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5.数学没学好的深层原因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已经知道,要想在数学学习中取得好成绩,有四种不同的学习模式可以实现。不过,还是有众多的孩子,并没有在数学学习中,取得满意的成绩,有的甚至还陷入到非常痛苦的情况中。没学好的原因是多样的,不过从根本上出发,在下面分析的各种原因中,总会找到答案。

(一) 模式的原因

有四种不同的学数学模式可以学好数学。那么,数学学不好,第一种可能的原因,就是孩子根本没有走进某一种能学好数学的学习模式。

1、 环境不适

有一些孩子,他们天然适合某一种学习模式,然而环境给予他们的是完全不同的学习模式,他们陷在其中苦苦挣扎。最为常见的,很多孩子需要知道为什么,需要理解数学,渴望自己思考能够解决问题。但是他们发现自己的思考总是解决不了问题,而老师、家长的办法就是:你想的不对,来听我讲这种题究竟该怎么做。并且老师、家长会发现:这题怎么还不会呀,以前就是这么错的,说了多少遍,怎么还错?是不是笨呀!最终,这些孩子很向往理解模式或者思考模式,最终却没有进入到这种模式,孩子排斥记忆或模仿,但却不得不那么做。要知道,很多有数学天分的孩子,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反而被贴上“笨”的标签。

建议:如果发现孩子并不适应当前的学习方式,那么最佳的办法是帮助孩子寻找到适合他学习的环境。比如孩子适合“理解模式”或者“思考模式”,那么就给他适合思考的环境与内容,帮他用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千万不要灌输方法与公式,不要让他放弃自己的思考。

2、 盲目盲从

在没学好数学的孩子中,还有一类孩子,他们非常听话,老师怎么说就怎么做,家长怎么说怎么是。在数学学习里,他们完全按照对老师意思的理解,来学习和做题,在里面迷失了自我。

在每一种成功的学数学模式下,孩子们都有自己清楚的目标,要么是记忆方法,要么是去理解原因,要么是探索思考。但是这些听话的孩子,既要努力听思路,又要努力记方法、背题目。一旦老师讲了多种办法,他们就更晕了。当他们再次面对这道题目时,经常会无从下手,最后什么都学了,但什么都没学会。老师、家长可能会说:这孩子上课认真、记笔记认真、做题认真,学习非常努力,就是学不好,我们也认了。

建议:我们要清楚的知道,太多没数学天分的孩子,不理解数学的孩子,都能取得好成绩,就是因为有自己明确的定位。比如有的记忆模式的孩子,他不明白为什么,他也不去想,老师家长让他想,他也不想,就去努力记住。而类似的,有的思考模式的孩子,他不会用什么公式,他也不去听老师讲公式方法,老师让他听,他也不听,就用自己思路想明白。对于这些“听话”的孩子,要看他们曾经做对了的数学题,是用什么方式做对的。据此来判断孩子适合用什么样的方式学数学。再给他明确的定位与要求,不要什么都接受,不要什么都照办。

(二) 能力的原因

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固定的学数学模式,但是他们依旧没有能够学好数学。那么对他们来说,没学好数学,很可能是因为能力上的原因。

这个我们一定要分情况进行讨论,因为不同的学习模式下,所需要的能力并不一样。

1、 记忆模式

这个非常简单,如果孩子是记忆模式下学习数学的,目标明确,就是要牢牢记住更多的题型和解法。这时,就是看孩子的记忆能力。有的孩子记得快、忘得慢,有的孩子记得慢、忘得快,差距自然非常大。而且,我们要知道,记忆模式的孩子,一旦某一步忘了,就真的做不出来题目了。所以,记忆模式的孩子们,记忆能力如果不够强大,成绩注定堪忧。

建议:要花时间精力锻炼非常强的记忆能力,否则数学成绩迟早堪忧。

记忆能力是可以训练的,我曾有个同学,他每次见到题目,都能说出这道题目以前见过几次,哪本书第几页第几题就有一样的题。如果达到这种程度,应付目前国内的数学考试就太简单了。

2、 模仿模式

模仿模式,虽然需要记忆的内容比记忆模式少了很多,但也需要比较好的记忆能力。因为不会独立探索或推理,一旦忘了解法,也是无法做出题目的。除了记忆能力需要很强外,还需要很强的题目判断能力。这个能力如果弱,那么面对问题,就有可能判断不准题目的类型,或者不知道需要选取哪种办法,有哪些陷阱,有哪些技巧。

建议:

(1) 锻炼记忆能力,如果判断出来该用什么办法,但解法过程忘了,是非常悲剧的。

(2) 锻炼题目判断能力,每次做题,先说这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再说运用什么样的办法。判断错了,就及时反思,对题目进行再一次的判断。

3、 理解模式

我们要注意,走进这个模式的孩子,已经完全不需要记忆能力了,也不需要题目判断的能力。

他们所需的能力,就是推理能力。推理能力强,他们就能知道这个方法为什么能解决这个问题,能知道上一步为什么可以推出来下一步,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正确的推理分析,能对老师的讲解进行正确的认可或者质疑。

建议:理解模式的孩子,要锻炼推理能力,一个是多做推理方面的练习题,必须用推理的办法来解决。题目并不难找,但一定要难度适合,要能深刻理解的题目。接着要培养质疑精神,培养批判性思维,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判断,为自己的判断给予正确的推理解释。如果推理总是不正确,建议接触形式逻辑学,这门学科会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推理认知。(我们的课程设计,会渗透很多形式逻辑学的内容)

4、 思考模式

思考模式,是包含了理解模式的,所以推理能力省略。除了推理能力外,还有非常重要的探索能力。这项能力能帮助孩子:把难题变简单、寻找一个有效的点开始尝试,能把所有情况想到,并进行有顺序的尝试,能在尝试过程中进行分析调整,能从中找到规律。

可想而知,如果探索能力不足,那么很多数学问题都无法解决,甚至都无从下手。

建议:除了理解模式的建议外,还有两个额外的建议。

(1) 给予孩子适合的思考环境,充分思考的时间、空间和内容。

(2) 让孩子对于思考的结果及时作出正确与否的判断,这样能形成大量成功的思考经验和失败的思考教训。(如果当时做错而不知道,那很可能形成错误的经验,对数学的理解与能力的培养极为不利)

(三) 非数学原因

模式的原因和能力的原因都属于数学原因,那么学不好数学,还有可能是非数学原因。而非数学原因,更应该引起注意,因为这影响的可能不仅仅是数学,更可能影响其它学科的学习,甚至个人的身心成长。

1、 学习目的不对

孩子们学习的目的主要分为以下这些(顺序从理想到不理想):为数学本身、为自我成长、为了兴趣、为自己的未来、为满足感、为自己的成绩、为比他人强、为了满足父母老师、为了应付父母老师、逼不得已而学,当然也有孩子学数学只是在学,而没有任何学习目的。

学习目的不是教来的,更不是强求来的。给予孩子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就很可能促使他形成某种学习目的。比如非常焦虑、非常强势的父母,孩子学习的目的可能就是为了满足或者应付父母。为了数学学习本身是最为理想的状态,是为了数学本身而学。数学学习最大的价值,是在学习数学和走进数学的过程中,而绝非学完数学之后的结果。

如果是这个目的,那么在数学学习中,很容易保证学习状态和学习情绪不会因为学不好而自暴自弃,也不会因为学得好而得意忘形。以这种目的学数学,学得好,能得到最多的收获与满足;学不好,也不会有很大的伤害和负担。

当然在非常功利和非常应试的当下,要做到这点极为不易。为了自己而学,  无论是出于兴趣爱好、成就感、满足感,还是出于个人成长、未来理想,亦或是考试成绩,这些都是为了自己而学。这个学习目的是有隐患的,比如以前学数学很有兴趣,喜欢学所以学,现在因为学习内容、授课教师或者学习环境的改变,不感兴趣了,不喜欢学了。再比如为了自己的理想(比如当数学家或者考上理想的大学这种),而努力学数学,突然发现自己的理想无论如何都实现不了了,或者自己的理想发生改变了,那么就不需要学数学了,学习动力会急转直下。

在这种学习目的下,一旦出现目的怎么也实现不了的情况,或者完成该学习目的后,就不需要再学数学了,问题就来了。孩子能力再强,一旦开始不努力学了,能力可能不会降低,但学习收获开始大幅减少、学习成绩很容易迅速下滑。

为了他人而学,无论是为了满足家长老师、还是应付家长老师、还是为了比别人强,都算为别人而学了。这个比为了自己而学,隐患还要多得多。

首先,如果不是为了自己而学,学起来会累,学习的专注度会低,因为很容易会关注他人。其次,因为没有为自己或者为数学而学,学习的兴趣、能力、成就感都更难获得。

最后,一旦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达不到目的,不仅对学习状态、学习动力大打折扣,影响数学学习,也会影响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和自己内心的成长。比如学数学是为了比他人强,但发现,自己怎么学也比不过别人,那么可能就不愿再去过多努力,而且也有可能会羡慕、嫉妒或怨恨他人。

2、 心态情绪不好

有些孩子,学习目标没有问题,但是学习心态、学习情绪出问题,也会非常影响数学学习。不自信甚至自卑,数学的学习中特别容易引发不自信,甚至自卑心理,这个现象在数学学习中发生的概率会远超语文、英语等学科。这不仅是因为数学更容易造成努力学还学不好的现象,更可能是因为我们常常把数学成绩与聪明程度结合在一起。

一旦自卑,学好数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因为遇到稍难一点的问题,直接就退缩了。或者发现别人不会的问题,自己也就退缩了。让本来自己可以,也变成了不可以,非常的可惜。尤其有些自卑的孩子,明明学习方法已经具备了,能力也没有问题,学好数学只是时间上的问题,偏偏就倒在了自卑上。

当然,除了对数学学习的影响外,自卑还会带来其它的问题,在这里就不赘述了。

自以为是、骄傲自大,一些孩子可能是数学成绩优异、可能是学新知识快、也可能是真聪明,总之确实有一些值得骄傲的地方,并且真的就骄傲了。

自傲、自以为是的孩子,容易出现一些还没有特别会,就以为自己特别会的情况,最终学的一知半解,对长远学习是极为不利的。还有的会沉浸在自己比别人强的得意中,而没有把精力继续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反而逐渐落后下来,对学习也会非常有伤害。他们还有个隐患,就是如果突然有一天发现自己没那么好,可能会崩溃,从自傲走向自卑。从自傲到自卑并没有太多的鸿沟,而他们受到的伤害还要远超单纯自卑的孩子。

急躁、情绪化带着情绪学习的后果,我们都能想到。这个对数学学习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

比如今天有不高兴的事,比如课上受到老师批评,或者一道题怎么也没做出来,消极情绪可能就来了。接下来,无论是听讲、还是做题,心已经都不在那了。如果总是这种状态,学习效果可想而知。孩子如果出现了自卑、自傲,或者急躁、情绪化、或者学习目的不对的情况,可能同时伴随着前面学习模式、学习能力的问题。

但首先要解决的,还是学习心态、学习情绪、学习目的这些问题,这些是根本,如果不解决,未来会一直存在着巨大的危机和隐患。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如果数学成绩不理想,那么在上述这些问题中,一定能找到某一条或某几条关键原因。但出现了某一条或某几条问题,并不意味着数学没学好。自傲的孩子、情绪化的孩子,学好数学的也有很多,只是他们会一直存在着未来学不好的重大隐患。

(四) 其它原因

还有一些经常被大家提到的原因,前面并没有写,这些或者不是真实原因、或者不是主要原因,这里对几个常见的原因进行简单说明。

1、 基因、天赋、性别因素

这个不会成为学不好数学的真实原因。有的孩子学得超好,有可能是基因天赋的原因;但学不好,不会是因为基因或者天赋差。因为我们要知道,数学成绩好,有四种方式可以实现,太多基因不好、天赋不好的孩子,都可以找到自己学好数学的方法。

2、 做题少

这个不会成为根本原因,模仿模式、理解模式、思考模式,都可以在做题少的情况下,学好数学。

如果做题少而没有学好数学,要么是能力还不够,要么是学习目的、心态出了问题。只有能力不够,才需要大量的做题来弥补能力上的不足。

3、 没有开窍

这也是很多家长会说的原因,但我们要知道,如果用的是记忆模式或模仿模式,就不存在开不开窍的问题。如果是理解模式或思考模式,是有开窍的可能,不过也不是瞬间学好数学的,而是在开窍前一定会有大量的积累和预兆。虽然他们之前一直没有学好数学,但也有非常好的心态和强烈的思考意愿。当他们某天努力思考后,突然想通一些问题,就有可能开窍了。

4、 马虎、不认真听讲等

马虎、注意力不集中、不认真听讲等,这些都属于学习现象,而不是原因。比如同样是马虎,不同的孩子原因很不一样,有的就是能力上的不足,有的就是学习目的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没有很严重,是不会导致数学学不好的。我们不难发现,不少数学学得很好的孩子身上,也存在着会有一些失误、会有一些走神的现象。而这些问题真的严重到影响数学学习了,那么就不要拿马虎、不认真来当作学不好的原因或借口了,要么是模式或能力上存在着重大的问题,要么是学习目标、学习情绪、心态上有重大的问题。

你可能感兴趣的:(第三章 5.数学没学好的深层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