相比真是差远了。简直就是廉价劳动力。有这么个赚辛苦钱的时间不如投入到教育中,mooc、网易这些免费公开的教育平台多的是,就算是去上个语言班一千多,掌握多一种语言,了解多一种文化,何乐而不为。当然我这些言论还是针对于吃喝不愁的城市小孩,家庭的确有困难需要打工帮补家计也是没办法的事。
回到理财方面。长大了有可供自己自由支配的金钱,如何合理分配是个问题。简单来说,对于还在领零花钱的学生来说,《小狗钱钱》里的投资分配比例是比较合理的。把零花钱/收入的50%用于投资,另外40%用于梦想储蓄罐(为梦想而储蓄,如留学,如买心仪已久的物品),10%用来花。比例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来调整。
我也准备开始执行新的理财计划。第一个是elfa(我很喜欢的一个微博博主)推荐的365天存钱法:每天从1-365中挑一个数额出来存,或者0.1-36.5中挑,一年后就会得到66795或者6678.5的存款
第二个就是投资:每当存的钱达到一个整数(千),一千或两三千,就拿去做定期宝,同时拨50%用于平时的定投计划。当一年到头了,就把所有存起来的钱整笔拿去投资,债券、保险、基金,这些都要看当时市场的情况。鉴于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定期存款的利率还赶不上通货膨胀,投资才是钱生钱之道。定期宝就找基金平台(手续费低),大笔的钱就到银行去买纸黄金或者债券保险(看风险承受力吧)。
总之,投资自己才是最重要的,其次是合理理财,养好我的“鹅”,让它下蛋,再把利息拿去购置物品。希望自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