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咆哮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掌握赞扬与责备的机制

我们办公室共有五位人员。一位(主任)负责党建工作;一位负责计生工作,代收缴党费和节假日排班;还有一位负责收发文工作;一位负责车辆管理。我负责劳资、人事、社保。

这么说无法衡量我的工作量。给几个同系统的例子,让大家参考一下:一单位有两位分担我的工作;一家有四位分担我的工作;更有甚者有一单位六人分担我的工作。所以,自我评估我的工作量很大,几次向单位领导申请增加人员,都被各种理由拒绝:诸如各部门都缺人,先克服一下有新人进来再调整;诸如业务部门案件复杂,责任重大,你的工作不会被问责,所以再克服一下。等等。

如果有紧急业务,确实忙不过来,可以临时调配别人来协助你完成。这是新上任的领导给我的承诺。

5月的一天,社保群发布一条信息:要求退休人员根据提供的网址,下载APP网上认证,截至时间是7月底。

我想,这不是一份技术性很强的工作。但是我单位退休人员有50多人,给每人打一通电话负责通知到位也是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况且目前我手头正在做全局人员的正常晋升、还有两个人才引进人员正在办理入职手续、手头还有1位驻村干部回来需要审批艰边补贴和乡镇津贴。没有精力再关注这件事。

所以想给领导建议,将这件事交给别的同事来办理。先给主任说了这件事,他说他不好说,安排不下去,让我直接给主管领导汇报。因为他想把这件事交给财务科来办理。认为这件事属于财务科业务范畴。

当我给领导汇报的时候,也顺便说出的如何快速顺利的完成任务的计划:首先将退休人员建群;然后发布群文件,告知大家为什么做,如何做;最后将认证结果截图到群里。完成督促任务。当时领导同意这件事教给别的同事来办理。答应他来处理。

没想到第二天,领导叫我到办公室告诉我:“XXX说这个网址登不上去,她做不了。”我想当然地开始探讨对方的工作方法,企图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没想到,领导来了一句:“她说这属于你的活。”言下之意就是,就应该有我自己来完成。

我问领导:您也认为这是我的活吗?
领导回应:那难道是我的活吗?

于是,我们就“究竟是谁的活”?进行了一堆的车轱辘话。因为气愤,声音也越来越高。最后不了了之。尽管事后主任把工作接了。但是我感觉到自己特别委屈,自己这么超负荷的工作,并没有得到领导的赞扬。反而因为给出了工作建议的寻求合作被领导一顿责备。一下子负面情绪全出来了。

我又不比别人多拿一分钱,何必这样付出。还不如不再操心,不属于自己的事装聋做哑算了,免得让自己的工作越干越多。就像那些出勤不出力的,“不会做”常挂嘴边的,同样不比我少拿一分钱。遇上这样的领导,反正工作再多也没什么好。

一周内情绪都处于低落状态。

通过阅读剑桥大学的沟通课《赞扬与责备》一书,[英]特丽.阿普特著,韩禹译。我对这件事情彻底释怀了。

根据书中阐述的理念,赞扬与责备的机制是如何在亲子、夫妻、朋友、同事,甚至陌生人之间的运作的这一原理。我对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需求和真实意图产生了更深的理解,所以能够容忍他人的看法,客观评价身边的人,也明白了如何更好地与他人沟通。

让人咆哮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掌握赞扬与责备的机制_第1张图片
精选图书

Page174
能否与其他人合作愉快,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理解及应对别人的能力。我们的成功也来自我们监控自己日常评判的能力,即明白什么时候应该听从,什么时候应该怀疑。总的来说,我们更善于发现别人评判中的缺陷和弱点,而不是自己的。我们需要保持谦卑的态度及自我约束,只有这样,才能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公正地对待他人,哪些偏见或盲点扭曲了我们的视线,我们是否变得与被我们谴责的人一样刚愎自用。理解了人类评判大脑的运作机制, 我们也就能让它更好地运作。

文中指出我们理解及应对别人的能力,也就是我们的日常评判能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能力。“即敏锐的分辨身边人脸上显露的赞同或反对的表情,来矫正自己的行为的能力。”能让人通过他人的行为判断他们的目的和意图,推测他们的感受、目标和心愿。它帮助我们评判他人,并理解他们对我们的评判。这一评判是人类贯穿一生的能力。从胎儿到幼儿到青春期到成人,与亲人与朋友与同事与陌生人,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场合,有不同的评判标准。全来自身边人的赞扬与责备方式子在自己身上的投射,以及自己综合处理后,适用于自己的一套逻辑评判表。

问题就出现在这里,正因为各人有不同的评判表,所以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解决问题、处理信息、划分事务轻重缓急的方式。对他人的期待也就不一样。就像前文中,我对自己的评判是超常业务量,对自己的定位是为大局着想。所以对领导的期待是被尊重,对自己的建议被采纳。没想到事与愿违。针对“谁的活”这一争论,我对领导行为的解读是:指责我推卸责任!在一种没被赞扬且被责备的情景之下,心中的优越感一落千丈。我不咆哮谁咆哮?

反思原因,一是笼统化的责备;二是忙于指责。

Page125-126
危险的笼统化责备
责备的常见误区(笼统化、相互指责、严格化以及为自利编造情节),在婚姻中都格外有杀伤力。这不仅因为它们会给伴侣带来痛苦,也来自它们在意见发生分歧时产生的影响。

当一个独立的问题或争执变成一根钉子,用来悬挂远比这件事更宽泛的埋怨时,责备就被笼统化了。在这种情况下,一方的错误或疏忽会被看做严重的品格缺陷。而认为我们自己的恶劣行为是某种外部因素导致的。比如:“这是谁的活”的争执,会让我觉得对方行为不符合领导者气质,缺乏全局观。而我态度不好是他的行为逼迫我的。

因为气愤,大脑已经失去理智。所能做的只能是本能的指责对方。而忙于指责很容易使问题升级,演变成一场谁应受指责的残酷大战。结果可想而知了,不欢而散。什么问题也解决不了。只能自己生闷气了。

page145-146
(我们对他人及他人对我们的)评判对于我们的工作满意程度有重要影响。在各种机构工作了十几年后,心理学家本.达特纳(Ben Dattner)认为,工资与升职的重要性更在于它们体现了尊重或轻视,而不是所带来的物质利益。至于对工作的不满,其核心大多都涉及“因未被公平地赞扬或被不公平地责备而产生的恼怒”。可惜的是,这类不公平在工作场合并不鲜见。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商学院的韦恩.哈奇瓦特(Wayne Hochwarter)和他的同事调查了1200人,询问他们对直属上司的意见,31%的人回答说他们的老板会夸大自己的成就和业绩,27%的人回答他们的老板会为了得到赞扬而向其他人自夸。

久经职场打拼的人员都应该有这种体会,或多或少都对自己的工作不满。细追原因,也许并不是因为物质利益。更倾向于不被尊重。都是因为没有收到公平的赞扬或者受到了不公平的责备,从而触发抱怨甚至跳槽。

也许你认为这是当事人太矫情。其实赞扬远远不仅是特定的表扬句子或正式评估。《牛津词典》里对赞扬的第一条解释是: 动词,“表达友善 的赞同或欣赏”;名词,“赞同或欣赏的表示”。赞扬传递了“我们是快乐的源泉”这一信息。因此,远在我们理解“做得好!”或“你真棒!”之前,赞扬就已经是我们世界的重要部分了。

这一需求是贯穿人生成长的不同阶段,是人们从别人那里获得快乐的源泉,是一种被信任,被欣赏和友善赞同,是我们走在人群中时的昂首挺胸的情感。

不公平的责备会怎么样呢?负面系统的责备能传递这样的信息:“我不赞形成你的作为”或者“我不赞成你。”责备还会更严重的让我们感到羞耻:“你有毛病,你有缺陷,你不够好。”

正因为责备引起内疚感和羞耻感让人感到痛苦,所以人们往往会选择保护自己,而顽强的否认自己的错误,把责任推脱给别人、指责别人。

缺乏公平的赞扬和收到不公平的责备,是人际交往,生活和职场不和谐的很重要因素。对我们的身体健康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那么如何获得公平的赞扬他人又恰如其分的批评他人,赢得别人的合作?又怎样顺利获得来自别人的赞扬?又如何优雅地对待来自别人善意的责备呢?

1、不断完善自己的评判体系;
2、运用指南式责备法;
3、学会三明治表扬法。

Page203
建立自己的评判系统并为之辩护,与渴望直立行走和开口说话一样,是人类发育的根本特征。为了它,我们鼓起勇气挑站自己,将自己推到舒适地带之外,我们会做批评性的自我评估,观察他人,探测他们的评判。
每天从早到晚,我们的思想都会积极地监测我们的评判表:“我是否公正?”“她对我的反对是否有合理原因?”“我的朋友/伴侣/家长会如何看待这件事?”感到他人责备引发的刺痛时,我们会跳起来自卫,然而我们心中的怀疑会持续更久,并激发反思:“这是不是我的错?”“我是不是太粗心大意,或思虑不同?”通过交谈、阅读、辩论以及个人反思,我们证明自己会督促自己做出更好的评判。

评判是我们充满动态及激情的人际关系的关键。伴随着我们评价他人并接受他人对我们的评价。一个深刻的问题就是,我们如何评价自己。没有正面的自我评估,我们就不可能自我感觉良好。
尽管有时候对方的评判也会让自己陷于痛苦和焦虑,我们还是希望我们受责备的事情被洗刷掉,让我们重返被称赞的状态。因此,我们要理解和反思它们,寻求更高层面的评判官。而不是压抑和逃避。

具体如何做呢?首先,我们必须对探索及挑战我们的评判感兴趣。我们必须有兴趣自我接收,接受自己是评判动物,自己内心的评判表是社交活动的关键。这样才能承认自身评判并减少焦躁不安的情绪。其次要分析自己的评判:我对别人或自己做出的评判是否真正符合我对他们的了解?最后是反思:通过一系列反思来集中思考评判为我们自身带来的影响。我的评判会帮助我还是诋毁我?我的评判有弹性和回应式的吗?我的评判只是简单反映了我的自身利益吗?我愿意与他人讨论他们的评判吗?当自己通过一个人的外貌、宗教信仰、性别、政治倾向而制造无根据的假设时,我能否提醒并更正自己?我能否信任哪些充满感情的评判?

这样我们才能驾驭每天收到的赞扬与责备的方式,有利于我们塑造自己的个性、行为。让我们与我们爱的人、需要的人,共享这个世界的人。以最佳方式友好共处。

Page71
赞扬与责备:标签还是指南?
每个家庭都会以独特的方式使用积极和消极的词语。在些家庭里,它们像是标签,给一个人做出决定性评判,贴在人身上。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它们则是指南和向导,让人能更积极地面对未来。

举个例子:一个4岁的孩子从小朋友手里夺了玩具之后,他父亲说:“你要学会分享。”而另一个5岁的孩子抢了妹妹手里的小火车时,他父亲说:“你是一个自私的孩子。”
同样的事件,同样是责备,但是内容和方式不同。如果是你,更容易接受哪一种?当然是第一种对吧?

因为第一种他不仅让我们知道自己错了,还知道我应该如何做,为我的行为做出了指南和向导。而第二种直接给自己贴上了一个侮辱性的标签,让自己很气馁。

要想让人受到责备后不会拔剑弩张。我们必须克服自己不做笼统化的责备,即用一条负面评价作窥视镜来看整个人的品质。而应该用正面教训,即描述一个人的某个行为,并指明更改方向。这样才能传递“你可以做的更好”这一信息。对方才会吸取教训,努力改进。

Page151-152
竞争与赞扬短缺
人才管理培训提倡经理在进行负面批评时使用“三明治法”。首先,你赞扬员工:“你工作努力,团结同事,你上个星期还帮助杰理做报告。”然后你传递负面评判:“你给客户做的报告还不够好。客户明显不满,但你没有仔细听取他们的意见,只忙着重复你的最初想法。”然后,为了减轻这句话的冲击力,你把注意力集中到未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教训, 你应该利用团队合作的长处,在为客户做报告之前先给其他人展示一遍,我们会找个能帮你提供客户深层信息的人,好让你准备得更充分。”把注意力意力集中到未来能让批评保持正面性,因为它打造了一个日后赢得赞扬的方式。

对于在工作场合生存来说,做好本职工作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生存,每个人都需要清理来自他人的评判,寻找方法左右它们。或避免被它们打击的灰心丧气。所以我们要学会接纳具有不同个性类型的职员,以及他们解决为,处理信息、划分事务轻重缓急的不同方式。我们要考虑能力组合与互补视角。通过合作让利益最大化。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反应有包容性,学会赞扬那些我们原本单算责备的品质。方法就是“三明治式”的表扬法:1、赞扬:具体描述对方做了什么;2、传递负面评价:其中存在的漏洞,造成了XX不好的影响;3、展示未来:这个一个值得学习的教训,今后应该如何如何努力。

举个例子:对一个不爱主动担当,遇事绕着走的下属该怎么表扬呢?1、赞扬:这次做全局退休人员一年一度的认证工作,你耐心和细致的核对数据,才保证一次性完成任务。2、传递负面评价:这次任务没有按时完成,让社保局再三催促,甚至要通报批评。所以时效性还有待提高;3、展示未来:所以以后做事再大胆一些,利用自己耐心和细致的优势,针对事务提前做好计划,需要什么信息和帮助,我会更好的协助你完成。

赞扬和责备伴随人生成长,怎么平衡赞扬和责备带给人的影响。需要我们一生的修炼。不断完善自己的评判体系;运用指南式责备法;学会三明治表扬法。让赞扬多一些,责备少一些。让我们轻松愉悦的与我们爱的人、需要的人,共享这个世界的人。以最佳方式友好共处。

你可能感兴趣的:(让人咆哮的直接原因,是没有掌握赞扬与责备的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