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沉重的负担,割舍不掉的牵挂
一位父亲被查出肝癌晚期,自知时日不多。可是他死前最放心不下的就是他的儿子。
在万般无奈与绝望中,父亲选择带着儿子一起跳海自杀。
但他的儿子在落水后表现出了强烈的求生欲,不但成功自救,还救回了父亲。
原来,他的儿子从两岁时被确诊为自闭症,一直无法与外界正常交流。
父亲独自一人陪伴着儿子的成长,而这“陪伴”二字却包含了太多太多。比起物质压力,最考验父亲的莫过于巨大的精神压力。
生活中,父亲时刻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来照顾儿子的衣食住行,即使去海洋馆工作,也要将儿子随时带在身边,不能让儿子离开自己的视线。
与此同时,还要时刻接受来自外界的指指点点,只因为家里有一个“不太正常”的孩子。
而这样的生活,不是一年两年,而是已经过了二十年。父亲所忍受的煎熬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他不累吗?可是为人父母,即使再辛苦也得负重前行。
父亲开始手把手地教儿子煮鸡蛋、坐公交车,认识人民币面值等本领,想让他以后一个人也能依靠这些本领生存。
父亲耐心地一遍又一遍地教,但儿子无法理解,一直学不会。父亲崩溃痛哭,眼泪里有着急、有无助、也有心疼……
也不知父亲这样的崩溃到底重复了多少次,儿子终于记住了这些本领。
不久后,父亲便去世了。
儿子对于父亲的离世并没有特别的感觉,因为父亲告诉过他:“爸爸不久之后将变成一只大海龟,如果你想爸爸了,看到大海龟就是看到爸爸了,爸爸会一直陪着你!”
从那以后,儿子不得不独自面对每天的生活:一个人吃早饭,一个人坐公交车,一个人去海洋馆……
想父亲的时候,就趴在大海龟的背上,就像趴在父亲的背上一样,满足地笑了。
作为一名自闭症患者,他的快乐很简单,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还有父亲的陪伴,就足够了。
虽是电影情节,却也是生活的真实写照。
2.何为自闭症?
儿童自闭症的学名叫儿童孤独症,是发病于婴幼儿时期的精神发育障碍性疾病。
以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活动内容和兴趣局限、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为基本特征。
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现在也把这类疾病统称为孤独症谱系障碍。
曾听过一个更加形象的描述:“一个人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与你的愿望相违……”
因此,作为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关注自闭症。
自闭症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具有沟通或社交障碍,对沟通或社交没有兴趣,所以很难体会与理解正常人在沟通过程中的面部表情和弦外之音。
他们通常具有刻板重复性行为,一件事情只能按照他们所认同的行为模式去做,比如喜欢把物品按照颜色或大小分类排列整齐,但却不会去探索这其中所蕴含的其他乐趣。
儿童自闭症患病率大约为1/88,中国现在大概有2.9亿个儿童,经粗略计算约有300万儿童患有自闭症。
300万自闭症儿童就对应着300万个家庭,对于这300万家庭的父母来说,无疑是巨大的痛苦与折磨。
3.避开误区,帮助孩子找到更好的自己!
从医学记载得知,目前为止儿童自闭症的病因尚不能明确,现代医学认为可能与遗传因素、脑器质因素、神经生化因素、免疫学因素有关。
自闭症分为高功能自闭症和低功能自闭症。
高功能自闭症患者通过科学合理的训练后对正常生活影响不大,而低功能自闭症就会对生活造成很大影响,患者通常很难自理。
但是,受到一些影视作品的影响,人们对自闭症的认知往往会存在一个误区,即把自闭症和天才划等号。
有些父母因缺乏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当孩子出现早期病症后,父母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而是觉得自己的孩子是天才,从而错过了最佳干预时机,以至孩子的一生都要背负着异样的眼光。
确实有些自闭症患者在某些领域有异于常人的天赋,但这并不是普遍现象。当发现孩子得了自闭症后,应及时带孩子接受专业的治疗,而不应该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
目前,虽然自闭症还不能被完全治愈,但仍然要尽早发现尽早治疗。
自闭症早期疗愈的目的在于提高社交能力和生活技能,如果自闭症儿童在3岁之内可以到专业的机构接受专业的治疗,便可有效提高社交能力。
所以,不要试图改变孩子,而应该让孩子找到更好的自己。
目前适用的行为疗法有很多,例如:
提倡自闭症儿童多去接触不同质感的物体,多去感受这个世界的缤纷多彩,帮助其逐渐打开心门;
鼓励自闭症儿童用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孩子的社交欲望,让孩子逐步建立起社交技能,以便更好地融入到社交生活中。
随着医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自闭症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有效治疗手段被应用到自闭症的治疗中。
4.哪里有容得下孩子的地方?
2018年,广州一位怀有身孕的母亲,带着自己7岁的自闭症儿子烧炭自杀,最终造成包括未出生宝宝在内的3人死亡的悲剧。
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了两年,但每每想起,仍觉惋惜。
事件起因是7岁的自闭症男孩在幼儿园打了一位女同学,被打女同学的父母在家长群里言语攻击了该自闭症男孩的母亲,并且得到了其他家长的拥护。
大家集体指责这位母亲,甚至要挟幼儿园劝退该自闭症男孩。
据男孩父亲讲述,为了给孩子治病,多年来母亲带着男孩四处求医,并消耗了家里所有的积蓄,巨大的经济压力已经让他们喘不过气。
后来,孩子的病情有了一些好转,他们又费了很大的周折和学校进行多次沟通,才得以正常入学就读。所以,来之不易的就读机会让他们非常珍惜。
事情发生后,虽然男孩的父母也给被打女同学的家长道歉了,但仍未得到对方的谅解。
家长群里的言语攻击与劝退要挟,成了压倒男孩母亲的最后一根稻草。
最终,带着众人的不理解与不接纳,这位母亲绝望地选择结束自己和孩子的生命,并留下一句话:哪里有容得下孩子的地方?
这样的悲剧发生,到底是陌生人太冷漠?还是自闭症儿童的父母没有做好孩子与外界有效沟通的桥梁?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沟通成本,自闭症群体因无法进行正常的社交活动而经常被人误解,人们往往不愿意把自己有限的时间和耐心用到和自闭症群体的沟通上。
作为陌生人,您的一个微笑、一次关注、一份包容,或许都足以让自闭症儿童不那么孤独!
而作为自闭症儿童的父母,尽早带孩子接受专业的治疗才是根本。
只有逐渐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社交能力,才是在为他们未来的人生铺路。
在生活中,父母也要做好孩子与外界有效沟通的桥梁,为孩子争取更多来自外界的理解和善意。
“自闭”尘封了内心的情感,却不会封锁天真的笑容,更不会隔离外界的善意。
“孤独”包围了内心的绚烂,却不会禁锢成长的脚步,更不会抵御周围的温暖。
无论如何,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自闭症儿童都值得收到一份温暖与善意的礼物,这份礼物,来自父母,也来自陌生人!这份礼物,更决定着自闭症儿童的未来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