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

文/刘献洛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1张图片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2张图片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3张图片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4张图片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5张图片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6张图片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7张图片


(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_第8张图片



我在《知足者必得常乐,惜福者必得永福》一文中提到过“物质不丰盈,精神必富有。吾尝终日饱食,却碌碌无为。然而艰难困苦、饥肠辘辘之时,却常有奇思妙想,不凡见地。”

张忠良老师给我的评价是“尝过辛苦,方知甘甜。作者的一番感悟虽与古训不谋而合,却不是简单的照搬复述,而是经风经雨涉山涉水后的切肤体会,这是金钱买不到的大实话!”

这也让我想到了贝多芬失明后作出了《月光曲》,曹雪芹被抄家后写出了《红楼梦》,司马迁遭受宫刑后才写出了《史记》。还有太史公说的那番令人振奋的话“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 ,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此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在菲律宾这大半年里,这里的饮食我不习惯,所以我不得不天天给自己单独熬一锅稀饭。

由于妻子的弟弟家和老丈人家条件有限,我不得不天天睡地板、沙发。

这些都是其次的,主要是疫情太严重,回不了国而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和心理压力。

我曾经一度郁闷、彷徨、迷茫、绝望、失落……各种负面情绪压得我喘不过气,回不了国,又没法出去工作,可以说是进退两难、欲哭无泪。

闲暇时间多了,我便有了很多想法和感慨,甚至可以说是历尽“磨难”之后痛彻心扉的感悟。

更有了机会对过去这么多年的经历和见闻进行一番彻底的梳理。因而我常常是文思如泉涌,不付诸笔端断不可能停下来。于是我便隔三差五地在朋友圈里长篇大论,发自己的所谓文章。

在这种情况下,上海的吴姐提醒我在公众号上写文章。我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还有个荒废已久的公众号“文艺小天地”。于是我一发不可收拾,每天都在手机公众号里抒发郁闷心情,描写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回忆自己的经历,分享自己的感悟。

有人说,凡事坚持三个礼拜,就能形成习惯。坚持三个月,就能形成一种稳定的习惯。坚持一万个小时,你就成功了!

屈指算来,我断断续续写文章已有十五年了,之所以还是这种半吊子水平,是因为我没能坚持,总是三天打渔,两天晒网。

而今年,正好有了大把的时间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了。有人说“老天为你关上了一扇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我也觉得写作就好像一扇窗一样,走进去天阔地广。

从四月份到现在,我坚持每天写作,并打卡公众号,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稳定的习惯。每天不写文章,就感觉周身不爽,总感觉有事情没做,心里不踏实。

曾经有人问我,你天天写,有没有写不下去的时候,有没有没东西可写的时候?我说当然有了。

不过这就要从你的阅读量、人生经历、生活体验以及对文字的敏感度说起了。

要想写出好文章,你必须有所积累。不但要博览群书,而且勤加思考,取其精华,剔除糟粕。当你有所沉淀之后,你就会发现写文章并不是一件难事。正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嘛!

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就要多读经典小说、散文、诗词、哲学等等,古今中外的经典著作都可以,而不是读一些鸡汤文、小杂志。这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一个人如果能将厚书读薄,能将薄书读厚,那么他就离成功不远了。这一点,很多爱好写作的人都深有体会的。

我是从初中开始就坚持写日记、做读书笔记的,一坚持就是十年,家里堆了厚厚的一摞笔记本、日记本,我把它们视为珍宝,让父亲帮我藏在老家的瓮里。

著名作家威廉·福克纳就曾建议:“阅读,阅读,阅读。什么书都读——垃垃圾的,经典的,好的,坏的,看看它们是怎么写出来的。就像一个跟木匠师傅学艺的学徒一样去学习。阅读,你就会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高中开始,我便疯狂地读各种小说,包括《家》、《春》、《秋》、《子夜》、《白洋淀纪事》、《创业史》、《苦菜花》、《青春之歌》、《平凡的世界》、《人生》、《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奇特的一生》、《鲁迅全集》、《毛泽东诗词》以及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等等。那时候,好友周冰正好有一张洛南图书馆的借书卡,我便借过来拼命的借书,废寝忘食的阅读,而且养成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上大学时,图书馆丰富的藏书让我大开眼界,我一直觉得在大学时最美好的时光就是在图书馆里看书了。那时候,除了节假日做兼职之外,我把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都花在了看书上,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有时揣摩体味、认真研读,并作了大量读书笔记。

那时我看了很多闲书,但主要还是以文学类居多。比如《梦的解析》、《契约论》、《张居正点评资治通鉴》、《全球通史》、《活着》、《周国平人生哲思录》、《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病榻杂记》、《毕淑敏散文》、《让高贵与高贵相遇》、《尘埃落定》、《流血的仕途》、《肖复兴散文》、《雅舍小品》、《青山自在红》、《万历十五年》、《红顶商人胡雪岩》、《围城》、《写在人生边上》、《孙子兵法》、《六祖坛经》、《道德经以及四大名著等等。

但是我却因为贪多求快,博而不精,才导致收效甚微。但我记得有人说过:“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早已融入了你的骨子和血肉里,让你成为了今天的你。 ​”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有时,反复读某一本经典书籍,潜心钻研,火候到了,也会有所成就。有人毕生研究《红楼梦》,最后成了红学家。易中天先生几十年如一日,精读《三国演义》,最后上了《百家讲坛》。就在这即将过去的九月份,我不但一边写作,一边给各大平台投稿,还抽空看完了陕西作家陈忠实先生的大作《白鹿原》,感觉日子过得很充实。

在《洛南文友汇》公众平台上,我就看到了一位民间高手冀宏亮,他在工地上干活之余,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看报,“熟读唐诗三百首”,模仿杜甫的《兵车行》,写下了一首诗《赞民工》,生活气息浓厚,立意十分高远,令人惊叹!一篇文章竟然得到了九个人打赏。所以模仿有时也是一种初级写作技巧。

读书是输入,写作是输出,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多读多思多写,必有所成。

所以只要喜欢,就去努力、坚持。能不能写出好作品,不在乎你有多高的学历,而在于你是否用心去努力、付出了。

做个有心人,你就能处处发掘出写作素材,激发出写作灵感。

以前我看古装剧时,总会随时记录剧中出现的古典诗词和常识(而现在很多古装剧中经常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真的让人大跌眼镜)。看现代剧时,我会随时记录剧中一些充满哲理的台词。看外国片时,我会留意故事情节和剧情的演变以及各种亮点和泪点。

看到一只狗时,我会想它是什么颜色,几岁了,从哪里来,为什么叫,看到陌生人了才叫,还是遇到任何人都叫。遇到的陌生人是谁,他来干什么,他穿着什么衣服、鞋子,他的神态、动作、语气等等。

遇到天下雨了,我会思考为什么会下雨,是牛毛细雨,还是豆大的雨,抑或是瓢泼大雨?有没有伴随着刮风、打雷、闪电?雨中有没有人,他们在干什么,为什么还不回家?

这些都可以用作写作素材。所以我们要热爱生活,并养成随时捕捉并记录灵感的好习惯。

读到一篇文章,我们要看它写得如何,好在哪里,差在哪里?是否有真情实感?是否有悬念?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别字?构思是否巧妙?有没有我们值得借鉴的地方?

并有意识地去仔细观察人和各种事物,并从不同角度去认知。多研究人性。多做笔记、多写日记、随笔。记录你的情绪。听民谣或古典音乐、聆听他人的声音、采访他人、看电影、旅行等等,这些都可以引起思考,激发创作灵感。还要多观察、多提问、多分析、多总结、多讨论、多分享。

能写就多写一点,不能写的话,出去放松一会再接着写。多想象和联想,多和各色人等交流。思考的过程就是在心里进行创作的过程,然后只需要写下来就行。这些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经之路。

关于写作,洛南高人张忠良老师昨天向我传授了一套“内功心法”。他说“写文章也没有什么秘诀,一是自自然然,有感而发,不要做作,为写而写;二是有选择的读一些高人名著,反复吟味,让自己眼高;三是不停地写,写的过程中琢磨每一句话如何表达更好,既不重复别人,也不重复自己,语句如此,整篇亦然;四是经常与文友互动,融进圈子,但又不能拿圈子的水准来要求自己,圈子里相互客气,言不由衷,把很稀松平常的文字也捧上了天,到头来起不到促进作用,反会害人;五是多交良师益友,在生活中当一个细腻有心的人,为写文章开掘无尽的源泉。”

我觉得这对一个爱好写作的人、想投入写作的人或者说想提高写作水平的人来说大有裨益。

张忠良老师对我一篇诗歌《跨越千年的爱恋》进行评价时,说了一段话“在文学品类中,诗歌和小说主要靠联想和想象,抒情性较强的散文也是。什么时候没了这个,就别写文章了!有良好的想象力是艺术人最重要的特质,你一定会成功的!”凭张老师这句话,我一定会努力在写作这条道路上坚持走下去的。

以前看过严歌苓的一个讲座,她说“作家百分之五十靠的是天赋,然后还要加入百分之二十的职业训练,再加上百分之三十的努力。”如果没有很高的天赋,那就多努力、多训练吧!

她还提到她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写作系学习时,老师是如何训练他们写作的。这一点和我有些做法是不谋而合的。

她讲到“上课时,我们12个同学坐成一个圈,老师就坐在大家中间。然后老师说,某某某,你出一个词儿。被点名的同学先出了一个名词,然后老师就叫第二个人,某某某,你接一个动词。接了动词以后,他又要求,用任何一个你想到的、最最独特的动词,来让这个名词动起来。这样一种训练就是要告诉你,什么词能使文章变得非常有活力、非常有动感——走得更快的,一定是动词,而不是形容词。

为什么我现在写的小说画面感很强?我觉得这跟我在学校受到的训练是很有关系的。”

之所以引用这一大段,是因为我觉得这种训练方法对每一个喜欢写作的人来讲都是行之有效的。

一篇文章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血有肉有骨架。骨架就是文章结构和技巧。血肉就是文章的灵魂和内容。有骨架没血肉,文章没有生气。有血肉没骨架,文章会显得比较凌乱。

这就关乎写作技巧的问题了,上初中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周明先生曾经教过一句话,写作文要做到“凤头、猪肚、豹子尾”,那么就可以称得上好文章了。然而,这种技巧只能应付考试罢了。

不过老师讲得博览群书,做读书笔记,积累词汇的话,我却听进去了。还有他说的倒叙手法、细节描写、环境烘托、设置悬念、具有吸引力的标题、观点新奇、讲好故事等等都很实用。标题也很讲究,一定要全方位考虑:利、情、事、秘、险、趣、议,这才能吸引读者。大学舍友们也曾给过我一些建议,我都当作金玉良言认真地复制粘贴到了手机备忘录里。

我在某些群里,看到过有自称作家的人在向大家传授写作技巧,然后一步步引导大家去报名参加一些作家的写作培训课。真假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

“法无定法”,只要文章写得真实,来源于生活,充满真情实感,能够打动人心,那就是好文章。好文章也并不是华丽词藻、大量成语的堆砌。就像商洛作家贾平凹先生说的“散文发乎真情但不要矫情。”

关于这一点,我也是得到了一位大学同学蔡新刚的启发。他还说“先得技巧,再忘掉技巧,真情自然就是好文章!”

我的童年比较曲折坎坷,家庭贫困,连续遭受了诸多厄运。长大后的经历也比较复杂,高考落榜、工作不顺、情路坎坷、遇人不淑等等,好在苦尽甘来,得遇贵人,最终改变命运并娶了一位善良、体贴的外国妻子。

还有身边人的经历,以及各种见闻和感受,大自然的草、木、虫、鱼,风、雨、雷、电、雾、雨、霜、雪,山、川、河、流、湖泊、海洋等等。这一切的一切都成了我的写作素材和不竭的源泉。

而且我这个人从小心思细腻、性格敏感,凡事喜欢揣摩。

尤其是对文字比较敏感,对文学、音乐、绘画艺术及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比较感兴趣,我喜欢看书、集邮、喜欢收藏、喜欢观展、喜欢旅游……

我对知识充满了渴望,对世间的不平感到愤怒,对他人的不幸感到悲悯,对陌生的事物总是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这都成了我钟爱文学和写作的缘由。

然而,我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写作的呢?

以前,孩子很乖,经常是吃饱就玩,累了就睡。然而两岁以后,画风完全变了。再加上疫情期间,半年多了出不了门,孩子经常是无缘无故的哭,无休无止的闹,让人着实无奈。

而且每次我一打开电脑,她就跑过来捣乱,不是按键盘,就是摸鼠标,我完全没办法做我的事情。

我就索性关掉电脑,陪她一起玩。

每次我一拿起手机,在备忘录里写作,她就过来一把夺走,不是玩“儿歌多多”,就是打开YouTube看动画片。我又不得不向她投降,谁让我是个女儿奴呢?

一晃到了中午,我再次打开电脑,继续写作。这时,妻子喊道“Do you have

any plan to eat? Stop your writing and cut the vegetables, I will cook.”

我不得不再次关掉电脑去买菜、切菜,还得时不时地照看孩子,为她换尿布。妻子洗衣服时,为她搭把手。吃完饭,我须到门口去洗碗碟,因为他们厨房里没有水龙头。还得时不时的收拾地上的玩具、扫地、拖地,因为老丈人和妻子有洁癖。

等到下午两三点,我把孩子哄睡着了,才能有个囫囵时间。这小妮子现在形成了一个习惯,我必须背着她走着、跳着、摇着、晃着,她才肯睡。每当这时,我就小声的朗诵诗词、或者唱儿歌。或者抱着她,想象着她是一把吉他,我一边弹着吉他,一边闭着眼睛唱赵雷或者许巍的歌。

所以整个上午和午饭后的一段时间,我就被这些琐事缠身,根本没法写作。

只能在做这些杂事的时候寻找素材、激发灵感、进行构思。当杂事做完、孩子睡着后,我才能真正静下来专心码字。但是,有时灵感来了,你想立刻记下来,却被这些事打断而遗忘了,真的感觉很难受。

我一般先想好要写什么,然后在脑子里大概想一个框架以及自己想表达什么思想,然后就开始写了,就像老家人做棉袄一样,纳好了外层,基本上成型了,然后再在里面填充棉花,然后再缝合成衣服,这样有时会写得很顺利,有时会比较吃力。当我写不下去的时候,我会再想一个主题去写,所以一般我可能会同时进行好几篇文章。之前在微博上看到过有人分享正确的写作流程提到张凯老师把它分为6步:选题、收集资料、整理资料、深度思考、设置框架、动笔。其实,这也与我的写作思路不谋而合。

等到我写完文章,需要用网络发布的时候,却经常因为网络跟妻子发生争执。她最近跟着老丈人学会了在线玩扑克牌。早上一醒来玩,下午有空玩,晚上玩到一两点,简直到了一种痴迷的境地。我一旦打开网络,她的游戏就会卡壳,每当这时她就恨不得吃了我,因为是我占用了她的网络,使得她损失了几万虚拟金钱。

我才发现,每个人都有“我执”的一面。

菲律宾网速到底有多慢呢?

2020年,出国华人归国前,需要提前十四天在国际健康码上申报健康状况。然而因为网速慢,我申报的时候总是加载不出来数据,好不容易加载出来了,也填好了,却总是提交失败,显示系统繁忙。

买回国机票需要提前预约,并且下载相应的APP,注册登陆。我在这大半年了,手机也停机了,无法注册。因为网速慢,下载一个APP也要大半天。

同时,票价贵,票难抢,好不容易看到一张机票,因为网速慢,却被别人抢走了。现在呢,买票还要无休止的排队……

看影视剧呢,网络几分钟卡一次,正看到关键的时候,却半天加载不出来,你说气人不?

小孩看个动画片,总是听见她大喊大叫“why why why”?

我们只能无奈地说“No Wi-Fi,please wait"

一家人天天为了网络吵来吵去,令人十分抓狂。现代社会,没有网络令人难受,有网络用不了让人想撞墙。

有时,我好不容易写完了一篇文章,配好了插图,却始终发不出去。只能不停的删图,直到能发出去为止,真的是无奈至极!有的时候,到了晚上十二点,也没网络发布文章,于是一天的机会就没有了。因为公众号一天只能发布一次。

所以我只能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零碎时间,在手机备忘录里写作。等到妻子停止游戏的时候去发布文章。

所以,我的写作时间都非常的碎片化。有人说,时间嘛就像海绵里的水,挤挤总会有的。

凡是想做一件事,你总会抽出时间来做的。凡是不想做一件事,你总会有千万个理由放弃的。

就像鲁迅说的“哪里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了。”

对此,我深有体会,除了吃喝拉撒睡,我恨不得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写作,简直达到了一种狂热、偏执的境地。

以前上大学时,看过一些财经书籍和杂志,记得英特尔总裁安迪·格鲁夫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为使英特尔始终保持领先,他要求“所有工作人员一直处于一种偏执之中。”记得大学室友马玉增很认同这个观点。

阿里巴巴总裁马云说:“做人要像疯子一样幻想,做事要像傻子一样投入。” “因为没有幻想就没有创新。而没有投入和苦干,幻想永远只是一张白纸。” ​

我为什么对写作和文学如此狂热呢?这真的不好说,爱好这东西有时挺奇怪,也挺私人化的。因为你爱好的,别人不一定喜欢。念念不忘,必有回想。当你爱好一样东西时,就会凡事都朝那方面想,处处在这方面使劲,你就不愁没东西可写。

其实有时候,不是有没有时间的问题,也有可能是因为一些琐事,也有可能是因为心情不好,也有可能是说不上来的原因导致我就想偷懒一下。只能在心里告诉自己,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坚持下去就有收获!

以前,我写作纯粹是出于一种想表达的冲动,想记录一下自己的生活轨迹和感受。就像沈复在《浮生六记》里面写道“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

现在呢,我觉得写作可以让生活变得更充实,可以让郁闷的心情找到一个发泄的出口,写作可以让精神得到放松,让思想得到升华,让人生变得丰富多彩!

无拘无束,天地任我游,我手写我口,我就是一位大将军,调遣着文字的千军万马,那种感觉好不威风!

十一

记得张忠良老师在对胡永宏老师写得一篇文章《恩师张忠良》进行评价时说过一段话。我以为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过对文学最好的诠释,我把它工工整整地抄写在笔记本里奉为圭臬,他说“与虚伪的玲珑相比,真诚的朴拙是可贵的,与悬空的气球相比,泥里的土豆是珍贵的。人身上具有人、兽、佛三重属性,当七情六欲皆备的时候,人是人;当六根清净四大皆空只以慈悲为怀的时候,人是佛;当欲望膨膨胀、邪恶压倒一切的时候,人是兽,通常情况下,我们是半佛人,也是半兽人,我以为文学的担当应该是用自己真诚的文字最大限度的激发弘扬人的佛性,最大限度的遏制消释人的魔性,从而使这个小小寰球喜剧多于悲剧,笑声多于哭声。”

文学即人学,文品即文品。一个品行端正、内心坦荡、道德高尚、胸怀宽广、大爱无疆的人,再加上阅读积累、人生沉淀,以及个人的努力、坚持,高人的指点和提携,想在文学上没有建树都难!

试想一下,一个自私自利、品行不端、内心狭隘、懒惰成性的人能写出什么好文章呢?

以前看过某国学大师的讲座,他说过“一个心胸狭隘的人,讲不出大格局的话。一个没有使命感的人,讲不出来有责任感的话。一个境界低的人,讲不出高层次的话。”我深以为然。

十二

曾经有人问我,“看你天天写作发文章,你是不是职业写手?”

我干脆的回答道“不是,我是因为疫情回不了国,靠写作打发时间,发泄情绪而已。”

然而现在,我却算得上半个职业写手了,因为我有幸给一家国际旅行社写文章,一个月写12篇,稿费1000元,虽然不多,但至少解决了我们一点点生活开销,也让我看到了一丁点希望。就像师父说的,你总算是在写作方面打开了局面,这是好事。

但是要不要辞职专门去写作呢?作家余华在一次采访中说过“我要说一点,千万别这样,现在工作越来越难了。但是你可以用工作之余的时间去做写作,写作其实没有什么诀窍,就是一篇一篇地写,写不下去了也要逼着自己写。然后你会发现你自己在进步。先是语言方面的变化,然后发现有故事有人物,一步一步来的。当你觉得写作能够养活自己的时候你再辞职,所以我觉得还是保守一点好。”

大作家的话肯定是可信的,如果还有人怀疑的话,请看下列网络数据。

2014年,新浪文化提到,

码字易,“封神”难。说中国有网络写手超过200万人,为了维护粉丝流量,必须日夜兼程码字。有“码神”之称的“唐家三少”坚持每天上传8000—10000字,每年写作量不低于280万字,最多的一年写了400万字。能够达到这种境界,不出名都难。据说网络作家排行榜上,唐家三少排名第一,他一年版税收入高达5000万。但是每个网站的签约作家都有几百位,但超过九成是没钱拿的。

据界面新闻称,2016年全网网络写手的数量已经超过6000万,文学作品的数量则超过8400万。网络文学的繁荣景象,令很多人跃跃欲试。然而,真正靠写作脱颖而出的人永远都是凤毛麟角。

今年九月份,新浪微博有个热搜话题“网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元”。据《2019中国网络文学发展报告》显示,2019年中国网络文学作者数量达到1936万人,统计数据还显示,网文作者平均月收入5133.7元。但是下面的评论却炸开了锅。有人戏谑说“东家一百万,西家穷光蛋,每家一平均,家家50万。”

还有网友表示,“平均数没意义,大部分网络写手每月只能拿到全勤奖励,必须每天码字5000字,还要通过责编审阅,如果不行打回去不给通过,还要进行修改或者重新写稿,要是那天无法写出责编满意的作品很可能这一天的码字就白费了,少了一天就不是全勤了,更不要说那基本收入,一个月也算吹灯拔蜡了。”

更有网友提醒道“写作当一个兴趣吧,专职干太冒险了,多数中文系、文学院科班,都未必能成为好作家,从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到古龙、金庸、温瑞安、梁羽生那批知名武侠作家,现在的唐家三少、天蚕土豆、桐华、江南…没一个学文学的,所以,写作超级讲究天赋,要有天才般的构思能力。”

陈大维老师曾经对我殷切关怀道“文学不能养家,希望你多保重!生活不是诗,很残酷!趁年轻,多挣点钱才是硬道理!多少人毁于文学,落魄撩到,慎之!慎之!”

的确,写作这条道路很辛苦,想要爬上金字塔顶端也很难。很多人一生都是在贫困潦倒中度过的。

没钱事小,没命事大。

写作需要不停的思考,就想旋转的陀螺一样,很难停下来。白天杂事多,很多人就喜欢夜深人静的时候写作,并用香烟、咖啡提神,久而久之成了夜猫子,吃饭、睡眠时间不规律,形成恶性循环,对身体健康造成了很大影响。所以很多人也提醒我说,作家都容易英年早逝,比如路遥先生,海子、古龙,洛南作家胡云山先生等等。

十三

坚持每日写作半年之后,我最大的变化是,写作越来越得心应手了,写起来也越来越轻松了。头脑里的想法也越来越多了,想写得东西也越来越多了。看到任何一个人或事物,我都先考虑有没有可能成为我的写作素材。

而且我投稿也越来越顺了,被拒稿的几率也越来越小了,这都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我觉得写作就像学驾驶一样,真的是可以练出来了,就像当初我学驾驶时,教练说的“没有任何捷径,只能说熟能生巧而已。

现在呢,只要有一个素材或者话题,即使是几张图片或者听来的一个故事,我就能成文、成诗。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写一篇文章需要绞尽脑汁、搜肠刮肚,最终写出来还不忍卒读。

还有一点很重要,文章如果是写给自己看的,草草了事没关系。如果是给读者看的,给粉丝看的,就一定要对他们负责,要用心写,并不厌其烦地去修改,仔细检查语句是否通顺,是否有错别字,文章是否有可读性,不能写烂文章,浪费大家的时间。你有没有用心写,自己是有感觉的,读者也能体会得到的。

最后就是老生常谈的一点,凡事贵在坚持,如果没有取得成就,说明你不够坚持。有人说,怀才就像怀孕一样,时间久了,就会很明显。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啥事都干不成。

还有人说,写作嘛,很简单,写得好不好不用管,硬着头皮写写写,写不死就往死里写。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每个人都曾有一个文学梦》,然而却败给了生活的柴米油盐,败给了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这些大概就是我半年以来的写作经验分享,但愿能够帮到有写作意愿的朋友们。我知道自己还有很多缺点和不足,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这条路也是走得很孤独、很艰辛,但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爱我所爱,无怨无悔!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跟在智者之后”!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上海的吴志敏大姐、山东的闫宁大姐、岳阳的“爱悟者”陈大姐、菲律宾圣保罗大学的文学和音乐博士秦治洲大哥、加拿大的Joana老师、大学同学蔡新刚先生以及通过《洛南文友汇》平台认识的胡永宏老师、张忠良老师、陈大维老师、赵新胜老师、段爱锋老师,还有通过《禹平文学》公众平台认识的乐俊峰老师,是他们给了我鼓励和指导,让我在写作这条道路上更加有信心和勇气坚持走下去!也让我在黑暗中仿佛看到了一丝丝亮光。

你可能感兴趣的:((纯干货)写作杂谈——吐血分享我坚持写作半年后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