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5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说,我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才订正了礼乐,使雅颂各得其所。
孔子自卫返鲁,根据《左传》记载,在鲁哀公十一年,孔子六十九岁。
孔子周游列国以后,到了晚年,他深感即使拿到了权力,也平定不了世界。要想对社会、历史有贡献,只有从事文化与教育。
因此决定回到鲁国来,整理中国文化,由此产生了六经。
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
孔子周游四方,参互考证,才修订周全了,晚年回到鲁国,完成了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事宜。不管是用诸宗庙,还是用在朝廷外交,都各得其正,不再紊乱。
❤️赋能王解读❤️
大家早上好!日更演讲,成就梦想!写作加演讲,七倍速成长!越付出,越富有。
今天是11月1号了,2020年满打满算,还有两个月的时间。
时光飞逝,我们一定要利用好它好吗?怎么利用好呢?该学习的学习,充实自己,该应用的应用,壮大自己。充分利用好每一天的时间,每一个早晨的时间,学习知识,提升认知,坚定我们行动的决心,好好的去学以致用,知行合一,我们要随着一天天的积累,必定会有所不同。
我们还是来学论语吧。
先来复习一下昨天学习的内容。
9.14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就是说,孔子在晚年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思想在中国推行已经是绝望。前面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想渡海找个新天地,去施展自己的才能,不想让自己满腹才华、宏大的抱负落空。
就想去移民,到偏远的九夷地方去建立一番功业。那九夷是哪九夷呢?昨天也说过,按照清儒刘宝楠的考证,这个九夷应该指的是朝鲜。
有的人听孔子这样说以后就提出疑问,说那些地方那么简陋,落后闭塞,又没有文化,不是人住的地方。孔子就很霸气的回应了一句: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不管有多么贫穷,不管有多么落后,只要有君子在那个地方呆着,它就会不同,就会改变。
这充分说明了文化自信,君子不单是说自己有这个本事,满腹诗书,满腹经纶,都是才华,而是他能够把它用出来,改变环境,让这个环境因为他而不同。
只要是君子待的地方,就不会简陋,不会落后。
这里面我们就特别强调,孔子要去朝鲜是因为有箕子的存在。而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他到了朝鲜以后,定都在今天的平壤,建立了箕子王朝,箕子朝鲜。
结果把朝鲜治理的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淫盗皆绝,这都是见诸于历史,不是胡说的。
包括我们讲的,后来王阳明在贵州龙场的例子,也都充分说明了君子是有能力改变环境的,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可是孔子重任在肩,他又哪有时间和机会再到什么偏远地方去建功立业呢?他真正在晚年的时候把精力用在了文化传承上。
从哪里体现呢?就从我们今天要讲的这一章得以体现。
先看看今天的要讲的第15章的原文。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这里面,孔子就很清晰的告诉大家,他从卫国返回鲁国之后,其实也就意味着他周游列国十三四年结束了,被季孙氏迎回来了。
他回来以后没有闲着,说我养老吧,舒服舒服吧,在外边受了那么多的苦,受了那么多的罪,我可以好好的安享晚年了。而是全身心的带着弟子们开始整理中国的文化了,由此才有了中国六经的产生,《诗经》、《尚书》、《礼记》、《乐经》、《易经》和《春秋》的诞生。
因为他深深的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做官了,另外一个就是即便是做官拿到了权力,也评论❤️不了时间,起到作用并不大了。
真正大的话,要对社会和对历史有贡献,就从事文化和教育。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啊!唯有文化、思想脉络的传承才会长久。而权利,久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它变化太快了。
这里面说的是然后乐正,就是乐得以订正。
这里的乐不单指的是乐经,就是已经失传的一部经,而是指的是应该是六经,你比如说礼、乐、诗、书、易经、春秋之类的。
这里面说到雅、颂各得其所,那雅是什么?颂又是什么呢?这里面也和大家普及一下基础知识。
大家都知道,六经的第一经就是《诗经》。而我们在前面学习的时候,曾经说过: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表示学习的顺序,或者说学习要达到的境界,儿童的时候就先念诗,引起了兴趣,陶冶情操;然后让大家学习礼仪、规矩,见什么人该说什么话,在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该穿什么衣服,该干什么,来合乎礼仪规范,让自己做一个知书达礼的人。
成于乐就是达到乐的这种境界,让人身心和谐,幸福安乐。
再说说诗经,诗经是孔子周游列国,从各地收集了大量的流传在民间或者是在宫廷中的诗歌总集。
他最后成诗经一共是305篇,这里面,他把这些不好的都删去了,保留的是其中的精华,正向的,对整个社会、对人民有用的留下来了。
这里面,它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风、雅和颂。
什么是风呢?就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它是从周南、召南、邶庸、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相当于民歌,一共是160篇。
这些东西都是反映当时的民风民情的,有的是的讽刺,硕鼠硕鼠,无食我黍,是讽刺统治阶级像大老鼠一样,把老百姓的东西都给偷光了。
雅是什么呢?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的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翔或朝会时的乐歌,也就是说在宫廷举行宴会的时候,或者朝会的时候在朝堂上唱歌奏乐。
按照不同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是31篇,小雅是74篇,一共是105篇。除了小雅中有少量的民歌以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说白了就是高雅音乐。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词,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这里面又分为周颂是31篇,鲁颂是四篇,商颂是五篇,一共是40篇,全部是贵族和文人的作品。
大家知道吗?这个诗经,孔子曾经说过一句话,对他做了一个总概括,就是: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就是整个诗经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它非常的纯正、质朴。
咱来看一看华杉对于这一块的解释。礼乐的顺序,前面详细已经讲过:师挚之始,《关雎》之乱。就是从大乐师开始演奏开始,然后关雎有六篇,开始继续接着做结尾,它是有整体顺序的。
周公所制定的年代久远了,有的篇章遗失落,有的次序的颠倒了,有的音律不对了,孔子周游四方,参互考证才修订周全。
晚年回到鲁国,完成了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事宜,不管是用诸宗庙还是用在朝廷外交,都各得其正不再紊乱。
我觉得他这种解释有一点牵强。为什么呢?就是诗经里面的诗大部分都成于周朝,春秋这三四百年,而周公定礼乐的时候,周朝才刚开始,那会儿的诗歌寥寥无几。
说孔子把他们遗失的给编起来,我觉得有点儿不是那回事。真正的文化传承事业,周公可能是做了一部分,但中华文化的集大成者应该就在孔子完成了,孔子带着弟子们收集整理订正。把它分门别类的有章有法,还是孔子的事情,而不是周公的事情。
有了孔子和弟子们做的这项工作,让什么时候该唱什么歌,其实也就是诗了,该做什么音乐,都很清晰了,该在什么场合用什么东西,就有章可循了,而不是乱糟糟的。
这里面孔子说这个话,大家可以看到他是非常自信的,就说有了我回鲁国以后,乐就正了,雅和颂就各得其所了。
这是一种文化自信,就是有我君子在,这些治大国若烹小鲜,那么大的事儿都不叫事儿。
在这里再多说一句乐,大家都知道我们说四书五经,其实还有一经是乐经,刚才也提到了,这个经典,为什么丢了呢?据说是因为在秦始皇的时候焚书坑儒一块烧没了,但是你像其他五经都有能人异士,把它记下来。或者说有些地方有手抄本儿,因为过去都是竹笺,都是自己保存的,找出来了。
但是只有乐这部经典怎么也找不到了,也没有人能够积累起来,因为它牵扯到曲调,和我们普通的东西记还不一样。
在西安事变的时候,也就是1937年还是三几年,曾经乐经被发掘出现过,眼看着就要重新面世了。
结果发生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一个西安事变,双12事变。把当时负责这个事的邵❤️力子给抓起来了,结果后来邵力子放出来以后,这个事就没有音信了。
时隔2000多年,失传的东西再次见诸于世以后,又再度失传,找不到了。说起来挺可惜的。
如果这部经典真的重现天日的话,那咱中华文化在世界史上的位置又高了一层。这些高雅音乐能传下来就太不简单了,不过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没办法。
总而言之,通过这一章大家知道孔子为我们中华文化,做出了多么卓越的贡献。而他本身又有多么的自信,我就是周公文化的继承者,只要我在,我就有能力,有信心让中国的文化得以继承和发扬光大和传承下去。
明天早晨六点半,我们来继续学习下一章。
子曰:出则事公卿,入则事父兄,事不敢不勉,不为酒困,何有于我哉?
这一章到底是什么意思呢?我们明天六点半准时相约一起来学习。