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众最大的愉悦就在于自行发现,而不是被动接受。——亚里士多德。这里是《故事力》的第16章:教导的故事怎么讲,才能让对方平静接受,读书笔记。
对于听众来说,知识是靠自己构建起来的,而非从外部接受来的。一切是从我开始,要做的是启发我的思考,而不是灌输。
很多好故事并没有当头棒喝的效果,但它能让你记住不忘。到后来生活中发生了某件事,恍然大悟“哦,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这一定是一个跟以往有点不同的洞察,关键是自己想出来的,而且能促使行动,比如戒烟、早起等。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圣经故事和佛教故事,简洁凝练,意味深长。可以在很多时候启发一个人,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
1.少提“想当年”,用失败的故事教导才最有效。
在讲故事之前,要先想这个故事的目的: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证明我很厉害;还是想要让对方有行动,有改变。
想当年我如何牛逼,这类故事大多是用来吹嘘的,大家一看都懂。如果你一定要讲自己的故事,最好讲失败的。
文中举例是作者的丈夫和儿子,儿子有了暗恋对象去表白被拒绝,他觉得很丢脸。于是老爸就给他讲个故事安慰他,讲的是自己少年时被大庭广众之下拒绝的糗事。
2.讲成功的故事,重要的是提问。
那你可能会说,是不是不能讲成功的故事?当然可以。讲成功的故事,可以,但不要忘了关键是提问。让对方给出自己的答案。
通过互动和引导,让被教育者得出自己的结论,构建自己的框架和知识结构。
比如你想启发对方思考。就会讲到董存瑞的故事。他去拿炸药包的时候,心里想的什么呢?他为什么会那样子?如果你是他,知道自己在那个时候死了,心里会怎么想?
3.用被教导者自己成功的故事来赋能。
出现过有一次用对方做过的事情,来夸他。让他发现:啊,原来我这么厉害。效果很好,很顺利地达成了我希望达成的改变。
你需要很了解对方的经历,知道他现在身处在某种困境中。
当听者又一次听到自己成功的故事,就像再一次重温了胜利的喜悦。所以就有了被赋能的感觉,有能量去克服生活中的问题和挑战。
4.隐喻故事,故事中的转换门。
故事的结构要和听众当下的问题在结构上对等,形成“先跟后带”的效果。
“跟”就是听众和故事中的主角有“象征性”的连接。“带”是讲述者在故事中暗示了一种方法和技巧,找到相应资源,“带领”听众走出困境。
我觉得中国人特别擅长讲这类的故事,为什么呢?你去观察成语就知道了。画蛇添足,狐假虎威,狸猫换太子,狡兔三窟。
能讲好隐喻故事,都是有影响力的高手。这是一个值得修炼的技能。
5.寓言故事带来的顿悟。
我第一次体会到寓言故事的力量,是武志红老师讲的一个富人的故事。
一个富人死后,见到了天使,天使问他:你想要什么?富人说:我想要最豪华的房间,窗外能看到最美的风景,然后要所有的书,我可以在这个房间呆一千年。
一千年后,富人又一次见到了天使,哭着说:我再也不要待在这里了,这哪里是天堂?天使说:谁告诉你这是天堂了。
你看懂这个故事了吗?希望你没有。
人不能待在没有回应的环境里,没有回应就是绝境。看到这个故事,我突然体会到了回应的力量,人需要有人在身边。
这个故事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但这种故事也有禁忌:一个寓言不要重复太多次,不要讲那些老掉牙的寓言故事,容易引起人的反感。
其次佛渡有缘人。不要太完美主义,你永远不可能叫醒那些装睡的人。总是有些人不愿意听你说话,不会给你回应。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