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价值感——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

这是我们关于培养孩子价值感的第三讲: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话题?核心是:如今这个时代,“直升机父母”是越来越多。

什么叫直升机父母?这是小孩子的话,孩子说:父母像直升机一样悬停在我的头顶上方,父母永远罩着,这孩子出现任何问题,父母都会出现,什么困难都帮你扫清障碍,这就叫作直升机父母。

而直升机父母的出现变得越来越多,几乎是一个全球化的趋势。

“直升机父母”的密集型教育

耶鲁大学的两个教授做了一个长时间的研究,这是两个经济学的教授,研究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家庭会使用这种密集型教育的方法。密集型教育就是天天盯着、陪着,花很大的力气帮孩子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实,原因是来自于经济的发展。在一个国家里,假如国家的收入水平差距比较大,一个上过很好大学的人,教育的投入产出比,上过很好大学的人的收入很高,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收入很低,这两个之间的差距越大,家长对于教育这件事情就会越焦虑、投入的资源越多,它就会容易进入这种直升机盘旋的状态。最典型的国家就是中国和美国,美国的家长其实也很焦虑。

如果收入差距不大,比如像日本,日本虽然也是东亚国家,也很倡导基础教育,但是日本的家长是允许自己的孩子不上大学,回家里继承家里的鱼店、寿司店,或者在路边做一个指挥交通员。因为他们的收入差距不大,赚再多的人和赚得少的人差别也不多。北欧国家在教育上的压力就更小,所以我们首先要理解为什么直升机父母会变得越来越多。

直升机父母变多了以后,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呢?

孩子的价值感不容易建立起来了。原因就是孩子觉得我做什么反正也没什么用,我做什么事你们都替我做了,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你们都替我兜着。所以,他甚至长大后惹了祸,第一时间的反应都是:找我爸、找我妈,都是由他们来解决问题。

如果一个孩子不懂得自己去面对和解决社会问题,他所表现出来的自信是一种外强中干。你看起来很阳光、很自信,但其实是外强中干。因为它没有经历过事,他没有解决过问题,他不知道这个问题解决的逻辑是什么。

所以,在这里有一本书要推荐给大家,这本书很有意思,叫作《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

孩子的这些社会能力,比如他与别人交往打交道、合作、妥协、谈判的这些能力,是培养出来的。你如果想一直替他解决这些问题,直到把他送进了大学再放手,他不可能突然冒出这些能力。

这些能力是从幼儿园,甚至没有上幼儿园之前,更小的时候就有的。他一天到晚跟周围的小朋友就会出现大量的合作困难、大量的问题,比如:喜欢争一个玩具,争一个秋千等等,这时候他得能解决。

如果他不能够解决的话,那么就只能等到长大了以后,社会才能够给他教训,让他慢慢地学会,这是很大的一个代价。

阿德勒的两个重要观点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边有两个观点很重要:

第一个观点是关于如何克服自卑最有效的方法:让你的价值和整个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好多人克服自卑的方法是错的,阿德勒认为,人这一辈子是靠自卑作为动力推动我们前进的。

假如一个人说:我很自卑,因为我很穷,那么我将来不想自卑怎么办呢?我要比你们所有人都有钱,他要努力地成为一个比别人都有钱的人。那么,这个人长大了就会变成一个工作狂,他很累,到处吃饭跟人抢着买单,为了抢着买单,甚至跟人打架。他的克服自卑感的方向发生了偏差。

还有一种人说:我自卑是因为你们欺负我,我长大了我要成为一个欺负别人的人,那么他的自卑感变成了弥补自卑感的方式,就是变成了欺负别人。你会发现我们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就是以欺负别人为乐的,手中有一点小小的权力,都可以让别人围着你团团转,他会觉得很开心,这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甚至有的人为了克服自卑感会造成人格的分裂,他可以造成自己一个虚假的假设,然后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疾病。

阿德勒讲了这么多错误的方法之后,他说,只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获得健康的心理和价值观,克服自卑的方法是把你的价值和社会的价值融为一体。

也就是说,你的价值取决于你能为社会做出多少贡献,取决于你能为这个团体,让别人的福利得到多少的增加。这时候你会发现,你赚钱也好,不赚钱也好,你在大城市工作也好、小城市工作也好,你做公务员也好,还是你创业也好,都没关系,你都能够感受到自己的价值,而且,这个价值是和社会有联系的。

这是自卑与超越里第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阿德勒第二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认为:人从小所受的教育中,最重要的成分是合作。因为我们生长在这么一个时代,这个时代里没有人能够单打独斗解决问题,所有人都需要跟别人产生合作,只有有了极强的合作能力,你才能够创造价值。

学会识别并体会他人的情感

所以,今天这一讲的核心就是:怎么样让孩子建立一套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跟别人合作的能力。为了建立这套东西,首先要学会的一件事,就是让孩子能够学会观察和体谅他人的感受。

心理学家做了一个测试很有意思,他们拿了很多画像,很多简笔画画的人的表情,然后到学校里去给各种各样的孩子们看,问他们:你看这个人什么表情?

有的表情画得很明显,笑啊、哭啊,有的表情画得没那么明显,但是其实也是有很明确的倾向的,给孩子进行测试,测试完后发现:有很多小孩很容易就识别出来什么是高兴的、不高兴的、狂喜的、自信的。但有一些孩子识别不出来这些人的表情,画上是一个伤心的、难过的人,但是这个孩子会说:他挺好的,他在开心、他在笑,像这样出现了很多的这种识别上的偏差。

再去了解这些孩子的表现,先通过测试他们对于其他人的表情的认知,然后再去问老师这些孩子们在学校里的表现,最后得出了非常具有集中性的一个结果:那些识别不出或者不能够准确识别他人表情的孩子,在学校里存在大量的人际关系问题。

我们小时候遇到一个人,他打你把你打疼了、打伤了,他没关系,他不觉得把你打伤了,他没觉得你疼,他对于你疼这件事不敏感,这是最大的问题。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么多,对别人的感情没有感觉的孩子呢?我们应该反思这件事情,其实反思一下我们的教育就明白了。

我们许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感情就没有反应,孩子摔了一跤,家长走过来就说“不疼不疼”,“起来,勇敢点,不疼!”你用这个方法真的有可能教会孩子勇敢。孩子以后摔倒了想哭,一看周围没人理他,站起来,很勇敢,爸爸很得意,说:你看他很勇敢。

但是这会有代价,代价很有可能就是:这个孩子要求别人也都得这样。他体会不到别人摔了会疼,他甚至打了别人,他不会觉得别人会疼。

所以,到了青春期以后,这样的孩子会把你气得要死,妈妈气得在厨房里边哭,儿子站旁边问:怎么了?他都不知道自己把妈妈气成这个样子,原因是他体会不到他人的情感。而一个人体会不到他人的情感,是从小被训练出来的结果。

我们当然可以教会孩子什么是勇敢,但问题是:他摔伤了,他摔倒了,得有人关心他,得有人问:摔着了吗?哪儿疼?跟爸爸说需不需要上医院?你需要让孩子感受到有人关心他,他才能够学会关心别人。要学会和他人的互动的第一招,首先得能够学会识别和体会到他人的感情。

在互动中教会孩子识别情感

我们刚刚讲那些都是忽略孩子的情感,比如说:孩子说“我饿了”。妈妈说:刚吃过饭怎么会饿?大人就认为孩子刚吃过饭不会饿,但是很有可能这孩子刚才没吃饱,或者孩子出去疯跑了一圈,体力消耗过大,他就是觉得饿了,但是在妈妈看来,你不应该饿,这就是忽视了他的情感。

我小时候经常会说:我最近腰疼,我妈的反应就是:小孩哪儿有腰,小孩都不应该有腰。所以,很多孩子的情感被忽视,他长大以后,慢慢的会忽视别人的情感。

除了在人际互动的过程当中,去帮助孩子建立这种情感的探索、了解、描述、去反映别人的情感之外,还有一个机会就是看动画片。

现在很多父母让孩子看动画片,就把孩子扔给电视就完了,就不管了。把孩子扔给电视,孩子跟电视学不会任何东西,孩子学东西靠的是反馈。大人陪孩子玩,孩子说了一句好玩的话,大人哈哈一笑,孩子就会理解这句话是好玩的,或者他说了一句话,大人皱眉头,孩子就会知道这句话说的不合适。他是在互动当中学习。

为什么把孩子扔给电视没法学习呢?

电视不跟孩子互动,电视上那光头强打了熊大一下,孩子也学着打一下,但是没反应。电视上的人对他没有反应,生活中再没有人给他反应,孩子就根本不知道这个动作有什么意思。

如果把一个孩子长期扔给电视,你会发现这个孩子显得呆呆的,显得有点木木的。因为他不知道跟别人的情感怎么样互动。

所以,即便是让孩子看动画片,我们最好应该陪他一块儿看,在陪他看动画片的时候可以多问他,你看光头强的脑袋被砸出了一个包,他是什么感觉?光头强这会儿是什么反应?那他如果这样说熊大,熊大心里会高兴吗?熊大会觉得怎么样?这叫作情感。

所以,你要帮助孩子去识别这些情感,让孩子猜测、分析、让孩子聊天,这时候孩子才能够学会人是有情感的,他人是有感觉的。如果一个孩子眼里没有别人,他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就完全没有反应。

有一次,我陪我儿子去参加跆拳道班,大班小班在一块儿玩,玩疯了。

我儿子的一个朋友跑得很快,把一个小班的同学一下子撞了一个屁股蹲儿,那小孩摔地上。小孩子奶奶就马上跑过来扶那个孩子,一看就很紧张,但是大孩子已经跑远了,压根就没管。

我儿子过来,走到奶奶跟前鞠躬说,对不起,我的朋友把您的孩子撞倒了,他太不应该这样了,我向你道歉。我儿子代表他的朋友来道歉,我当时在旁边看了,觉得很欣慰。他能够感受到这个行为不当,他能够知道这个行为给别人造成了伤害,也感受到了大人的担忧和小孩子的惊恐,所以他过去替人道歉。

这就是它能够识别他人的感受。这是训练出来的,这个绝对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一定是通过父母和孩子大量的互动产生。

教孩子学会“连词”

除了学会识别情感之外,接下来,要让孩子学会一类非常重要的词汇:连词。

孩子两岁左右开始学说话的那段时间,我们要教孩子学会大量的连词,什么是连词?比如说:“是”、“不是”。这个东西是、不是。让孩子用“是”和“不是”来跟你互动。

还有什么词呢?“和”与“或”,谁和谁是什么、谁或者谁是什么意思?让他把“和”、“或”能够区分开,这代表着什么?有选择。有很多情况用“和”,有很多情况用“或者”。

还有这个叫作“一些”,那个叫作“全部”,这是不同的归类的问题。

这个叫作“因为”,那个叫作“所以”,这两个之间是有联系的,要帮助他用这样的连词来造句。

还有“之前”和“之后”,发生这件事情之前是什么情况?这个事发生了之后是什么情况?让他来描述之前、之后,现在和以后,这些词全都是连词。

在这个过程当中,有一个游戏可以跟孩子玩,就是接龙游戏。你编出一个开头,然后你让他说后来发生什么样的情况,他讲完了以后说,接下来又来了一个什么人物,这个人物干了什么事,然后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这种接龙的互动游戏,就能够让孩子认识到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我们要让他感受到他所做的事情是有结果的,而且他所做的事情是可以选择的,有“和”、有“或”,他可以选择不同的方向,然后产生不同的结果。

在孩子刚刚学说话的时候,我们要去跟孩子做的大量的练习,千万不要只会教孩子说名词、动词,因为名词、动词最好教,我们除了上一讲中讲过的情感类词汇之外,还需要让孩子学会这些连词。

让孩子获得“如果”的力量

到了孩子再大一点,大概4-6岁的时候,还有一些高级的词汇,比如说“如果”(If),如果发生了什么样的情况,那么会怎么样?

这就是让孩子想象一些没有发生过的事。

如果今天你从秋千上摔下来,不小心磕到这个石头上,会怎么样?这就是让他推演。他就知道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脑袋就摔破了,就会更疼。

什么叫“合适”?什么叫“不合适”?这就相当难了,很多人长大都不知道什么叫合适,什么叫不合适,我们要帮孩子去体会合适的感觉,这样合适吗?那样合适吗?到了什么样的程度,你就觉得不合适了呢?跟他探讨这样的边界。

再比如:“可能”、“或许”这样的词。

包括更复杂的故事接龙,把你们家庭的童话创造得更加丰富一点,甚至你给他讲灰姑娘、讲水晶鞋、讲《西游记》、讲这些故事的时候,你可以问问他不同的选择。我们如果光把《西游记》从头到尾讲一遍,你听谁讲都是一样的。

父母为什么要陪伴?父母陪伴的时候,可以问孩子:猪八戒这时候可不可以有别的选择?如果你是孙悟空的话,你有什么感受?孙悟空为什么生气?孙悟空为什么要离开他的师父?是什么让他这么生气?你能感受得到吗?

你看,这全都是练习的机会,在这些练习的过程当中,孩子慢慢的丰富了情感,知道了选择,知道了有大量的可以用的不同的举措,为他以后解决问题做好准备,这些都是在语言层面的准备。

情感引导五步法

到了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怎么能够教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

我们先来做一个案例的演示,比如:

你们家来了一个小弟弟,跟你的孩子在一起抢玩具。小孩抢玩具开始生气争执,然后哭了。大人要参与,问怎么回事,我们平常的父母怎么做的?

大量的父母会跟儿子讲,你要学会分享,弟弟是客人,你要对弟弟表示主人的友善,要把你的玩具分享给弟弟。孩子说:我不给!这是我的玩具!你会说:不想给他,不行!你必须分享!然后,你介入进去,拿这个东西给弟弟。

请问,这一套教育方法做完了以后,孩子有没有学会分享这件事?答案是:学会了。

孩子学会了“分享”就是把我的东西抢走给别人,所以我讨厌分享!在孩子看来,“分享”变成了一个很糟糕的词,因为分享带来不愉快,分享带来强制,那不就是你比我有力气,然后抓过去给他。这是一个错误的教育。

所以,你要知道孩子有一件事特别有意思,无论你对他对、做错,都是教育,他都在跟你学习,你用这样错误的方法示范了“分享”这个行为,那他就学会了一个错误的“分享”。 错误的分享就是我不高兴,但是非得给他,所以我讨厌分享这件事。

我们来看看怎么样解决问题,正确的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方法是:

父母过来,首先要问发生了什么事,出现了什么状况,谁能够跟我说说什么情况。先提问,搞清楚事实。然后孩子说:“我想要他的车他不给我。”另一个说:“这是我的车,我凭什么给他?”

家长搞明白了,是因为这个问题。然后,你要问他们感受,让他们能够体会到自己的感受。“我很难过。”“你呢?”“我很生气。我不想给他,凭什么?”要让他们的感情要表达出来。

第三步你要问:“咱们今天是不是都想开心地玩,那么,咱们想想看,有没有谁能想出一个办法让大家能够开心?”我们在一起是为了高高兴兴地玩,所以出现了这样不愉快的情况应该怎么办?咱们来想想怎么才能高兴,因为咱们今天的目的就是高兴。咱们来比赛,看看谁能想出办法来让大家能够开心的玩,号召大家一块儿来动脑筋。

小孩子是特别喜欢参与这种挑战活动的,只要能够有这样的挑战,他就会争先恐后想办法。哥哥说:“我给他玩,但是他得还给我。”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或者“我给他玩,他走的时候要还给我,他不能带走。”“可以。”“我给他玩,但他要把那个给我。”“行不行?你愿不愿意?”你像这样子问他们。

然后,让他们提出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大家商量之后达成一致:“你给他,他给你,你答应走时候还给他。好了,确认了。”

问问现在他们感觉怎么样,现在的心情怎么样?“你高兴了吗?”高兴了!“你呢?”也高兴了。“好了,你俩都高兴了!”最后,问孩子:“知道你们刚刚这个行为叫什么吗?这个行为就叫作分享,你们已经学会了。”

这就是跟我们上一讲中讲到的“情感引导”,其实是连起来的。

我们通过提问的方法,通过不断确认孩子情感的方法,让孩子参与进来一块儿头脑风暴的这种方法,给孩子创造了一个把事情做对的机会,做对了以后就要用到情感引导的方法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这值得表扬,这个东西就叫作什么?孩子就学会了。很简单,通过这样几次经历,孩子就能够学会很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所以,每一次出现问题,其实都是我们给孩子展开教育的最有效的机会。但是在处理过程当中,因为父母心急,父母一般想要赶紧hold住,特别怕他们hold不住。

你别忘了,hold住、hold不住,其实都是孩子成长的机会。我们急于hold住,只是为了我们能够安静一点,只是为了让我们能够去聊天或者去吃东西,不要理他们。但实际上,你错过了学习的机会。

不要那么在意是不是hold得住,要关注我们有没有抓住教育的机会、帮助孩子学会怎么处理面前困难的问题。

激发孩子的价值感

我曾经讲过一门课叫“可复制领导力”,那里我还讲过一本书叫作《高绩效教练》。

这两者之间有非常相似的地方,高绩效教练是针对成年人的,针对你的员工、下属,你会发现“告知无用”,你告诉他,你应该怎么做。没有用。

我们在生活当中经常会发现给别人提建议,在别人听来就是被批评,甚至别人会觉得你站着说话不腰疼。如果你是一个很有权威的领导,你说了,他可能不敢反驳,他记下来。但他回去一做,发现做不了。

原因是什么?当一个人没有内在的解决问题的动力的时候,就算是一个正确的方法,也会遇到困难。这个主意不是我自己想的,遇到了困难,我的第一反应是:这方法不对,或者我再来找你,还有别的方法吗?还有别的资源吗?帮我解决。他没有建立自己的责任,去解决这个问题。

孩子也是一样的,所以,如果我们理解《高绩效教练》在成年人身上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就能够理解我们用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方法,在孩子身上所起到的作用。

问要远远大于告知的作用,这里边有两个非常重要的目的:

第一个目的:帮助孩子了解自我的现状。当他们在一起打成一锅粥的时候,他们的脑子已经乱掉了,他们是没有关注他们此刻的状态的,所以你要问他们:你们在干嘛?什么样的感觉?你们想要什么样的感觉?帮他理清这个现状,人只有理性才能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第二个目的:建立自我责任,这就意味着:今天下午在这儿要好好玩的人是谁?是你们俩。所以你们现在要解决怎么才能好好玩的问题,这叫作建立自我责任。

只有通过提问,才能够把这两个问题解决掉。但是,反过来,如果父母是“直升机”,父母悬停在空中,像一个上帝一样,伸手出来说这事听我的,那事听我的,要不然你俩别玩了。最后会把一场聚会搞得不欢而散,而且会让孩子慢慢地感到了一种无助感,孩子的无助感就是:反正每次都没法好好玩,反正每次都解决不了,我只要惹我爸生气,这事就全完蛋了。这就是很多家庭的现状。

所以,如果我们的每一个家长能够把孩子遇到困难的这种状况,视作是一个教育的机会的话,你就会有更多的耐心去提问,你就会学会高绩效教练的方法,也就是GROW模型。先问清楚目标:你们想怎么样;然后再问清楚现状;再问清楚有哪些可以做的选择;最后问:你们打算怎么做。这是针对成年人的一套工具。大家想要深入了解的话,可以听一下我讲过的《高绩效教练》这本书。

面对孩子时,我们先问发生了什么情况,然后,确认他们的情感,问他们希望怎么样,然后邀请他们一起来想办法解决。在他们做对了以后,马上表扬他,并且说为什么,趁机把这个行为固化下来,这就是培养孩子社会能力的方法。

本节内容回顾

你看,方法只要对了,一定很省劲。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当中,只要你方法错了,你就会觉得痛苦。

如果方法对的话,你会觉得分分钟都是很美妙的,因为孩子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给我们带来惊喜的对象,他充满了生命力,他在不断地成长,不断地改变,他比我们的生命力要旺盛得多。

所以,只要你真的开开心心做一个教育家的角色。你能够认识到,你是孩子在这个社会上,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唯一的导游。你就能够承担起这个责任,让孩子自己面对这些问题,并且能够解决问题。

想想看,孩子自己通过玩耍,通过跟小朋友之间的互动解决了问题。他的自尊水平会不会提高?他的自信心会不会上升?他有没有建立自己的价值感?当他感受到自己有价值,他能够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价值感的这根支柱就建立起来了。

我们用三讲的时间,带大家理解了怎么样帮孩子建立价值感。一个有价值感的孩子,才会更愿意在社会上做出贡献,才会更愿意去做很多创新的事情,也更愿意具备领导力。

希望这一讲能够帮到大家,谢谢。

你可能感兴趣的:(8.价值感——提高孩子的社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