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爱心与教育》摘录3

          《爱心与教育》摘录3

元月二十八日:

作为真诚的民主教育,用心灵赢得心灵,不只是教育的条件,更是教育本身。当我们自然而然地走进“后进学生”的心灵,而他们也乐于主动向我们敞开心扉时,我们的教育之舟便已驶入了长成功的港湾。

“后进学生”教育要科学: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学生

学生心灵深处美好道德的萌芽,是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依据,但是,对“后进学生”而言,这些萌芽往往被各种缺点的“杂草”掩盖着。教育的明智和机智,在于引导“后进学生”经常进行“灵魂的搏斗”,不但善于发现自己的可贵之处,更勇于向“高尚的‘我’战胜“卑下”的‘我’”。

元月二十九日

要求“后进学生”在一个早晨就根绝所有坏习惯,显然是不可能的,但我们可以让他们通过自我控制而逐步减少犯错次数。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也包括利用学生集体的健康舆论对集体中某个或某些“后进学生”施予积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善于巧妙地把自己对学生的表扬或批评转化为集体舆论的褒贬,让集体的每一个成员(不只是“后进学生”)都意识到:自己有了进步,是全班的光荣;自己犯了错误,是全班的耻辱。(P056)

元月三十号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苏霍姆林斯基)

“后进学生”的“自我教育”很难一劳用逸,相反,这是一个充满反复的长期教育过程。教育者期望通过一次谈心家访,班会或听英模报告,便使“后进学生”从此成为一名优秀生,无疑是把教育想得太简单了。“犯错——认错——改错——又犯错——又认错……”这是“后进学生”普遍存在的循环。教师因此斥责学生“屡教不改”、“光说不做”、“本性难移”等等,是极不公正的。

教育者应该容忍“后进学生”的一次次旧病复发,与此同时,又继续充满热情和信心地鼓励学生一次次战胜自己,并引导学生从自己“犯错周期”的逐步延长或者错误程度的逐渐减轻的过程中,看到自己点点滴滴的进步,体验进步的快乐,进而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

实践证明,把教育主动权交给“后进学生”,让他们在自我教育的同时有接受集体的监督,既允许其反复,又鼓励其进步,这最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科学。 (P057)

元月三十一日

“后进学生”教育要个性,不以分数论英雄

苏姆林斯基告诉教育者:“不要让上课、评分成为人的精神生活的唯一的、吞没一切的活动领域,如果一个人只是在分数上表现自己,那么就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他等于根本没有表现自己,而我们的教育者,在人的这种片面表现的情况下,就根本算不得是教育者——我们只看到一片花瓣,而没有看到整个花朵。”

因此,我们不应该把所有的“后进学生”看作思想品德坏、学习成绩差的群体,而应该视为一个一个具有自己丰富而独特精神世界的“个体”。(P057)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爱心与教育》摘录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