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

最近读了张宏杰的《曾国藩传》,这是一本通俗易懂的名人传记,读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

作者在书中引用了不少曾国藩的书信、家人同僚的原话,同时又用轻松的现代语言进行解读,描绘了曾国藩一生中重要的经历和事件。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1张图片

《曾国藩传》带领我们看到了曾国藩孜孜不倦、不断自我精进的一面,并由此曾国藩获得了近乎完成的人生履历,令世人敬仰。

连毛泽东主席都对曾国藩佩服有加,"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曾国藩确实有其过人之处。

如果将曾国藩看作是一位"圣人",我们充其量对其就只有高山仰止、顶礼膜拜的感觉。

但书中同样为我们呈现出曾国藩在不同人生阶段,作为一个普通的读书人、刚入仕途的年轻人、遭受同僚打压的职场人,所具有的喜怒哀乐,甚至是带有一些"圣人"身上不该出现的人性弱点。

原来,伟大人物也有自己的人性弱点,一个起点普通的人也可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做出一番不平凡的成就。

为此,我们会更感曾国藩是一位比较贴近人性现实、可以从他身上得到成长启发的先贤人物。

"圣人"也有缺点

曾国藩刚进入翰林院时,不到30岁就已经成为京官,可谓志得意满,言行中常常流露出飘飘然的感觉。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2张图片

当真正进入北京当官不久后,曾国藩才发现自己与翰林院的同僚差距甚远,没读过多少书,也没有多少见识,一心只想着读书能够当上高官,而且性格上还有很多缺点。

一是浮躁、坐不住,几乎每天最主要的活动就是串门聊天饮酒;第二个毛病是为人傲慢,修养不好,曾国藩到北京的头几年就经常跟别人发生冲突,与同僚对骂。

第三个毛病是"虚伪",就是在社交场合容易顺情说好话,发出一些言不由衷的赞美,还喜欢夸夸其谈,不懂装懂。

曾国藩还认为自己还有一大缺点,就是好色,爱看美女。有一次到朋友家做客,看到朋友的老婆比较漂亮,就多看了几眼,事后在日记里作自我检讨"注视数次,大无礼"。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都是年轻人很常见的毛病:浮躁、脾气不好、虚伪。那年轻时代如此普通,甚至是平庸、毛病多多的曾国藩,为什么在后来就能一路开挂,成为清朝的一代中兴名臣?

曾国藩的人生成就近乎完美,其家书、日记、思想言行,能成为后世人效仿学习的对象呢?值得我们去思考。

看完《曾国藩传》,我觉得其中有几点,还是很值得我们当代人去借鉴和学习的。

第一,个人理想:树立目标

要成就一番事业,个人必定要树立一个远大的目标。"梦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但与此同时,你所处的舞台有多大,才能支撑你把梦想放得多大。

青少年时代的曾国藩,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一心考取功名,为家族光耀门楣。这个阶段的曾国藩,见识是比较浅薄的,读书就是为了高中做官,还能有多少梦想?

但是,当他进京做官时,接触到了来自全国各地最优秀的人才,还读到了不少圣贤经典书籍,眼界得到了极大的开阔。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3张图片

于是,在优秀环境的熏陶下,三十岁这一年,曾国藩定下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志向,学做圣人。所谓圣人,就是完美的人,曾国藩想通过自己的勤学苦修,掌握万物运行的规律,进而经邦治国,造福于民。

这个"成为圣人"的梦想一点也不简单,可以算是一个宏愿,既要不断完善自我,在人生的方方面面持续精进,更要有为国为民的胸襟和行动。

以至于曾国藩后来一系列不平凡的事业和功绩,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个"圣人梦"开展的。历史上的伟人、英雄,不都是拥有着自己伟大的梦想,并为之一生奋斗?

所以,立志,立下宏大志向,是曾国藩开启辉煌人生踏出的最重要一步。我们若要想在人生中有所作为,首先就要有一个大的梦想。

当然,你所处的平台也很重要,当你有机会接触到优质的大平台,就不要浪费平台的作用,好好利用它丰富你的见识,将梦想尽可能放大。

即使目前暂时身处低位,但只要你通过读书交友、持续学习,能有所觉悟,认识到梦想的巨大作用,也不妨为自己定立一个远大的人生目标。有了奋斗的目标,你在付出努力时将更加踏实、坚定。

第二,待人接物:外圆内方

在通往远大目标的路途上,必然荆棘满途,无人会理解你的梦想,甚至耻笑你、阻挠你,设置重重难关考验你。曾国藩也一样,要成为圣人,就要经历种种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

曾国藩进入仕途后,经过一番读书学习的思考,与工作处事的历练,对当时清政府面临的官场政治腐败、民生凋敝、地方叛乱频发等一系列问题,有着自己的深刻思考,"圣人梦"也推动着他,尽己所能为国家做些事情。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4张图片

他认为,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挽救清皇朝,造福百姓,就必须改革朝廷的不良为官风气,建立一支新式的军队。这个梦想很美好,也是曾国藩实现自己"圣人梦"的必然之路。

但是,这条除弊革新之路,也是必然要得罪当政者,损害大多数守旧派官员的利益。自古改革者,都是要面对巨大的艰难险阻,历尽千辛万苦。那是不是坚持原则,死磕到底就一定能成功?

为梦想坚持原则,是成功的必备要素。但是,处事过于耿直,反而会事倍功半,适得其反。

曾国藩在前期的为官实践中,"上书批评皇帝"受到皇帝的连连打压,"革新官场风气、坚持原则"引发官员同僚们的不满和联合打压。

"在湖南为官雷厉风行、创立湘军"又受到地方官员的处处阻挠和排挤,"太平军由盛转衰、湘军成功在望之际"却被皇帝弃用,被迫回到家乡留守。

在家乡苦闷的日子里,通过朋友的直言提醒,和自我的深刻反思,曾国藩终于明白到,以前的自己自恃清高、特立独行,为人处事过于刚强,只会是一条四面碰壁行不通的路。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5张图片

唯有外圆内方的处世态度,在内心坚持自己的初心,对外圆滑世故,更多考虑到他人的心理和需求,得到众人的支持,方能在世途险恶的环境中做到自己想做的事情。

于是,曾国藩在某些时候会随波逐流,也会收取下属送来的小礼物,也会设立"小金库"用于官场应酬。

你的伟大梦想很重要,但如果世人视你为愤世嫉俗的异类,没有人愿意支持你帮助你,一切都是空谈的理想主义。

所以你必须学会世俗的游戏规则,待人接物圆滑一些,有时也只能暂且"同流合污",争取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与此同时,你也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内心方正,坚持原则,一步步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第三,接纳新事物:积极学习,敢于创新

曾国藩经过中年的"重大变化",待人接物变得圆滑,得到不少人的支持,官场仕途上一路高歌猛进,相继获任江苏江西两江总督、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官至清朝一品大员。

本来,曾国藩凭借平定太平天国的功绩,可以不问世事,安享晚年。但是接连发生的第一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教案等中西之争,武器装备落后的清军不堪一击。

使其意识到洋人才是当时中国最危险的对手,并思考应该以一种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拥有"船坚炮利"、日渐侵入中华大地的洋人。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6张图片

当时的清朝政府闭关锁国,很多人对来自西方的事物几乎都是鄙视、排斥的态度,"洋人就是一群夷人(即半人半兽类),比中国人低人一等,来自西方的东西,都不值一提"。

不过,曾国藩通过细心观察,以及与洋人接触,发现洋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比如先进的科学技术、现代文明政治制度、办事讲求信用。

曾国藩可谓是当时"睁眼看世界"最早的一批人物。要想不被洋人打败,就要"师夷长技以制夷",他专门去收集一批关于西方的书籍著作,自己认真学习,详细了解。

除了阅读书本,他还努力接触能接触到的西洋事物。1867年回任两江总督时,曾国藩曾到湖南会馆参观大地球仪,看后非常喜欢,后来专门在总督府建了三间大房来放这个地球仪,以便可以随时察看。

而且,重视军事的曾国藩,不但建议朝廷采购西式先进武器,还大力发展近代军工业,比如著名的江南制造局、江南机器局,希望借此提升当时中国的科技水平和军事实力。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7张图片

对于身居朝廷高位,又推崇传统儒学文化的曾国藩,在当时妄自尊大、鄙夷排外的社会氛围下,能有主动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接纳新事物的意识,是极为难能可贵的。这其实也是源于曾国藩积极反思的精神。

在鸦片战争的接连惨败中,他已很清楚地意识到洋人的优势之处,他们在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先进性和实力都远超当时的中国,严重威胁着国家的安危。

如果再不作出任何行动和改变,一直自诩自己是天朝上国,认为洋人就是低人一等,那就只有死路一条。

时代在不断变化,发展的潮流不可逆转。不去主动了解新事物,学习最新的知识和理念,积极提升自己的实力,那结果只会被竞争者击败,被时代无情抛弃。正如有一句很流行的话,"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

结语

曾国藩作为一位历史名人,有很多人对其"立功立德立言"的成就推崇备至,研究他生平事迹、修身为官、教育子女的书籍也很多,曾国藩身上确实有很多我们当代人值得学习借鉴的地方。

《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_第8张图片

如果你之前只是在历史书、影视作品上久仰其大名,而不知从何深入了解,不妨翻开这本轻松易读的《曾国藩传》。

书中有史实、有故事,更有精彩的评述,读后你会对曾国藩有更多直观的认识,一个平凡普通的读书人,立下志向,通过持续不断的自我精进,原来也有机会取得不凡的成就。

你可能感兴趣的:(《曾国藩传》:一个普通读书人的持续成长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