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之思

        与《哲学的教育基础》相比,对这本《课程的逻辑》却更加的熟悉。虽然新的一轮课改又可能产生新的思想,但“完整的人”这一观念霎时就进入到思维深处,因为遇到了和谐教育的思考。

      “完整的人”能够培养么?我当然的认为作者的本意应该是和谐的人,至少是相对标准下的“完整的人”。

        有人说,教育是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使自然人成为社会人的过程,是将精神与灵魂注入人的躯体并使人产生自主。

        在《课程的逻辑》中钟启泉教授认为,教育就是使人更加完整。要使人的智慧与人格更加和谐;使人与自我和谐,人与他人和谐,与自然和社会和谐。

        教育是使人和谐发展的过程。

        生态圈以其和谐而繁衍不息;人与人的关系以其和谐而拥有力量;社会和自然的关系以其和谐而可持续发展;儿童以其内在和外在的和谐而成长成才。

        绝对的、稳定的、固化的完整的人不能达到。就像自行车需要不断的调整方向和速度才能稳定前行一样,不断的和谐才可以表现出持续的完整。

        和谐是先天的内需。无论有意无意,我们的心灵与身体一定在不停的使它们更加丰富深刻和适度生长,这是原生的,是自然赐予的。人为的过分干预必将破坏整体的和谐。

        和谐是外在的需要。接纳自身一切的同时,我们也要接纳外在。与外在的和谐需要我们适应环境。于是特定环境下的人在条件选择下形成了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观念与文化。

        和谐是应对发展的需要。当今人类发展在知识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时代的推动下以比以往任何一个时刻都快的速度前行。要与这样的社会相和谐,无疑我们要更加迅速、更加睿智、更加深刻地发展自己。构建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培养的知识体系,开阔学生视野,增强学生国际理解力,培养国际化人才是教育更好适应这一社会发展速度的最好回应。

        和谐是内在与外在的相互促进。外在的发展呼唤内在的觉醒与发展;内在的发展又促进我们与外在更好的保持和谐。

        和谐是幸福的源泉。人类的痛苦一定多于幸福,这是因为人类的欲望不断的生长。欲望使人类的内心不时的失衡,痛苦就产生了。从某种意义上讲,不和谐产生的痛苦恰恰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对于这种痛苦,我们会有多种方式应对,我们可以忍耐,可以使意识达到信仰的极致以忘却痛苦,但更多的是会用我们的力量来克服痛苦以达到和谐,和谐心态达到的那一刻,幸福就到来了。

        和谐不是完整。和谐教育也就不是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教育使人成人成才,其标准也决不是培养样样精通的人,如果说硬要以此为标准,我们的教育就没有成功的。我所理解的培养全面而有个性的人的教育就是和谐教育。其全面性指的是对人类的普世价值的认同、民族文化道德意识的深刻理解与践行、懂得如何生存、如何学习、如何合作和拥有健康的身心,或者称为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个性是指对个人的特长的关注和培养。只有这样的学校教育才是对人充分尊重的教育,才是更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和谐之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