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

20多年前,还记得1998年的那场暴雨吗?还记得那个眼含泪花的将军吗?对于许多中国人来说,1998年的那场洪水,给中国人留下了刻苦铭心的记忆。长江、松花江、珠江、嫩江等洪峰接踵而来,武汉、荆州、九江等地纷纷告急,人民子弟兵在党的指挥下,迅速投入抗洪战斗。

在抗洪结束后,一张新闻照片,戳中了人们的泪点,照片的主角是董万瑞将军,原南京军区副司令,1998年长江抗洪期间,他是南京军区驻九江抗洪前线总指挥,在完成抗洪任务后,将军在车站送别抗洪将士,泪洒站台。

1998年,长江流域遭遇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8月7日下午1点左右,长江九江段突然决堤30米左右,洪水向九江奔涌而去,九江危在旦夕。九江决口的消息,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在此危难之际,谁能扛起重担?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1张图片

时年57岁的董万瑞中将临危受命,接到命令的董万瑞丝毫不敢懈怠,带领三万人民子弟兵就赶往了九江抗洪现场,没有当过兵的人,很难理解军人的那种使命感,他与战士们一块儿签下了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生死状,当时的那种豪情万丈让人每当想起都会湿润眼眶,人这一辈子,哪怕只做一件让自己每次想起都会感到自豪的事就足够了。

我们很难想象,已经年近花甲的将军和战士们一起,连续五天五夜没有睡觉,只吃了一个包子和一碗面条。这么长时间不休息,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可能扛不住,而且身为指挥员,在这种高度神经紧张的情况下,能够坚持这么久。如果有人问什么?那么答案只有四个“我是军人”。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2张图片

董万瑞将军的儿子董三榕少尉也在抗洪队伍中,是尖刀排排长,两人被誉为抗洪“父子兵”。虽然两个人在一个“阵地”上,两人却很少相见,中将父亲还是在龙开河工地和陪同总政治部于永波主任看望抗洪官兵时,才见到又黑又瘦的儿子。

见到儿子,两人并没有多交流,将军只说了一句:“看看你的手,你还没有我黑。”董三榕不好意思的笑了。其实在连队里,董三榕已经是最黑的人了,他被战士们称为“酋长”。

有人说,董万瑞将军不心疼儿子,却十分关心基层战士。他不止一次的辈战士们舍生忘死堵决口的事迹感动的落泪,总是让记者不要老跟着自己,要多写写奋战在一线的官兵们。他说:“要我讲官兵中有多少英雄,我说不清。但我可以说,他们中每一个人都是英雄,都有一串催人泪下的故事……”

和平年代,抗击重大自然灾害正是对部队战斗力和凝聚力的直接检验。1998年的洪水,百年不遇,军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奔赴抗洪一线。在九江决口处,战旗飘扬,两千官兵组成一道道传送链,将堵水用的石料、粮包向激流中抛去,奋战在决口上游的官兵,连夜奋战,他们借助月光和探照灯光,同时从江堤和煤船两边抛投砂石袋和粮包,可是,湍急的水流转眼将沙袋、粮包冲的无影无踪。

钢管运来了,将士们把钢管绞成栅栏,一排排地打入江底,然后飞速地抛块石、袋装碎石、钢筋笼块石和一袋袋的稻谷、蚕豆。石料流失被遏制了,堵水效果明显。部队官兵连续奋战,一个个疲惫不堪,不少人中暑、脱水。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3张图片

20多年过去了,当我们看到将军的这张照片,不禁猜测,满眼泪花的将军在想什么?

或许他在想,自己的士兵不顾生死的跳入洪峰中,扛沙袋的肩膀都脱了几层皮,累得不行了躺在地上睡一会,饿了用矿泉水方便面充饥,凭什么啊,自己的士兵不是娘生爹养的吗,他们没有朋友,没有爱人吗?但是凭什么,凭什么,他们不能在家照顾自己的父母,不能和爱人孩子在一起,不能和朋友聚会,而仅仅一个军人的身份,一身军装就能让他们出生入死!

是对基层官兵的爱和不舍!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4张图片

铁血将军董万瑞,那一张从不表露喜怒的脸啊!此刻却因普通战士的告别而动容!那一双极少流泪的眼啊!此刻却因战士的忠诚而闪动着泪花!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5张图片

2017年2月,董老将军去世的消息传来,如同当年的那张照片一样,再度引爆了无数国人的泪点。

“2000人葬身于虎口,当地80人村庄惨遭一天吃掉32人”这就是发生在60年前的故事,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让人觉得匪夷所思,毛骨悚然?这是真实发生在60年前湖南的虎灾;老虎在中国历史里,一直是一种颇有争议的物种,它不仅象征着勇猛,也被人视为图腾,例如古代的虎贲军、虎符之类,然而,在实际里,它也是一位凶猛血腥的动物。

用机枪扫射下的虎灾

据史料记载,明清之前东南地区就时常闹虎灾,有相关人士还曾统计如下:“北魏至元末,千年历史共计老虎伤人16数,其6处为东南,因此华南虎、华南虎,由此而来。”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6张图片

而这,只是元末,在明清时代,老虎出没更是不计繁多,因为人口增量,导致虎出丛林,明代205均次,清朝时期为309均次,随着开发越广,人口增加,虎灾也愈演愈烈。

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的湖南,由于改革,政府为了解决群众的衣食住行、就业问题,相继对省内众多荒山开垦,过度的开垦也造就野岭减少,导致很多森林内的动物被迫栖身于群众视野。

例如当时的野猪、山牛、老虎纷纷跑出来祸害田地庄稼、乃至于“太阳未落去,老虎撞门来”,在当时,政府还专设有持枪民兵守护,但由于村庄众多,难免无法雨露均沾。

也就在这一年,饿虎出山了!

1952年初,饿虎相继在湖南省份周边村庄到处伤人,当时中南军政委员还发出指令:“招各地森林猎户上山围捕大型伤人动物,凡打死一头野猪奖励谷一斗、打死山牛奖励谷两斗。”而老虎由于比较凶猛,需上报,如果量多,还需要派遣民兵。

就这样,至1936年,这十年间湖南地区与饿虎杠上了,该地由于明朝、清朝时期都是虎灾之地,自1952年起,当地常年受虎群危害,据当地不完全统计,10年间,湖南周边有接近2000余人先后葬身于虎口。

其中良田破坏、家畜损失不计其数,而这场虎灾最严重之时,曾一个80人村庄一天之内被老虎吃掉32人,还因此政府调遣众多老兵前去围剿,当场用机枪扫射死两只老虎,一只为330斤,一只为234斤。

1955年12月一名湖南猎户骑在已经打死的老虎背上表彰留恋摄影,这个打虎英雄不是谁,而是叫陈耆芳,他29岁从师打虎,半旬还誓死虎患不消不放手中枪,为何如此,源于耒阳龙山一带虎患过于频繁,他家的孙子就是因此遭难,被老虎撞门吃得仅剩一只脚掌。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7张图片

蒙难后,陈耆芳与其两子与老虎较上了,凭借追虎经验,在一年间猎杀老虎多大40余只,并在当地组织了打虎队,当时还是由省民政厅公布的,其后众多猎户慕名而来,后来还因为名气过誉,被韶山当地政府邀请去除掉一只300公斤的大老虎。

1958年,陈耆芳为民除害,成绩卓著,还赴京出席了全国劳模大会,被授予“打虎英雄”称号,与大会代表一起受到周恩来总理接见,并合影留念,也是至此,虎患得以遏制。

1937年8月至11月的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期间中日双方第一场主力对决,历时三个月的激战,日军伤亡近10万人(日军自称死伤4万余人),中国军队伤亡30万人,淞沪会战是名副其实的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会战到底有多惨烈呢?从下面几次战斗即可窥见一斑:

宝山保卫战

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三营营长姚子青奉命坚守宝山城,率600将士与日军血战7昼夜,战至9月7日凌晨,第3营官兵几乎伤亡殆尽,姚子青带领残余士兵退至东门作继续抵抗,“他们在数量为自己数倍的日军面前使用刺刀、匕首、木棒、石块乃至自己的牙齿,咒骂着,厮打着,直到血肉模糊地倒下去”,姚子青最终不幸中弹牺牲,宝山县城也在不久后沦陷。

血肉磨坊

罗店战斗,也被称为“东方凡尔登”和“血肉磨坊”,中国军队十八军第11师、67师、98师和七十四军51师,与日军第十一师团激战一个月,白天,日军在绝对优势的飞机、火炮、舰炮、坦克的掩护下,将罗店炸成火海,占领阵地,夜晚,中国军队发动夜袭,与敌人短兵相见,夺回阵地,罗店阵地反复易手13次,中国军伤亡3万余人,消灭日军1万多人,仅第98师伤亡人数已近5000,其中各级军官伤亡200人以上。

战后,日本随军记者进入罗店,发现整个镇子:尸积如山,血流成河,整个城镇片瓦无存,惟余焦土,惨酷之状,不忍卒睹!

新泾桥、仙师庙之战

10月下旬,湘军第53师在新泾桥、仙师庙一带阻击日军,仅仅激战两天,53师就牺牲了4位营长,重伤了4位营长,士兵的伤亡可想而知。

葛家牌楼之战

湘军第19师57旅第113团在秦庆武团长的率领下,坚守葛家牌楼阵地,苦战一周后,秦团官兵伤亡过半,阵地全被炮火摧毁,秦团残存官兵爬入弹坑,固守待援。战至10月17日中午,秦庆武团长和副团长张季麟、团副欧鑫、营长刘演竞等先后战死,全团1400名官兵,仅有三营营长钟雄飞和11名重伤员(与日军肉搏负伤)被转运到后方幸存下来,其余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松江保卫战

1937年11月,日军第六、第十八、第一一四等三个师团及第五师团之国崎登旅团在金山卫登陆,企图截断上海一带中国军队的退路,吴克仁受命率67军协同43军郭汝栋部及松江专员兼保安司令王公死守松江三日,以掩护上海守军撤退。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8张图片

激战三天,仅67军就有5位将军牺牲,他们是:

67军军长吴克仁中将;

67军参谋长吴桐岗少将;

67军107师参谋长邓玉琢少将;

67军107师321旅旅长朱之荣少将;

67军108师322旅旅长刘启文少将。

淞沪会战,中国军队阵亡将士30万,阵亡军长1人,阵亡师长、副师长4人、团长28人、营长44人。

国民政府11月13日发布从上海撤退声明有这样一段话:“……各地战士,闻义赴难,朝命夕至,其在前线以血肉之躯,筑成壕堑,有死无退,阵地化为灰烬,军心仍坚如铁石,陷阵之勇,死事之烈,实足以昭示民族独立之精神,奠定中华复兴之基础。”就是对淞沪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最好的诠释!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9张图片

清末,有这么一群毫无文化水平和知识素养的普通老百姓,他们只是普通人,但他们大多抱着驱逐鞑虏的心理毅然决然地走上了反帝的道路。也许是亲人被洋人所杀,也许是看不惯洋人的横行霸道。尽管他们可能分不清好洋人和坏洋人,但他们一腔的爱国热情无比使人热泪盈眶。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10张图片

他们也只是普通老百姓,大可当个鲁迅笔下的看客,但他们却怀着壮志,用一身身肉躯去抵抗洋人的坚枪利炮,最后却还惨死在同胞的刀枪下。他们就是参与义和团反帝运动的老百姓们。历史书上的那张义和团照片,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永远散不去……

那部影片中,一排排骑兵冲向洋人的枪炮中,一排排倒下,再倒下……却没一人回头逃跑,明知是死,但仍慷慨就义…………

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_第11张图片

义和团运动真实地反映了在特定国情下爱国老百姓所做的事情。

自古英雄多遗恨,然而正因为这无穷的遗恨,才令人肃然起敬,才令人感动不已。中国历史上有许多令人肃然起敬的人物形象,有许多令人感动不已的悲壮瞬间。这篇文章所选出的十大悲壮瞬间,虽然只是历史江河中的一束浪花,但毕竟是被波澜壮阔的浪潮涌起的最为耀眼的浪花。

一,张自忠壮烈殉国

张自忠作为抗日战争以来中国战死的最高级别将领,所以将他放在了第一位,因为不仅仅是张自忠将军一人,更是代表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所有为了中华民族之存亡而牺牲的抗日英烈。

张自忠将军在日军四面围攻之下,身中七弹,弥留之际只说了一句话,“我力战而死,自问对国家、对民族、对长官可告无愧,良心平安”,凭这一句话,张将军排名第一,当之无愧。

二,崖山一战天下亡

亡有亡国与亡天下之分,崖山一战,亡的却是天下。崖山海战,作为宋朝与元朝的最后一次战役,这场战争直接关系到南宋流亡朝廷的存亡,乃至于华夏民族的存亡,另人扼腕的是,实力上的巨大悬殊,最终的结果,就是亡了天下。以“宋末三杰”为代表的南宋民族英雄们,却在这一战中,发出了历史上最为悲壮的吼声。这一仗虽然南宋军队惨败,但是十万宋朝军民,却在目睹了陆秀夫抱着年幼的小皇帝蹈海殉国后,齐齐的跳入大海。

据《宋史》记载,崖山之战七日后,十余万具尸体浮海。张世杰希望奉杨太后的名义再找宋朝赵氏后人为主,再图后举;但杨太后在听闻宋帝昺的死讯在后也赴海自杀,张世杰将其葬在海边。不久张世杰在大风雨下溺死于平章山下。

传说,张世杰在风雨中问天求卜,若天亡大宋,则让船沉于此海。最后,果然在风雨交加中,船沉,人死,国灭,天下亡。

三,文天祥宁死不屈

文天祥,南宋末年杰出的民族英雄和爱国诗人。官到右丞相兼枢密使。蒙元入侵中原,马踏长江,南宋政权风雨飘摇。

文天祥本来是个文官,可是为了反对蒙元侵略,保卫国家,他勇敢地走上了战场。他对大家说:“救国如救父母。父母有病,即使难以医治,儿子还是要全力抢救啊!”祥兴元年,即公元1278年,文天祥不幸兵败被俘。在元兵押送北京路上,文天祥挥笔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正气浩然的诗句,遂成一曲千古不朽的壮歌。元世祖忽必烈以高官厚禄劝降,文天祥宁死不屈,慷慨赴难。

多少年来,文天祥的爱国精神,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四,南明英烈不北王

“宁作南鬼,不为北王”是南明英烈的真实写照。从史可法到张苍水,历史告诉了人们,华夏民族不只有贪慕富贵、屈膝投降的六大汉奸,更有高风亮节、气壮山河的民族英雄。

想来史可法、张公若投降满清,绝对可以封王拜侯,但是,可以毁灭一个民族,却无法让一个民族降尊屈膝。看到一个个壮烈殉节的英雄,实实在在的感叹中华文明作为历史上唯一没有断裂的文明,确实有着所独具的原因。

当投降满清的南明故将刘良佐,妄图劝降死守江阴孤城的南明守将阎应元时,得到的回答却是“江阴士民,三百年来食毛践土,深戴国恩,不忍望风降附。应元是大明典史,深知大义所在,绝不服事二君。将军位为侯伯,掌握重兵,进不能恢复中原,退不能保障江左,有何面目见我江东忠义士民乎?”每读此话,不觉泪流满面。

五,史可法扬州抗清

史可法,明末抗清名将。弘光元年,即公元1645年,满清入侵中原,兵困扬州。史可法率兵抗清,督师扬州。清军以红衣大炮攻城。入夜扬州城破。清军多铎劝降,史可法大呼:“城亡与亡,我意已决,即碎尸万段,甘之如饴,但扬城百万生灵不可杀戮﹗”于是,壮烈殉国。

清军疯狂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史称“扬州十日”。清代诗人张尔荩为其撰写楹联曰:“数点梅花亡国泪,二分明月故臣心。”十四个字言简意赅,让后世领略到史可法与扬州共存亡的凛然正气、飒飒风采。

六,李定国客死异乡

李定国,这位南明乃至中华历史上的绝代名将之一,他的一生,只能用悲恨相续,鞠躬尽瘁八个字来形容。满清入侵中原,李定国率兵屡破清军,连杀满清四大汉奸王之首的孔有德和满清敬谨亲王尼堪。实在是万历朝以来中华对外族战争之从所未有的胜利。

可惜的是,他的战功遭到了同为大西军出身,又同为南明军事领袖的孙可望嫉妒,最终孙可望投降了满清,被封为王,并将南明军的虚实尽数告诉了大汉奸洪承畴,最终李定国被迫退向缅甸。不久又传来永历皇帝被吴三桂绞死于昆明的消息。

李定国,这位南明最后一根支柱终于病倒了。临终之际,他对儿子说:“宁可死于荒野,也绝不可投降。”一代名将如此客死异乡,不禁令人动容。

七,岳飞尽忠风波亭

岳飞勇抗金兵、保家卫国的事迹,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然而可叹这南宋一代名将没有战死在疆场,却惨死于自家朝廷的牢狱之中。

这里以岳飞作为悲壮英雄的代表,实际上在他的身上集中了历代以来冤死于自家朝廷手里的名将贤相,类似这种自毁长城的行经,人们在愤怒之余,更多的只有唏嘘叹息。

八,夏完淳为国赴难

公元1647年,既是明永历元年,也是清顺治四年。就在九月十九日这一天,清兵如林的南京大狱中,43位抗清义士慷慨赴死,为国捐躯。

其中有一位年仅17岁少年,临行前面不改色,一如平常。同时赴难的一位老人问他:“孩子,你年纪轻轻,为何就要赴死呢?”他微笑答道:“宁为袁粲死,不作禇渊生!老人家为何看不起我呢?”说罢,从容就义,为国赴难。这位少年就是史上为国捐躯年龄最轻的抗清英雄夏完淳。

在清军的大牢中,夏完淳写下一首题为《别云间》的五言诗:“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当后世人们看到这首诗时,谁能品味出昔日少年英雄的悲壮与豪迈?谁能体会出一个十七岁的短暂生命的真正含义呢?

九,石湖奉命出使日

如果说陆游只能是怀着满腔愤恨而老死山野,那么范成大就是用实际行动,扞卫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公元1170年,南宋孝宗皇帝决心废除使臣向金国皇帝跪拜受书这一耻辱性的礼仪,朝中大臣无不畏惧,满朝文武竟无一人敢奉命北上。

于是,范成大挺身而出,抱着必死的决心出使金国。他在金国几乎被害,但终于不辱使命。在出使途中,他含泪写下“州桥南北是天街,父老年年等驾回。忍泪失声询使者:几时真有六军来?”。这首诗遂成为千古绝唱。

十,张巡尽节睢阳城

唐朝安史之乱中,张巡以数千人的兵力坚守睢阳城,与十三万叛军前后进行了大小四百余战,杀死敌将三百人,士兵十二万人。

当时战斗进行得非常残酷,张巡督战时“大呼辄齿裂血面,嚼齿皆碎”,及“被围久,初杀马食,既尽,而及妇人老弱,凡食三万口。”

睢阳血战是安史之乱时期最惨烈的战役。最后城破,张巡与麾下部将三十六人一起殉节,留下了大唐王朝最悲壮的瞬间。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文明中有哪些无比悲壮的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